李卫华[1]2003年在《波浪理论的探讨及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运用》文中指出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的研究。市场行为在股市中的含义就是价格、交易量。技术分析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种类繁多。基本可以划分为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波浪类。这些技术分析流派从不同的方面理解和考虑证券市场,有的有相当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的就没有很明确的理论基础。本文在介绍道氏理论以及源于并超越道氏理论的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基础上,对波浪理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理论探讨,说明了波浪理论对浪的划分的科学性,从而证明波浪理论是可以用来分析与预测市场运行的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波浪理论的形态分析与成交量变化率(ROV)这一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市场运行的分析方法,并对上证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以证明此种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本文通过对波浪理论的分析研究,证明了波浪理论是科学的,是可以用来指导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的,在越来越规范的中国证券市场,波浪理论将会对中国的投资者起到指导作用。
陈峰[2]2007年在《论股票指数的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分析的是投资理论中的趋势分析理论。通过研究发现,这些主要的技术分析理论至少有两个不足:1,这些技术分析理论很难分析指数的短期趋势;2,这些技术分析理论没有解决指数趋势的延续性问题。本文通过提出指数模块这个概念,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将运用这些理论对上证指数的趋势作出分析。①在内容安排上,一至九章是对理论的综述和分析,其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十章将前面理论运用于上证指数的分析,第十一章是结论以及个人心得。第一章主要是对趋势进行定义和反驳一个流行的错误观点。指数趋势分析理论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交易指导理论,属于常说的技术分析学派。该章通过理论的阐释,确立两个观点:一是投资需要的是一种建立在安全边界上的行为规则;二是技术分析中的趋势分析是也属于投资范畴。安全边界是一系列经过最终事实结果检验的行为规则,它必须建立在有形的可靠基础上,而不建立在心理预期上。通过定义投资,进一步指出基本面分析理论有其安全边界这个观点并不能推导出基于价格运行本身研究的技术分析理论没有安全边界。实际上,基本面分析也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寻找价格运行趋势,只是所考虑的因素不同。第二章主要从分析逻辑的需要,提出了趋势分析的叁个假设。叁个假设是:市场的行为包含一切;价格呈现有规律的变动;价格运行的结构具有重复性。叁个假设所秉承的哲理是:价格是交易行为的显现结果。基于这叁个假设的推论包括两个重点:试图建立某个具体信息与价格之间的联系都是徒劳的,这种关系的建立只是一种解释上的选择;价格趋势是一种客观的规律,通过仅仅思考价格本身的结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些规律揭示出来。这一章主要着手于方法选择的论述。第叁章提出了几个重要分析概念,包括整体市场预期,平均价格,指数模块和最小阻力路线。这些概念的选择是对价格本身的另外一种分解。这些概念的选择是从经验中归纳出的几个实体。为了解决价格延续性的演变,将价格理解为增量资金的平均成本,这些增量资金具有某种短期的预期,而这些短期预期是否符合事实,就完全通过价格显现出来,因而这些短期预期的资金增量主要决定着股票短时间内股票的交易量和价格变化。并且,这些短期增量资会在短时间内将这个市场的价格和量推向一个非均衡状态,于是出现了暴涨暴跌。但短期最终都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第四章是对股票市场理性预期理论的理论性分析。理性预期理论在金融市场如此重要,那是因为在实践中,大数额的资产管理,很难从短期的波动中获利。理性预期理论强调价格随时都反映着价值,因此市场常常在一种均衡状态。这里的均衡指的是市场对资产价值的定价有效性。但分析表明,这里的均衡并不是本文意义上的均衡。本文的均衡只是针对一种市场预期而言,并不涉及到市场的基本面的描述。理性预期理论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缺陷,比如:该理论将基本面看成独立于市场预期的固定事实。这个观点本身并不能解决市场的价格运行趋势问题,只部分解决了市场对不同资产的价值认可程度的排序。第五章列述道氏理论的重点内容,道氏理论在价格趋势分析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概念框架。比如基本趋势,次级趋势和短期趋势,移动的价格平均线,囤积线和卖出线。道氏认为,任何一轮牛市都可以划分为叁个阶段,熊市也划分为叁个阶段,并从经验的角度对这些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归纳。该理论还认为某种综合的平均价格曲线可以反映价格的走势。在周期观点上,道氏理论认为基本的熊市和基本的牛市场时间都在五年左右。第六章是对道氏理论的进一步分析。在理论上,道氏认为原始趋势才具有意义,所以该理论基本上对中期市场趋势的反转结构没有足够的价值,短期更是如此。尽管道氏理论在投资实践中,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但数据表明,道氏理论却具有能够长期获得超越市场平均赢利的特点,于是常人对道氏的批评是不公平的。另外,由于道氏所采用的平均价格趋势线是指那些具有大量买卖者的价格指数,因此道氏理论并不适用单只证券,比如某只上市公司的股票。第七章运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时间序列的检验,通过检验葛兰维的均线交易定理来检验道氏理论的核心观点:均线系统长期内能够反映出指数本身的运行趋势。最终检验的结果是:短期内,运用该交易定理可以取得很好的收益率,而将在长期内几乎不存在明显的套利机会。