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俞奕凡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俞奕凡

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阶梯式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与时俱进,工程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其管理模式也在同步更新。特别是投资额巨大、技术难度高、管理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行业的关注。目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在日新月异地进行着深层次的变革和完善,国际上涌现出许多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因此,文章就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

1.1具有复杂性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并且项目由多个环节组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项目目标的实现构成影响,因而项目管理具有复杂性。

1.2具有独特性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独一无二的努力”。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环境、目标和内容,这也就决定了项目管理也具有独特性。

1.3具有创造性

项目本身的独特性决定了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性的管理工作,必须根据项目本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管理。

1.4目标明确

“项目是为达到某个结果所作的努力”,项目建设工作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如果缺少特定的目的,工程项目建设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毫无方向可言。

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2.1传统项目管理模式(DBB)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指的是业主邀请专业的建筑工程人员和工程咨询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所具备的可行性、效益等所进行的前期调查研究活动。工程建设项目在立项审批获得通过后需要开展设计阶段的工作,而有关施工招标工作的准备与设计阶段的工作是同步开展的,然后再通过招标程序的履行来确定工程承包商。业主与承包商完成施工、设备供应等合同的签订,再由承包商来明确分包商来签订材料供应等相关合同。业主单位安排业主代表来负责与咨询方、承包商进行沟通协调,并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监理人员主要负责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等事项的监督管理。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在选择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等事务上有着较大的自由权,对设计的方法和结果拥有发言权;在综合各参与方利益的前提下采用都可以接受的合同,从而为业主的经营管理风险的有效管控创造便利条件。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虽然可以平稳有序的开展,但是存在着项目建设周期长、成本管控效果不佳等问题与不足,并且工程的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实践应用中,是由业主邀请CM单位作为承包商的“角色”来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设计、施工、竣工等事项进行研究和管理,对设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且参与到施工过程的管理,负责联系协调设计单位与施工承包商的关系,确保施工设计与施工作业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CM模式的应用以有效控制项目设计、建设的周期为重点,把项目整体细分为多个环节来进行实施,建立多个环节同步进行的项目建设机制,通过多个环节的同步进行来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从而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基础上创造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质量控制方面,有效解决了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所存在的责任推诿等问题,从而在职责明晰的基础上,有效促进施工质量的提升。在成本管控方面,CM单位可以帮助业主对设计结果进行审核把关,为设计效果的合理性提供保保证,从而有效解决了因施工设计的频繁变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进度管控方面,采取“项目分包、集中管理”的方法,能够确保设计与施工的同步进行,从而使项目建设周期得到明显的缩短。但是这种模式在应用中的不足之处是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项目投入资金难以进行准确的核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设计-建造模式(DB)

“设计-建造”模式在具体的应用当中,由业主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标准以及投标人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然后履行招标程序来选定DB承包商,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交由承包商来负责完成。在职责划分方面,项目从设计到竣工的所有环节的责任均有承包商来完全承担,业主只需要做好沟通协调以及监督工作,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对承包商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设计-建造”模式的应用效果具有加强的可靠性,负责项目各个环节的承办商一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经验,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来处理项目设计、施工质量管控、施工进度以及资金管理等工作事项,既能够有效的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还能够缩短项目建设时间。但是,该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承包商承担过于重大的责任和风险,业主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比较简单,这也就意味着业主对承包商无法产生有效的约束和控制。

2.4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PMC)

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的应用操作的主要步骤是:业主将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合同的方式委托出去,由一个PMC指定排除项目经理来作为业主的代理人,来负责对项目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指导。业主仅需要把握好宏观性工作,不参与到项目的具体管理事务之中。实现项目设计与施工图纸的分离是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应用的初衷,力求使施工图纸设计具有较强竞争性。与其他项目管理模式相比,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的优势是可以明显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让项目建设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此外,该模式在融资和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在项目建设领域所广泛应用“代建制”就属于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的一种。

2.5EPC模式

EPC模式是一种简练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由承包商为业主提供包括项目科研、融资、土地购买、设计、施工直到竣工移交给业主的全套服务。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持单一的合同责任。当项目原则确定后,业主只选定唯一的实体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设计─建造承包商对整个项目成本负责,他首先选择一家咨询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然后采用竞争招标选择分包商或适用本公司的专业人员自行完成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其优点是在项目初期选定项目组成员,连续性好;保持单一的项目责任,在项目初期预先考虑施工因素,减少管理费用,减少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以减少对业主的索赔。

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转换对策

3.1改变管理模式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一项关键性措施,促使管理模式在管理中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就需要对管理模式做出一些改变,例如我国在建筑行业可以采用的管理模式有PMC+Partnering组合模式,该模式在我国内属于先进的管理模式办法,该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管理方式单一的问题,在引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企业以及施工单的自身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管理模式单一的问题,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是都是值的借鉴的参考资料,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是建筑工程管理能够顺利进行重要前提,也是管理模式人性化的体现。

3.2转变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应该发生改变,要了解到,企业员工之间不是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关系,有这样睿智思想的管理层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的员工,带动员工积极的融入到企业的大环境之中,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企业与员工之间出现的合作伙伴的意识,是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良好的实施的平台。同时,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保证管理理念的基础地位,明确管理模式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控制建筑施工中的成本为目标,以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为基础,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结语

在实践中要对各种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有效对策,尽可能的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控制在最低限度,并予以完善;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致力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索,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明德.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的分析与认识[J].四川水泥,2018(08):225.

[2]安慧,郑传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演进机理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3,27(06):97-101.

论文作者:俞奕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论文_俞奕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