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129-01
“体验”一词在当今的教育界提得尤响。《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学习”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从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通过促进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增加学习经验,学生通过亲历体验活动,不但获取了数学知识,还能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一、在游戏中体验数学
数学游戏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零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我在上课之前在一个盒子里放入5个乒乓球,让学生猜猜有几个,有的学生猜2个,有的学生猜1个等。接着,我再让学生依次摸出这些球,说说用几表示。最后,等到学生一个球也摸不到时就揭示盒子里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学生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的游戏,加深了对0的体会,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例如:学习“分类”一课时,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书包。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汇报整理书包的方法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我是这样整理书包的,把大的书本放在下面,小的书本放在上面,这样书包里非常整齐。”有的学生说:“我把和语文有关的书和本子放在一侧,和数学有关的书本放在另一侧,这样拿起来非常方便。”还有的学生说:“我的书包有两个兜,我把所有的书都放在大兜里,所有的本都放在小兜里,这样东西好找。”……这样真切地体验,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分类的意义,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及灵活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好数学乐趣无穷,从而会更加生动、真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在质疑中体验数学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有一位教师创设这样情境:(多媒体出示)森林公园要举行一次隆重的联欢会,小动物们都忙着做准备工作,小猪也高兴地接到了一个任务,去算一算给客人的饮料够不够。可是到了哪里,小猪却哇哇大哭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再出示来了33个客人,每人一瓶够吗?图显示:桌上放着9瓶矿泉水,还有一箱矿泉水。先让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进行解答,若一箱是12瓶装的矿泉水,就不够分。还应该怎么办?若一箱是24瓶装的矿泉水,就够分。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的大脑思维置于“觉醒状态”,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充分激活,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高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牢牢地扎根在脑海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和区别。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爱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学习比较物体多少时,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始,我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动物乐园,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中,开展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成可爱的小动物上台握手,动手摆小棒,用手势表示大于号、小于号,给数学卡片找朋友等等,都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大于、小于、等于号的含义。结果,学生在活动中开心地微笑,静静地思考,悄悄地商量,无不流露出对数学学习全过程的积极参与,轻松领悟。
五、在反思中体验数学
学生经历或参与了数学活动过程,并不能自动地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它需要教师积极参与。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梳理经验、整合经验、优化经验的指导者、帮助者。因此,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反思、交流和总结,促进学生经验的积累;还要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丰厚学生感知、加速学习感悟,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和概括所获得的经验,使获得的经验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完美整合,形成条理和系统。如在“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中,尽管学生经历了认识、分类、总结等学习,但他们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大多是直观的感知,显得零散、粗糙、模糊。为此,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变式训练,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通过做、找、分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思路清晰、让经验归类,努力帮助学生实现经验数学化,科学地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浓缩、抽象,让其在高级水平上重组,从而将数学知识符号化。
总之,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激活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 董海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经验论文; 教师论文; 放在论文; 情境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