这个结论证实了道氏理论的论点:长期内,移动平均线能够比较好的反映出价格指数的趋势。第八章重点分析了艾氏波浪理论。艾氏波浪理论是一套以过去的价格记录为依据的趋势分析方法。该理论的核心是识别基本的八浪循环结构,他认为价格指数运行总是有固定规律的结构,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以标准的八浪结构,无论是大循环浪还是次循环浪,都是如此。这八浪结构由上升的五浪驱动浪和调整的叁浪组成。并提出了这些五浪结构识别的规则。另外,该理论发现了反转趋势的两种常见形态,衰竭第五延长浪和倾斜终结叁角形。衰竭第五浪是针对延长浪的第五浪衰竭,指的是一个可识别的五浪结构中的终结点没能超越第叁浪终结点。倾斜终结叁角形指的是第五浪延长中存在着一个更细的五浪,但这五浪是3—3—3—3—3运行模式,而不是5—3—5—3—5形态。第九章是本文的最核心部分。该章运用第二章笔者构造的概念分析了短期趋势。认为短期趋势存在着一种动态的均衡。而这些均衡内的运动具有明显的偏离运动特征。这解决了趋势理论中,艾氏理论的缺陷。同时,将道氏理论通常的时间概念否定,并提出指数模块这个概念;认为这个概念可以同时解决趋势理论一直回避的指数延续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本文构造了指数排列的概念。提出连接这些排列的是增量资金作为一个流量所具有的预期结构。第十章的内容主要是将艾氏波浪运用于上证指数的研究。结论是上证指数自1990年开市以来,完全符合艾氏波浪理论。根据艾氏波浪理论,成功的预测到了每一个次级反转和原始基本趋势的反转。但出于篇幅的考虑,未列出每一个分析区域,只对几个典型的反转进行了艾氏意义上分析。上证指数在过去十六年中,只完成了叁个可识别的最大浪级的结构。从2005年10月至尽,上证指数进入了第叁浪,根据艾氏理论,这次可能是开市以来最长的一浪循环,周期估计超过15年,也就是说,再出现这个浪级的反转可能要等到2020年。本文的主要观点:1.区别投资与投机的关键在于:投资所赖以的交易理论是否有足够的安全边界。不能在根据交易理论的差别来定义投资与投机。技术分析中的趋势分析,若有足够的安全边界,也完全属于投资行为。2.从价格本身的角度出发,它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一切,包括交易者所知道的信息和心理状态。因此,需要从其他方面对价格进行划分。3.理性预期理论本质上无法解决价格趋势问题,他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市场如何对不同内在价值的资产的价格排序。4.价格指数短期具有反身性质;价格指数的趋势实质上是一种指数模块的排列,而这些模块对应着一系列的动态均衡。价格沿着这些重要的动态均衡所确立的最小阻力路线在时间上连续的排列。5.道氏理论在实践中具有时滞性。该理论无法解决原始趋势下的次级趋势和短期趋势的反转问题。道氏理论关于长期内,移动平均线能够反映价格趋势的论断得到数学检验的证实。6.艾氏波浪理论能够解决次级别趋势的反转问题,但对短期无能为力,在日常波动中,无法寻找到适合艾氏波浪理论的标准八浪结构。但当长期看,艾氏波浪理论同样适合上证指数分析。7.目前上证券质数正处与开市以来可识别的最大循环浪的第叁浪,这叁浪分别是:1990至2001年十年的第一推动五浪;2001至2005年大约四年半的调整第二浪。第叁浪为2005年至今。本文的主要贡献趋势分析理论博大精深,在这个理论中,有伟大的道氏理论,艾氏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若真要谈到贡献,笔者只认为有一点,即证明了艾氏波浪理论无法运用于短期的价格趋势分析,同时提出短期指数的价格存在一种可识别的模块排列理念,这些排列有两种典型的排列方式,并提出了识别这些模块的一种方法。
吴春红[3]2008年在《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波动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于股票价格行为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国内对于股票价格的波动行为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本文就是基于此目的,对中国的股票市场的股价行为进行综合的描述与实证分析。对于集中交易的股票市场,股价变动到底是否有规律可循?如何较好的认识和把握股票价格变化?是研究股价行为的学者一致争论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如果有规律可循,这种规律是什么?到底是如何变化的?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回答,这将是理论界的一个进步。许多研究试图回答股票价格是否可以根据过去的价格进行预测。但是对于新兴的内地资本市场,一概而论是不正确的,要分情况论述。中国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股票的集中交易至今,也就十几年的历史,期间交易与管理制度经多次调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市场还不太成熟,制度还有待完善,投资者素质与理性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培育,总之,中国的股市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与西方成熟市场差距还很大,因此以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为背景的西方市场金融理论能否适应于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系统性研究?还是一个疑问。所以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行为进行研究是这一系列研究的基础。如果能够比较清晰准确的揭示股价的波动规律,这将会推动学术的进步,使得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各项研究有了理论的基础和根基。研究中国股市的价格行为对深入认识中国股市的发展状况、成熟程度,改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更为有效地管理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股价的波动规律集中体现了整个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状况,制度的变迁与投资者行为的改变都将在股价上得到清晰的反映,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通过剖析股价信息,研究股价行为,对深入研究影响股价变动规律的因素,对加强宏观监管、引导股市健康地发展有重要意义;对股价波动的研究,为投资者设计投资资产组合、股票定价及风险管理提供了分析与实践操作的基础。