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良 望奎县人民医院152100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颈椎骨折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跟踪随访24~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最后评价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并计算颈椎高度的丧失率以及颈椎的屈伸范围、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平均提高1.8级。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16?,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可获得彻底地减压,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
【关键词】 颈椎骨折 前、后联合手术
颈椎骨折后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正常的曲度及稳定性,椎管彻底减压,解除脊髓的压迫,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前提条件。但有时单纯的前路或后路手术不能完全解除同时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不能同时矫正前后方畸形,影响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颈椎骨折3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6例,女8例。18~43岁,平均31岁。其中骨折脱位伴关节绞锁10例(C54例,C61例),爆裂型骨折12例(C5-7),椎体骨折伴原发性椎管狭窄4例(C5、C7),椎板骨折伴急性椎间盘突出8例 (C5,C6)。高处坠落伤16例,车祸伤18例。24h内手术者18例,2~5d内手术者16例。其中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 10例,D级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CT及MR检查,以确定颈椎骨折脱位程度及有无关节绞锁、颈椎管狭窄程度及颈髓损伤范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前路再减压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气管插管全麻后,颅骨牵引下,先取侧卧位,后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上、下一个椎骨的椎板及棘突,先切除伤椎全椎板,清除血肿、黄韧带及碎骨块。绞锁关节撬拨复位或凿除阻碍复位的关节突关节。向上、下减压直至正常脊髓,大量盐水冲洗,在将减压取出的棘突及椎板制成骨条摆放在在关节突周围植骨,必要时用10号丝线固定在关节突关节囊上,放引流管缝合刀口。患者再取仰卧位,于颈前右侧作斜切口,逐层显露致颈前筋膜,用“C”臂透视确定需要减压的椎体间隙,用环钻及刮匙取出前方压迫颈髓的骨块、椎间盘。并向上、下方潜行减压,再用大量盐水冲洗,取自体髂骨块植入减压间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Sofmmor-Danek的Orion前路钢板,按颈椎生理曲度预弯后固定牢固,放置皮片引流,依次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激素、脱水剂、抗生素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颈部用颈托固定8~12周,术后第3天行高压氧治疗,每疗程10次,治疗2~3个疗程。同时积极预防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1.3 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及最后1次随访时均行放大率相同的颈椎正、侧位片检查,中立侧位片上测量C2-C7椎体高度h及h’,椎体高度丧失率(%)为:(h-h’)/h*100%。最后1次随访时拍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屈伸总运动范围[1]α=α1+α2。最后1次随访时的X线片上观察融合率。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
2 结果
34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48个月,平均42个月。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平均提高1.8级。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16?,与单纯后路双开门后颈椎活动范围16.5?[2]相近。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
3 讨论
3.1 本术式的优点
①颈椎骨折后先后路减压植骨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一方面前、后路同时减压,减压彻底,同时前后方用生理盐水对损伤的脊髓进行冲洗降温、清除内毒素减少了对边缘部脊髓组织的继发性损害[3],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②前后路同时植骨,植骨充分,加上钢板的固定,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避免了手术后椎间高度的丧失和因椎间隙塌陷造成的后突畸形和继发性神经损害;③颈椎骨折后,颈髓明显受压,缺血水肿,椎管容积明显变小。如果单纯从前路减压,由于手术入路深,操作器械对脊髓的任何刺激,都会加重脊髓的损伤,引起术后症状加重的可能。先从后路行椎管减压,使绞索的关节突关节复位,可明显扩大椎管的有效容积,增大了颈髓的缓冲空间,提高了再从前路手术的安全性;④患者的平均屈伸运动范围和单纯的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术相近[3],说明前后路同时手术并不严重影响颈椎的活动度。由于前后路同时植骨融合,加上前方钢板内固定,使融合率明显提高,远期的稳定性好。椎间盘切除加椎板切除可引起三维运动的明显不稳,而前后植骨加钢板内固定具有明显稳定颈椎的作用。因此前后路手术很好的调和了颈椎手术后运动与稳定的矛盾;⑤前后路一次手术既满足了椎管减压的彻底性,又获得了颈椎远期稳定性,降低了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另外,前后路手术一次完成比分别实施前后路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
3.2 注意事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手术务必在颅骨牵引下进行,由侧卧位转换成平卧位时,一定保护好颈部,严防加重颈椎骨折脱位。术后颈部应用颈托固定8~12周。因为前后路一次手术后,颈椎的骨性结构明显受到破坏,其稳定性主要依靠钢板的固定作用,因此术后一段时间必须有可靠的外固定。8~12周后颈椎骨折可得到初步愈合,方可开始循序渐进的颈部活动。另外,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创伤较大,术后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全身营养。本术式的远期并发症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徐宝山,张佐伦,张兴凯.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与影像学表现[J].中华骨科杂志,1999,11:648
[2]姜晓幸,张光健,陈统一.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随访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5:283
[3]马迅,党耕町,刘忠军.颈椎前、后路手术的运动学变化[J].中华骨科杂志,1998,5:278
论文作者:吴金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颈椎论文; 后路论文; 脊髓论文; 手术论文; 椎管论文; 术后论文; 关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