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反思论文_祖祥继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反思论文_祖祥继

祖祥继(四川省旺苍县河边小学 四川 旺苍 628200)

摘要: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65-01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本文拟从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作如下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新课程改革下导入方式的选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有效课堂实现的前提。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导入形式,要注意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多样化的导入形式,如,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活动导入、生活情境导入等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为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如,有一张图中有一根长为10 m的竹棍,还有一个标有是长竹棍的 的短竹棍,请问短竹棍多长?还有一张图中有一堆白菜,标注为10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等等。形象的图片展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导入环节应该是多样化的,应该是有效课堂实现的关键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有效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的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只会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选取了自主学习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到小组长哪里;大概在20分钟的自主学习之后,我开始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圆的特征以及直径与圆的关系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进行,进而,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除了上述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模式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有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有效的数学课堂不应该是一种教学方法展示的空间,还是多种方法、多种教学形式的展示平台,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应该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形式。

四、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热情

新课改强调,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很大程度上依靠老师的引导监督和同学的带动,尤其是需要同学的相互带动,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数学学习引导学生合作,能够不断增强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帮助,促进共同进步。学生在合作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对方的方法和思路,能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知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能力。

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如何把想象中的概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首先组织学生开展小星星评比挣章活动,让学生运用学具进行摆一摆、圈一圈活动,并给他们留足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根据教材中有关知识逐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倍的含义的感知,并想方设法地把所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并把倍数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有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更让学生全面发展进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在参与中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畅快交流的愉悦之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菲菲.小学数学有效开展“打草稿”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24).

[2]郭琼.试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3,(32).

论文作者:祖祥继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反思论文_祖祥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