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研究_竞技体育论文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研究_竞技体育论文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人力资源论文,我国论文,竞技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把包括竞技体育在内的整个现代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增强环境支撑能力及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当代国家国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歇尔认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人的知识、能力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更为重要。

竞技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等方面。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可以把竞技体育的发展看成决定于三个要素,即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资本可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中所起作用巨大,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也至关重要,作用超过了物质资本,而技术进步也是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素质。我国竞技体育50余年的发展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大量亟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后,这些问题不解决,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会出现危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本文以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人力资源的切入点,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等问题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取自江苏、福建、江西、 安徽4 省, 共发出调查问卷572份,回收有效问卷442份,有效回收率77.3%。

研究对象中女性250名,男性194名,分别属于321 个非体育家庭和121个体育家庭;所有对象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大专以上)286 人(表1)。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把研究对象分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江苏、福建)和相对不发达地区(江西、安徽)两组,进行比较和分析。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省份人数文化程度 人数

江苏138 初中 48

福建137 高中 108

安徽86

大专 188

江西81 本科以上98

省份月收入(元)

人数

江苏0~10020

福建101~1000 318

安徽1001~200090

江西2000以上 14

注:体育家庭指家庭3代人中,至少有1人从事体育工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广泛阅读了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才资源和竞技体育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重点研究了知识经济、人才资源和竞技体育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为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问卷包括3类60个问题, 加上5个多项选择,共计可回答80个问题。问卷的第一类为对象基本情况,第二类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评价,第三类为评价指标,用于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1.2.3 数理统计法

问卷第一类本文所需问题和第二类各组别、各问题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所有统计结果在SPSS程序下取得。

2 研究结果

2.1不同家庭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情况(表2)

表2 不同家庭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情况

文化程度

初中高中 大专 本科以上

非体育家庭 18 98

123

82

体育家庭

30 1065

16

月收入情况

高收入中收入 低收入

非体育家庭 1624560

体育家庭1 95 25

注:高收入为2 000元以上;中收入为500~2 000 元; 低收入为500元以下

2.2 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态度(表3、表4)

表3 家长对子女从事运动训练的态度

独生子女

愿意 不愿意 非常不愿意

体育家庭 16.0

48.2 24.4

非体育家庭29.4

31.6 25.1

非独生子女

家庭类别

愿意不愿意 非常不愿意

体育家庭 12.1 44.6 26.3

非体育家庭24.5 32.9 26.5

表4 家长对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态度

独生子女

愿意不愿意 非常不愿意

体育家庭 32.2 17.4 25.9

非体育家庭37.3 11.5 25.9

非独生子女

愿意不愿意 非常不愿意

体育家庭 18.4 36.6 31.6

非体育家庭25.6 32.0 28.7

2.3 不同年龄孩子家庭对竞技体育的态度(表5、表6)

表5 不同年龄阶段家庭对孩子从事运动的态度

年龄(岁) 愿意 不愿意 非常不愿意

1~10 34 63 44

11~15113 68 50

15岁以上

6 33

1

合计 153 164 95

注:x[2]检验结果,p<.05

表6 不同年龄阶段家庭对独生子女从事运动的态度

年龄(岁) 愿意 不愿意非常不愿意

1~10 69 6542

11~1566 9686

15岁以上 53 1

合计 140164

129

注:x[2]检验结果,p<.01

2.4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人群对竞技体育的态度(表7、表8)

表7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家长对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态度

独生子女

愿意 不愿意非常不愿意

江苏 22.2

36.328.1

福建 18.3

33.829.8

安徽 30.6

31.321.2

江西 13.8

44.222.6

非独生子女

愿意

不愿意非常不愿意

江苏 16.736.5

28.0

福建 24.835.1

25.2

安徽 29.428.2

21.1

江西 21.345.0

22.5

注:x[2]检验结果,p<.05

表8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家长对子女从事职业运动训练的态度

独生子女

愿意 不愿意 非常不愿意

江苏 23.7 33.3 33.3

福建 21.5 32.6 29.6

安徽 36.5 25.9 22.4

江西 11.9 43.1 29.7

非独生子女

愿意 不愿意

非常不愿意

江苏 26.9

19.8

26.2

福建 36.2

13.1

26.6

安徽 34.3

13.6

30.9

江西 44.0

8.120.0

注:x[2]检验结果,p<.01

2.5 不同收入家庭对竞技体育的态度(表9)

