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药剂科 010020
摘要:化疗药物配制的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因素会造成各类不良反应。为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通过查找文献、阅读药品说明书,结合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总结分析配制期间对静脉化疗药物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在整我合理配制方法的前提下,才能够提高静脉化疗药物的合理性,减少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化疗药物配制;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化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利用化疗可杀死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化疗药物的使用,会杀伤正常细胞组织。临床给予化疗药物的时候,主要方法就是静脉给药。配制静脉化疗药物,对临床效果的取得、副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药剂师配制静脉化疗药物的时候,需根据影响因素和常见的不良反应采取防治性措施,并指导临床合理配置与使用,这样才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1.静脉化疗药物配制影响因素
根据临床实践可发现,在配制静脉化疗药物的时候,存在很多因素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提高药效,就需要分析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防治性措施。
1.1溶媒对化疗药物的影响
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溶媒主要有生理盐水与葡萄糖溶液。而实际中,有的药物只能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如将葡萄糖作为溶媒,就可能出现沉淀[1]。如足叶乙甙。并且在临床中发现,有的药物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将生理盐水作为稀释液,提高临床效果的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对肾脏的毒性,如顺铂。将生理盐水作为溶媒的常见药物有柔红霉素、丝裂霉素、氮芥、长春瑞滨、环磷酰胺、羟喜树碱、博莱霉素、氟达拉滨、亚胺锟、替尼泊甙、顺铂、表柔比星、依托泊苷、长春花碱酰胺等。而将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药物有氮烯咪胺、抗癌锑、门冬酰胺酶、光辉霉素、吡喃阿霉素、甲氨蝶呤、丙脒腙、奥沙利铂、卡铂、秋水仙碱等。当然,临床中也存在既可以将生理盐水作为溶媒,也可将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药物,如替尼泊苷、环胞啶、卡氮芥、门冬酰胺酶、格拉司琼、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氟脲嘧啶、帕米膦酸二钠、米托葸醌、亚砷酸、阿克拉霉素、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更生霉素等。配制静脉化疗药物的时候,溶媒选择恰当,可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并且还可降低药物副作用。
1.2溶解方法对化疗药物的影响
为促进化疗药物快速溶解,有时会采用加热的方法。而实践中叶有部分药物必须经过适当的加热才能够促进药物溶解。如米托蒽醌何环磷酰胺。临床使用这种药物的时候,需放置与热水中进行适当加热。在药物溶解后,不可摇动。如速溶性的阿霉素与门冬酰胺酶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临床实践中,恰当的溶解方法可促进药物效果的发挥,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配制时间对化疗药物的影响
溶剂中药物的稳定性,会受到较多方面的影响,如药物本身的结构、晶型、PH与溶剂极性、渗透压等,有时外界环境也会对药物产生影响。不同的化疗药物,稳定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的药物稳定性非常好,可维持在8h左右。而有的药物稳定性相对较差,需配制后立即使用,如氮芥溶解5-8min就会失效。需现配现用。因而,临床实践中,不应为方便而大量配至化疗药物备用。
2.常见静脉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性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化疗药物存在多种的不良反应。为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就需要针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采取应对性防治措施。
2.1静脉炎
肿瘤患者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会反复性的刺激血管,此时就会造成平滑肌痉挛,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2]。临床表现为打针位置红肿、发硬结节、疼痛等,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静脉阻塞,患侧皮肤红肿溃烂。肌肉萎缩等。为避免出现静脉炎,就需要在化疗的时候选择弹性较好,粗而直的血管,从肢体远心端开始朝向近心端,避免在同一条血管反复性的静脉穿刺,造成刺激。同一条静脉穿刺必须相隔4d。在实际中可使用手足交替穿刺,这样有利于血管自我修复。同时也可在输注静脉药物前,预先使用生理盐水冲管,随后再输注药物,这样便可减少局部刺激。在患者接受化疗的时候,应密切观察输注部位是否有药物渗出。如药物渗出,应立即停止输注,使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的生理盐水溶液局部封闭。在输注两种药物的时候,应在结束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两种化疗药物应预先输注刺激性较大的化疗药物。输注化疗药物前,也可使用热水袋进行局部热敷,改善局部血液血液循环,预防化疗药物对同一部位产生持续性刺激。静脉穿刺后应固定针头,预防针头刺破血管壁。在拔针的时候,应按住血管壁,快速拔针。这样可避免药物从针孔渗出,同时还需注意持续性按压针孔几分钟,以免皮下初雪,影响血管的修复。
2.2消化道反应
胃肠道毒性是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副作用。一般情况下会在给药的6h内出现。患者自觉恶心、不同程度食欲减退、呕吐纳差等。因此,临床化疗药物使用期间呕吐剂显得非常重要[3]。其中有学者就指出,化疗期间使用恩丹西酮加康复新液能控制化疗药物引起的迟发型恶心呕吐,恩丹西酮加康复新液能有效阻止化疗药物对中枢及胃肠道5-HT3受体的刺激,降低呕吐、食欲不振的发生率。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半夏散能预防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消化道反应。如患者消化道反应比较严重,可建议其在化疗前的2h内禁食,预防使用调味浓厚与油炸性的食物,避免使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刺激消化道。如患者使用顺铂类药物,在其味觉受到损伤的情况,患者治疗期间口中自觉苦涩或金属异味。对于此种现象,可使用食用鱼与藻类的食物来缓解。
3.结语
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化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为改善临床治疗现状,可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临床效果,预防使用中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燕.静脉化疗药物配制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防治措施[J].首都医药,2014,13(24):153-154.
[2]穆维,卢秀娟.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用化疗药物的配置及换算方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789.
[3]王丽丽,姜桂春.化疗药物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配置的讨论[J].黑龙江医药,2016,29(4):709-711.
论文作者:侯德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药物论文; 静脉论文; 溶媒论文; 生理盐水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