本文就是基于此,研究方法结合了相关经济学、投资学、财务管理和统计学方面的经典理论,主要是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统计模型、股票价值评估的方法、基本分析学派运用的价值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学派的技术分析方法等理论描述股价波动的规律。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清楚地描述股价波动的规律。所以本文预选取沪深综指和一些个股,准备从两个方面入手展开实证研究。指数数据将采用18年来的沪深综合指数作为研究样本,而个股数据将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来证实理论研究的结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各种理论,对股价波动规律进行揭示和描述,得出“在集中交易的股票市场,股价服从短期的随机波动,中长期趋势性运动规律”这种结论。(2)在研究方法上,以中国股市的个股和沪深综指为样本,以日为间隔,采用动态的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股价的动态行为,得出相应的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着眼于对股价波动的规律进行精确的统计描述,是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实证案例分析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波动规律,同时运用相应的数理统计模型和技术分析指标,对上证指数和有代表性的个股的价格和收益率进行分析和考察,得出有用的结论——“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的波动,在短期内,是不可预测,是随机波动。而从中长期来看,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可预期的。”
张弘林[4]2006年在《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演变与当代中国股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对西方股票投资理论的范畴和框架进行了精练,提出股票投资理论一般包含价值论、行为论、方法论和外部效应论四部分。价值论主要回答股票有无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决定,价格与内在价值的关系等问题,是股票投资理论的基础。行为论主要讨论投资者是否理性,市场是否有效,股价是否存在反应过度等关于投资者行为和市场行为方面的问题。方法论给出具体的投资方法,主要是讨论投资者应该主动投资还是被动投资,分散投资还是集中投资,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注重买价还是注重市场趋势等基本问题。外部效应论探讨股票市场与股票投资的外部性,探讨股票投资对资产配置、总需求与总供给、资本成本与利息的影响等问题。在深入研究西方股票投资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将西方股票投资理论分为技术分析、心理分析、基本分析和现代理论金融四大投资流派,对不同投资流派代表人物的股票投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在对主要代表人物的原着进行系统研读的基础上,笔者重点归纳分析了查尔斯·道(Charles Dow)、艾略特(R.N.elliott)等人提出的技术分析理论,杰西·利费佛(Jessy Livermore)、凯恩斯(R.M.Keynes)、乔治.索罗斯(Soros)和丹尼尔·卡恩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的心理分析投资理论,埃德加·史密斯(E.L.Smith),本杰明·格雷厄姆(B.Graham)、约翰·威廉姆斯(John.B.Williams)、菲利普·费雪(P.fisher)、沃伦·巴菲特(W.Buffett)和马丁·怀特曼(M.Whiteman)等人的提出的基本分析投资理论,哈里·马克威茨(H.Markowitz)、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莫迪里亚尼(F.Modigliani)和墨顿·米勒(M.Miller、威廉·夏普(W.Sharpe)、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等人发展出的现代理论金融投资理论。本论文结合西方经济发展史、货币金融史、股票市场发展史,研究不同股票投资理论的起源、争论、代表人物和投资思想的历史演变。论文对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探索性的剖析和大胆的评价,提出了西方股票投资思想在历史上出现了五次重大历史飞跃的观点。1900年代,道氏提出股票投资的技术分析理论,打破了股票市场是操纵市场的迷信,把投机者放到股票市场的中心,代表了股票投资思想的第一次突破。1924年,由埃德加·史密斯的投资理论提出了股票是最好长期投资工具和股票价值决定于它的成长性的两项洞见,是股票投资思想史第二次伟大的飞跃,这一理论发现了股票长期投资相对于债券投资的溢价,也孕育了后期成长投资的基本思想,从理论上,把长期投资者推倒了股票投资舞台的中央。20世纪30年代,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新古典价值投资理论和约翰·威廉姆斯提出的投资价值理论代表了西方证券投资理论的第叁次突破。格雷厄姆提出了基于内在价值的投资、基于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控制性投资等革命性思想,他的证券分析和评估方法建立了华尔街关于股票价值的“概率信念”,从理论上宣告由内幕交易和投机主导了100余年的旧式华尔街投资的终结。威廉姆斯的投资价值理论首次提出了企业价值分析的范式。20世纪中叶,哈里·马克威茨、威廉·夏普和林特纳等提出的组合管理、资产选择和资本资产定价等现代理论金融的投资理论丰富了投资者对风险、收益和金融市场效率的认识,实现了由只重视个别股票投资的传统投资理论向注重系统地进行组合管理的现代投资理论的转变,凸显了资产配置型的金融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显着位置,代表了股票投资思想的第四次重大理论突破。西方投资理论的第五次突破,出现在1980和1990年代。以丹尼尔·卡恩曼为代表的行为金融的投资理论深化了人们对投资者行为和金融市场基本规律的认识,暴露了传统的“二分的投资理论”的缺陷,也使人们重新认识到投资者行为对投资的重大影响。