表9 不同收入家庭对子女从事运动训练的态度

运动类别 高收入家庭中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

愿意 不愿意

愿意不愿意愿意 不愿意

运动训练 22.2 77.8 25.474.6 30.2 69.8

职业运动 30.6 69.4 28.771.3 37.6 62.4

注:x[2]检验结果,p<.05

2.6 家庭对竞技体育的经济收入期望

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结果,我们将在下面的分析中详细展开。

3 分析与讨论

3.1 群体对竞技体育的态度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贝克尔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建的学者之一,他的《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一个领域中所存在的人力资本和所拥有的人才资源越大,人口和劳动者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生产能力越高,劳动力的质量也越高。“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会直接提高劳动力边际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改善要素更有效率地组合和应用,还能导致物质资本生产率的改善,减弱、抵消资本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另外,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的发展还将有助于重塑人的道德品格和精神本质”。竞技体育领域中运动员、教练员等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存量越大,素质越高,道德品格和精神本质水平也会越高,竞技体育中的各种异化现象将会越少,国家对竞技体育所投的物质资本生产率就越有效,竞技体育就越能可持续发展。

3.1.1 群体对竞技体育的态度与人才资源

表3、表4显示,非体育家庭有31.6%不愿意和25.1%非常不愿意自己的独生子女从事运动训练,32.9%、26.5%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子女从事运动训练;体育家庭中有48.2%不愿意和24.4%非常不愿意独生子女从事运动训练,44.6%不愿意和26.3%非常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即使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收入很高的职业竞技体育,除了非体育家庭在对待独生子女态度上愿意和不愿意比例比较接近外,其余不愿意家庭大大超过愿意家庭。从调查结果可知,不愿意的主要原因有4 类:首先是地位问题,22.6 %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家庭认为体育工作收入低、48.0%认为出路少、24.9%认为地位低。其次是教练员问题,31.9%认为教练员文化水平低、32.6%认为事业性不强、32.1%认为使用药物、44.8%认为急功近利、56.1%认为成才率低。第三是思想问题,17.9%认为传统思想影响、20.1%认为家庭收入低(无投资能力)、27.1%的家庭怕孩子吃苦。值得注意的是,64.3%家庭怕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这从侧面给竞技体育界提出了我国青少年体校办学方向的重新定位问题。第四是竞技体育体制问题,33.7%认为体制不合理、29.0%认为竞技队伍风气不正。前两类牵涉到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首先是体育工作者普遍待遇低,除了高级教练员和依附于为数不多的几个职业竞技体育人员之外,无论是教练员还是学校体育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都比较低,而且我国竞技体育“金字塔”的塔基过宽,成才率过低,家庭和个人都不愿意投资于回报较少的竞技体育。其次是国家对教练员的投资少,缺乏规范的教练员培养制度和方法,以致短期行为,急于求成,使得早已被国际体育界摒弃的“近亲繁殖”制度在我国长期得不到改正,教练员的教育和继续教育长期无法保证,使不少教练员的文化水平远离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初中级教练员较低的社会和经济待遇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是运动员成才率低,间接结果是个人投资进一步减少,“投资—产出”比例越加失衡。我国体校文化学习氛围差、学生素质低,是另一个影响社会和个人投资竞技体育以及人才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64.3%的家庭不愿意孩子进入体校而耽误文化学习,耐人寻味的是体育家庭也并不因为职业关系而“干一行,爱一行”,反而更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不愿意的家庭比例在70%以上。

3.1.2 不同年龄孩子家庭对竞技体育的态度与人才资源

从表5、表6可知,10岁以下孩子家庭66.5%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11~15岁家庭51.1%、15岁以上家庭60.7%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66.5%10岁以下家庭、51.1%的11~15岁家庭和60.7%的15岁以上家庭不愿意独生子女从事运动训练。x[2]检验结果发现,非独生子女家庭愿意和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两者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5);独生子女家庭的检验,差异达非常显著性水平(p<.01), 也就是说,两种类型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比例较高。另外,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竞技体育态度的曲线图可知(呈“V”字型)。孩子在初中阶段, 家长开始考虑中考和将来的高考,试图把竞技体育作为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和大学的敲门砖,因此,不愿意者逐渐减少,曲线出现下降;一旦发现孩子无法借用竞技体育进入大学时,再次反对孩子进行运动训练,曲线再度上升。研究发现,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可加分”、“中考体育必须及格”、“以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份进入大学”等,反证了只要有相应的政策,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家庭为数仍然不少,问题是如何制定相应政策对待“体育大学生”,使他们大学毕业后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对社会能做出相应的回报,而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培养合格的“运动员大学生和大学生运动员”,既是增加我国竞技体育界的人力资本投入,又是改善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素质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的素质可归纳为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人力资源的素质高低,决定了竞技体育的水平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才资源应该是不会枯竭的;但任重而道远。

