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盐亭县巨龙镇义务教育学校 胥勇
摘要:1.在上课一开始就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问题也是自然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好办法。例如在教学5生物与环境6单元的导入时,先投影出示一组自然风光的投影片,然后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根据是什么?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因为那里有鸵鸟”“因为图中有热带植物”,,这时再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就会很自然。2.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3.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课堂教学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问题,使教学活动无至尽的进行下去,并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课堂教学时,要留有悬念,并把课堂上引发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
科学是一个现代命题,也是一个具有远大前途与志向的命题。在这一议题的指引下,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的同时,又具有了探索未来科学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为此,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发展好这一新兴而又具有远大未来的学科。
一、善于提出问题,培养自主探究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例如:低年级学习5.声音6一课时,了解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有嘈杂悦耳的区别,很自然的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时空,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及时肯定,即使有的不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学生将受益终身。
二、培养观察方法,提升直觉思维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如学习5.植物的花6一课时,学生通过对花的直接观察,掌握花的基本形态,在观察中让学生了解花瓣是由等片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花蕊,花蕊分雌蕊和雄蕊。按照这个观察程序,要求学生看、想,调动他们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花的组成。除了在课堂上,也要注意在课外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在大量常见的现象中,捕捉信息,培养直觉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巧设教学疑点,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教5空气6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掌握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这一知识,一开始可以提问道:老师手中有一只杯子,现在我把它倒放到水里浸没,你们说杯子里面是干的还是湿的?学生作出各种猜想和假设。这时我不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巧设疑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四、改变教学观念,还学生以自由
自然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更新和发展。在教学中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千万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一味的否定和批评,我们要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要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做法。
五、创设问题情景,提高挑战级别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始终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
1.在上课一开始就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问题也是自然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好办法。例如在教学5生物与环境6单元的导入时,先投影出示一组自然风光的投影片,然后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根据是什么?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因为那里有鸵鸟”“因为图中有热带植物”,,这时再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就会很自然。
2.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
3.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课堂教学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问题,使教学活动无至尽的进行下去,并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课堂教学时,要留有悬念,并把课堂上引发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六、丰富教学手段,打破单一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再只局限于以前的观察和实验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并把课堂搬出教室,这些都是新的教学尝试,也是新时期自然教学的需要。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最主要的形式,而一些较为难见的自然现象、抽象的图示分析等更需要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立体动画等来表现。如花卉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录像资料快放,让学生掌握其变化规律。
2.将自然教学走出课堂自然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让自然课走向走向室外,是自然教学的新趋势。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能更好地利用周围有利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洪水的形成》时,我们一起到室外进行雨水冲刷各种地表的模拟实验。准备阶段和活动开展阶段,课后和室外都是最好的选择。
论文作者:胥勇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学生论文; 自然论文; 科学论文; 思维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