以马丁J·怀特曼为代表的现代价值投资的基本理论试图打破股票投资与实业投资,股票市场与商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界限,强调企业的资产转化和分离价值,鼓励投资者利用不同市场进行风险套利,实现资源的更有效的配置,这种思想为现代投资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代表了投资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本论文还对新中国股票市场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新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散户投机为主、机构操纵猖獗和投资思想真正萌芽叁个历史阶段,提出了在上证指数1300点左右的现时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基本的投资价值,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思想仍然是以投机为主的基本判断。结合西方股票投资理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现实,笔者提出了股票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对两分,投资者行为具有多样化,投资者行为理性进化,两分的风险论等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新见解。笔者认为大力发展以股票市场为主的直接金融体系有助于减少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改善社会资本结构,揭示被掩盖的金融风险,主张大力发展股票市场。
尚理慧[5]2000年在《金融投资工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的核心是金融投资工具。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了理论界定,运用效用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技术分析理论、基本分析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在金融投资与金融工具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金融投资工具的种类、制度安排、功能和属性,深入探讨了投资者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投资的理论、行为与过程,分析了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属性及其微观风险宏观化的流动机理,提出了防范金融危机、完善金融监管的有关原则和措施,以及这些理论和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全文共十章,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四章,主要从理论上对金融工具与金融投资工具作出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金融投资工具的分类、制度安排、功能,并讨论了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属性以及风险的分类与衡量。第二部分由五、六、七章组成,详细考察了金融投资工具的交易与投资问题。对交易的考察主要是对交易市场、交易者类型、交易行为和交易机制的分析。对投资问题的讨论是从两种常用投资理论——技术分析理论与基本分析理论入手分析投资行为,并用博弈论分析了这两种理论所代表的投机策略与投资策略及其均衡问题,告诫投资者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理论。第叁部分由第八、第九章组成,主要阐述了金融投资工具微观风险的管理方法、流动机理及其向宏观风险转化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非线性机制。分析了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监管的制度、动态和不足,提出了完善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原则。第四部分为第十章,论述了我国未来发展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讨论了我国未来相关监管体系的建立等问题。 本文对我国金融理论的建设、宏观决策、投资者的投资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第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未来必然要大力发展金融投资工具。本文为我国更好地发展金融投资工具尤其是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提供了知识上的准备;第二,界定了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工具的概念,为我国理论工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石;第叁,澄清了人们对金融投资理论的一些模糊认识,指出了运用误区,为我国投资者提供了参考与指导;第四,指出了金融危机的微观成因,对我国从微观层面入手防范金融危机有着指导作用;第五,为我国科学地进行金融投资工具监管提供了理论准备与实践指南。
李东星[6]2010年在《基于技术分析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的股票市场飞速发展,市场上交易主体的数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上市公司的数量持续增加且质量明显提高,股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也在逐步加强。然而这些可喜的变化并没有反映在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中,个人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所制定的交易决策的收益率非常低,许多人在股市中不仅赚不到钱而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基于这种情况,以上海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针对技术分析方法和交易策略进行研究。