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土化论文,化与论文,研讨会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00)08—0013—02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教育也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何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并和国际教育接轨,是教育界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为此,《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共同邀请部分教育理论工作者就有关“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和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 教育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进行了座谈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界定
1.对教育国际化的界定。围绕教育国际化的概念的界定,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谈论,有学者认为对一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化”来描述,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个体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而设置的一种文化形式,是对人的原始素质的分隔,是一种价值的选择,而文化是不能讲国际化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提教育国际化是不成熟、不合理的。国际化这个概念如果成立,也应该界定在某个范畴,如教育内容的国际化,教育模式的国际化,教育理论的国际化,教育实践的国际化等等,不能统而言之。有学者认为,国际化是指超越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而全球化才是指超越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交流,因此,教育国际化应用“教育的全球化”代替更为合理。
多数与会者则认为,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健康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使现代教育本身成为一种国际现象。而且现在很多问题,不是靠一个国家、民族、个人就能解决的,如环保、种族问题,这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应放在国际大背景下加以考虑。在保存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培养人类的共同意识,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教育应该超越本国的局限,提倡国际化,这是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情况下,应该特别强调的东西。对于我国而言,长期以来,封建的、传统的闭关自守的政策已使好多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想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就必须有国际化的观念,学习和借鉴现代化国家教育的发展模式和育人模式,努力促进国际间教育文化的交流,接受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教育设备方面的支援,组织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当然在强调国际化的同时,警惕教育的西化及被国际文化霸权主义所利用,并防止导致教育的功利主义,也是十分必要的。关于国际化中的“化”其含义是什么,如果是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那么如何界定这个“先进”和如何“化”的问题将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对教育本土化的界定。关于教育本土化的界定上有一些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土就是本民族的、传统的、现实的东西。教育本土化就是指吸收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文化选择,但是提本土化,是否会使教育不仅迷失了自我成长的正确方向,而且又远离了文化传统的精神家园,从而成为盲目漂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既然本土是一种传统的、本民族的东西,是一种文化选择,那么,它就不存在单纯的生搬硬套,因为,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过程中,我们自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也会有意无意地发挥着作用,不管我们自身感觉到没有,我们的价值选择标准依然存在着,从而决定我们去吸收这种文化,而不吸收那种文化。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本土化这个概念不能成立,既然某一种文化属于某个国家,就肯定有着某个国家的特色,这样“本土化”的概念就应该包括在“国际化”之中。
二、关于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在对国际化是不是就是现代化,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化是否有直接的联系,二者的关系如何等问题的探讨上,有的与会者认为,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从理论上讲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体现,从实践上讲就是民族文化的创新过程,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共同目标是关于教育的现代化问题,其本质就是教育的现代化。笼统谈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都不是目标本身,因为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共同目标就是使本民族的文化从弱势变为强势,从落后走向先进,从强势走向更强,如果离开这个前提,提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就毫无意义。西方发达国家提教育国际化是以文化霸权主义的姿态来谈的,他们的目的是企图通过国际化来牢固自己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谈国际化,是在承认自己不如别人的前提下,希望通过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来提高、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我国谈教育国际化还必须有被国际社会认可而使自己产生认同感和成就感的目标。因此,在肯定我国教育成就的前提下,在接受目前国内教育落后的现实情形中,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谈教育国际化——现代化。同时,我国谈国际化问题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忽视本土化。目前的情况下,不说国际化不行,但不能把国际化与本土化对立起来,而是应把二者联系起来,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会者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教育本土化实际上是以教育国际化为出发点和目标的。目前我国缺少一种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批判主义精神,但是拿来一些舶来品,使其洋为中用,也是必需的。有的与会者则将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看作是一个过程,即它们既是一个主动过程,也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
目前,世界交通、通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超级市场的形成,关贸壁垒的打破以及冷战的结束等导致了全球化的加速,世界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我国面临的将不是愿不愿改或愿不愿接受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必然选择,因此,面对教育国际化,我国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防守,是消极等待,还是积极应对,这个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当前,我国应把国外一流的、先进的、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会更有利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把我们国家优秀的、先进的民族文化等输送、拓展出去。这样一个接受学习、传播、拓展的过程不仅对形成世界市场的多样性、文化市场的多样性有利,而且也有利于扩大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研究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是教育理论研究要国际化、本土化,还是教育实践研究要国际化、本土化,与会代表各持己见,有的与会者认为,教育理论研究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其研究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影响因素都是变化的,不固定的,因此关于教育理论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与会者从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1)目前, 我国教育管理理论是在吸收国外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基础上建构的,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是国际化的,基本上反映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但它对所吸收的国外的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转化不够,没有本土化。我国教育管理理论要用于实际,并对实际起指导作用,就必须加强对教育管理理论的本土化研究。(2 )目前我国实际运行的教育管理基本上是经验加政策导向式的,理论的指导作用十分微弱,教育管理实践一直处于本土化状态。这样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适应教育领域内频繁的国际交流和竞争,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应当走国际化道路。原因是:其一,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其二,教育领域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剧烈;其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四,通过国际化可以提升我国的教育管理水平。(3 )教育管理理论的本土化和教育管理实践的国际化,是解决其理论与实践脱节状况的最佳方案。
四、研究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是无须讨论而必须面对和接受的选择。但是,在我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过程中,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如何面对,是与会者讨论最为热烈的一点。提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把对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中去认识。在我国,关于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无论怎么谈,都不能脱离现实环境,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都要围绕我国教育的发展现实,来谈论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在对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认识过程中,首先应对教育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教育功能得到正常合理的发挥,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
2.对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教育理论界应有一个冷静的态度。国际化事实上就意味着竞争,而国际关系间的竞争是残酷的,因为国家之间首先是竞争,其次才是合作,在竞争中,温情脉脉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所以,我们要以现实主义的情怀,在承认我国教育发展存在许多问题的前提下,分清是非,保持谨慎。
3.对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我国应有一种功利的追求。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我们首先应当承认自己经济落后的情况下,立足于我国现有教育的发展和自身特点,不盲从国外的理论,同时以批判的态度在注意吸纳发达国家优秀、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注重发展自己。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4.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还应从我们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研究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的全球化也隐藏着西方的文化霸权,在多样文化并存的情况下,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是很重要的。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在探讨教育国际化问题时,不能使之“西化”,要根据我国现实情况从对我国在国际发展中的有利地位出发,对国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进行本土化研究。
总之,教育国际化是当前发达国家很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其积极的因素仍然是主导方面。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分析不同国家赋予教育国际化的不同含义,研究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措施,注意采取相应措施克服其中潜藏着的文化殖民主义的危险和智力资源流失的不利因素,探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在教育国际化问题上存在的特殊问题,探索国际化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