3.2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3.2.1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家庭对竞技体育的态度

江苏、福建两省和江西、安徽两省分属于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差异见表10。江苏和福建的人均GDP 水平分别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56.0%和158.0%,人均消费水平分别是28.3%和138.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0.9%和119.5%;江西和安徽则分别是全国人均GDP水平的69.3%和71.8%,人均消费水平分别是73.2%和 8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8.4%和87.9%。4省社会发展指标也显示了各种差距(表11)。

表10 苏闽赣皖4省若干经济发展指标的对比

人均国民生产

人均GDP人均消费

总值(元)

(元/人)水平(元/人)

江苏2 716 10 050

3 382

福建1 909 10 121

3 826

江西1 185

4 436

1 930

安徽 9864 595

2 275

人均GDP(%) 人均财政

相当全国水平收入(元/人)

江苏 176.064

福建 124.089

江西 77.7 43

安徽 64.4 40

表11 苏闽赣皖4省若干经济发展指标的对比

省份人口自然初中升学文化程度(人/10万)

专利批准数

增长率(‰) 率(%)大学高中初中(个)

江苏 5.76 56.0

2 642

10 594

30 813 2 413

福建 9.30 53.5

1 4076 675

20 366933

江西 11.66 43.8

1 1686 986

21 979509

安徽 9.66 31.6

1 3105 433

26 508574

另外,从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苏浙两省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赣皖两省家庭对待运动训练的态度(表7、表8)可见,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家庭多于愿意的家庭(江西在非独生子女一项上除外),不愿意的程度x[2]检验分别达显著和非常显著性水平。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更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原因有独生子女问题,也有传统思想问题。研究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愿意孩子进行运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健身,以利于最后参加高考。

3.2.2 不同收入群体对竞技体育的态度

表9显示家庭收入越高,越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 高收入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比例高达77.8%,中收入家庭达74.6%,低收入家庭也达69.8%。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运动员的地位低直接使得高收入家庭要求孩子远离竞技体育。第二,高收入家庭大多期望孩子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而我国竞技体育的“双轨制”使得体校学生缺乏正常的文化学习环境。高收入家庭经济上无忧,但耽心孩子学习受到影响,所以要求孩子远离竞技体育。第三,独生子女高收入家庭害怕孩子吃苦,故要求孩子远离竞技体育。研究中也发现,不少独生子女家庭表示,当运动员的地位、教练员问题、竞技体育体制以及文化学习等有一个较大的改变、竞技体育大环境有较大的改善时,愿意投资于竞技体育,愿意孩子从事竞技体育。此现象表明,如果我国竞技体育不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多做文章,将来就会出现经济越发达,愿意从事运动训练的人和家庭越少,以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越来越少,甚至逐渐达到枯竭的境地。此现象同时还表明,即使有朝一日我国独生子女政策有所改变,只要我国竞技体育不改变目前的状况,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匮乏问题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竞技体育仍然无法可持续发展。

3.2.3 家庭对竞技体育的经济收入期望

目前不少家庭之所以争相送子女出国上学,除了教育质量高之外,发达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回报率高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竞技体育也是如此,一旦能满足人们的期望,经济回报达一定的比例,完全可以吸引为数不少的人才资源。调查中发现,73%的独生子女家庭选择月收入1~1.5万元为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期望值,80%非独生子女家庭选择0.5~1万元为期望值。另外,各种收入家庭在对待运动训练和职业运动训练的态度上也有区别。高收入家庭在子女从事职业运动和运动训练的态度上,愿意率从30.6%下降到22.2%,中收入家庭从28.7%下降到25.4%;低收入家庭从37.6%下降到30.2%。收入越高的群体,越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但对待孩子从事职业运动的态度,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都呈现上升趋势。竞技体育收入的经济调节杠杆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当然,收入的调节作用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太高或太低,调节作用都会下降,甚至消失。

4 小结

导致目前人们不愿意孩子从事竞技体育的主要原因是:竞技体育的地位、教练员的水平、传统思想和竞技体育体制。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态度,使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有可能出现危机。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态度有密切关系。在本研究范围内,经济发达地区人群更不愿意孩子从事竞技体育,更不愿意投资于竞技体育。但是适当的政策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有助于储存和开发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资源。

不同收入群体对竞技体育有不同的态度。在本研究范围内,有家庭收入越高,越不愿意孩子从事竞技体育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竞技体育人力资源不足。竞技体育的经济回报率,对人力资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存和开发具有调节作用,竞技体育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标签:;  ;  ;  ;  ;  ;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研究_竞技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