首先表述了技术分析在证券分析方法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叁个基本假设,然后对交易中的核心技术分析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归纳,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上证指数运行走势的研究中,使用数学检验和图表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各种方法的实践应用效果和交易成功率进行了测试和检验,其中在研究成交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时,还使用了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对比分析法对各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探讨了不同方法间的相互验证性和优势互补能力,并且对指数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总结归纳。研究表明指数目前正运行于Ⅱ浪[C],在历史走势中直角叁角形出现最为频繁。定量分析证明指数的日收盘价和日成交量之间存在均衡关系,收盘价是成交量的Granger原因。系统测试结果显示均线交易系统的收益率大于MACD指标和KDJ指标两交易系统的收益率,叁个指标的有效性依次递减。在我国股票指数运行的目标点位预测中,第1浪波幅结合比率1.618、前3浪波幅结合比率0.618、38%和62%的回调(反弹)比率这四种方法的成功率非常高。时间周期方面,1月、4月、5月以及6月份是指数最容易出现转势的月份,且指数在创出某一高点或者低点后在18至21天、28至31天和57至65天这叁个时间范围里最容易出现运行方向的转变。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各技术分析方法的优势进行整合,提出了趋势交易、背离交易和突破交易叁套交易策略。这些交易策略在分析和预测股市运行趋势,制定进出场点的时候,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到多种技术因素的影响,回避掉单一或者单一类技术分析方法所提供的虚假买卖信号,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收益率。
王劲松[7]2010年在《股市常用技术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股市的分析方法一般分为技术派、基本分析派和学术派。技术分析派是利用股市本身的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基本分析派是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包括财务状况、行业地位等寻找价值低估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学术派以“有效市场理论”为代表,他们认为股价是随机波动的,任何信息都会立刻反映的股价中,因此任何的预测都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通过分析来选择购买哪支股票,随机的选择就可以获得收益。我国股市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我国股市是否达到“有效”,通过前人不断的研究,基本得出两种结论,一是,我国股市目前尚未达到“有效”,二是,我国股市目前已达到弱式有效。所以,只要理论金融界的研究没有得出我国股市已到达弱式有效,那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技术分析方法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基本分析对会计和经济学知识要求较高,理论派并不研究如何选股,如何买卖股票,这两种理论无法对中小投资者提供帮助,在现实中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使用的还是技术分析方法。我们对技术分析的认识以及由此指导的实际操作,一方面,会直接指导我们个人投资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们的合力又会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应对技术分析应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技术分析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五大类技术分析方法的理论背景、应用条件、方法原理、在使用中的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特别是在使用中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对新技术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目前证券投资理论研究进行了简洁的回顾与总结,重点对技术分析方法的产生发展进行总结。国外技术分析研究经历了产生发展、进入低谷,上世纪90年代再度兴起的过程。由于我国股市历史不长,直接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检验市场是否有效上,而学术上对技术分析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选题为技术分析方法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来确定技术分析方法在我国目前的股市是否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第二部分对K线图、趋势理论、形态理论和波浪理论四类技术分析方法的理论背景、应用条件、方法的原理和在使用中的情况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价,以及在使用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由于每位投资者对技术分析的方法有着各自的理解,反而使这些传统的技术分析方法获得了新生,不至于大家共同同时按分析发出的信号进行操作而使方法失效。第叁部分对技术指标分析的理论、计算方法和交易规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MA.KDJ和MACD这叁个技术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不同的参数、不同的交易规则进行组合,用2006年至2010年的上证指数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技术指标在短期预测和收益上与买入并持有策略比较有较为显着的盈利效果。第四部分对技术分析的新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对比,结论是虽然新的分析方法能更深刻地刻画股市但是更着重于理论的研究,与传统技术分析方法相比较显得实用性较差,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掌握和应用的。本文对叁个技术指标中的两个的实证研究是具有创新性的,特别是对MACD技术指标,本文新创了叁个交易规则即DIF线最大卖出、最小买入;MACD柱最大卖出、最小买入;MACD向上、向下穿过0轴,即红柱卖出、绿柱买入,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超额收益显着,买卖信号准确。对KDJ指标分别用两种参数分别对7个交易规则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数的变化对指标的收益率影响不大。通过本文的研究,技术分析方法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有了新的发展。传统的技术分析方法已被广大中小投资者所掌握和应用。新兴的技术分析方法,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这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进步,以及新的预测方法应用到股市中,特别是人们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和知识层次的提升,必将使新的分析方法得到更广阔的应用和发展。
吴玉桐[8]2008年在《基于有限理性的中国个体投资者行为与投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基础对我国新兴的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和投资策略进行研究是近几年国内金融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投资者基于有限理性前提下的个体投资者行为及其投资策略,并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的适用性。这为我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论文首先介绍了与投资者行为与投资策略的相关理论,包括完全理性假说与有限理性假说、标准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等,为本文个体投资者行为和投资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论文研究了不确定条件下的行为决策与有限理性的关系。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是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各自的理论基础。标准金融学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是以“最大化原则”为追求目标的。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制约,不可能完全理性,是有限理性的。之后文章还对有限理性模型及有限理性的深化发展进行了研究。第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了认知偏差的发生机理和形成方式,并研究了我国个体投资者典型的认知偏差以及这些偏差对个体投资者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不尽完美之处如同它们的奇妙之处一样多,人类信息处理过程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形成认知偏差,包括代表性偏差、小数定律偏差、保守主义偏差、锚定偏差和心理账户等,这些认知偏差是导致市场异象的根本原因。第四,从情绪心理学角度,介绍了心态及情绪的概念、特征及对投资者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我国个体投资者的典型心态与情绪,包括投机心态、暴富心态、贪婪、恐惧和浮躁等,并重点研究了群体对个体情绪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羊群行为。心态是个体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起点和平台,是一个参照点或基点。良好的心态能够引导投资者理性地看待问题,对投资者来说受益无穷。而情绪的发生一般具有强烈性、暂短性和急剧性的特点。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可以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和投资。第五,在全面了解个体投资者认知及心态情绪偏差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有限理性的自我管理与投资策略。不同个性的投资者风险承受程度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的投资者承受风险的程度也不同,不同个性类型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体投资者应采取的投资策略也不同。个体投资者应该加强在投资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包括投资前的心态管理,投资过程中的情绪管理以及投资过程中的节奏控制等等。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控制是投资成功的一半。了解自己,战胜自己,是个体投资者成功的首要条件。最后,本文选取了沪深股市从2001年到2007年的数据,对逆向投资策略和惯性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实证研究证明,逆向投资策略是个体投资者最佳的投资策略,惯性投资策略并不适用于个体投资者。这为我国个体投资者在今后的投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唐黎军[9]2013年在《证券市场个体投资策略与投资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新兴的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市场参与者中,个人投资者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对个人投资策略与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对于繁荣我国证券市场及保护个人投资者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首先对现代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行为理论等相关经济、金融学理论进行综述;然后,依据个体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特点,就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个体投资策略主要有:动量投资策略、逆向投资策略、小盘股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时间分散策略、ST股票投资策略、组合投资策略和买入并持有策略;接着,利用上海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无论是市场处在上涨时期还是下降时期,都存在羊群效应,但股市大幅下挫时期的羊群行为要比其他时期显着。影响中国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有:个体投资者的心理、个体投资者的情绪、个体投资者行为偏差及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信息披露、政策干预等外部因素;最后,结合个体投资者问卷调查数据对个体投资者的状况与行为进行研究,得出个人投资者存在从众心理、损失厌恶心理、过度自信、过度恐惧、政策依赖性心理、暴富心理、庄家情节等诸多的偏差。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个体投资者决策时常常反应过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震荡。
林海[10]2011年在《中国股票市场投资收益及风险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使得股票市场对于经济变化的反应更具规律性和趋势性,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我国股票市场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目前我国新兴+转轨的股票市场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内外因变化,如何进行信息的有效筛选、更加理性的进行投资决策是越来越多市场参与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具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的小型私募和个人大户的角度出发,利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风险等级的确定和风险偏好的选择来指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投资学、金融市场学、投资组合与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股票涨跌原理进行初探,成为建立风险——收益分析体系的依据。2.通过对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宏观政策与A股市场的关系研究,在历史数据的支撑下,找到了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并分析了这种规律的成因和传导作用,以宏观的视角判断A股市场的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方向选择。3.将宏观经济变化影响下的行业选择引入这一风险——收益体系中来,使投资者在完成宏观判断基础上,对未来的投资标的选择更具方向性。4.依靠波浪理论对市场群体行为的描述,将宏观判断、中观选择与行情描述相结合,创新的将传统的投资组合与波浪理论指导下的行情架构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直接应用性、操作性的投资方法研究体系。本文针对中国“新兴+转轨”的股票二级市场特点,将西方投资价值理论与市场金融行为学理论相结合,从风险判定角度提供盈利依据和方法,为中国A股二级市场投资盈利方法提供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1]. 波浪理论的探讨及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运用[D]. 李卫华. 湖南大学. 2003
[2]. 论股票指数的趋势分析[D]. 陈峰.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3]. 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波动行为研究[D]. 吴春红. 中南民族大学. 2008
[4]. 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演变与当代中国股市研究[D]. 张弘林. 复旦大学. 2006
[5]. 金融投资工具研究[D]. 尚理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6]. 基于技术分析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研究[D]. 李东星. 天津财经大学. 2010
[7]. 股市常用技术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D]. 王劲松.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8]. 基于有限理性的中国个体投资者行为与投资策略研究[D]. 吴玉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9]. 证券市场个体投资策略与投资行为研究[D]. 唐黎军. 武汉大学. 2013
[10]. 中国股票市场投资收益及风险关系的研究[D]. 林海. 天津大学. 2011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股票论文; 股票投资论文; 投资论文;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 股价波动论文; 股票技术分析论文; 基本面分析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道氏理论论文; 证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