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多极化世界的思想与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极化论文,世界论文,格局论文,趋势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战略格局,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外部条件,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世界基本战略格局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关于多极化世界的基本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
未来的世界是多极的世界
世界战略格局是指在总体国际关系中各主要战略力量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与态势。一定的世界战略格局是一定的国际关系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一定时期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关系。科学分析世界战略格局,是对国际战略形势进行判断的核心内容。
邓小平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对世界战略格局作出了“未来的世界是多极的世界”的科学判断。早在1988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世界由两个大国主宰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这里边包括中国、日本、西欧和其他好多国家集团。1990年3月,他再次指出:“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页。)在此他又一次强调,未来世界将是一个多极的世界。
邓小平关于多极化世界的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多极化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必然产物。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新时期。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眼光和雄才胆识,敏锐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从而确立了正确的时代观。邓小平认为,在这个新时代,“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页。)一方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不得人心,而且愈加力不从心。他指出“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2页。),不仅遭到了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就连美苏两国的人民“也不支持战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控制、左右、影响世界的能力明显减弱。另一方面,广大第三世界的崛起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邓小平指出,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是不希望战争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页。)第三世界已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最基本力量。因此,邓小平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既是世界战略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又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条件。
邓小平认为,在这个新时代,“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页。)他甚至预测,“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页。)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国际关系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从根本上否定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球军备竞赛。经济科技主导地位的确立,使不少国家和地区利用美苏争霸的空隙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给世界力量的多极化以巨大的物质驱动力。
2.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邓小平通过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的分析研究,明确提出世界战略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1990年3月,他就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并没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世界正处在向多极化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首先,邓小平认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和苏联可能出现的解体。但邓小平强调,“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其次,西欧、日本的迅速崛起,将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新的分化。再次,“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邓小平认为,由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主体,将构成多极化世界的基本框架。
3.世界格局多极化将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曲折的过程。邓小平认为,在向多极化格局过渡的过程中,“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4页。)“现在国际形势不可测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来越突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世界矛盾的焦点在于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怎样建立这个秩序。邓小平从1988年起就首先倡导、并多次强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及西方某些大国,总想维护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新旧国际秩序较量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以及力量消长的渐进性,决定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将是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与曲折的过程。
多极化格局日益明朗
邓小平关于多极化世界思想的提出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世界局势的发展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关于未来世界是一个多极化世界的判断,是极富远见卓识的正确判断。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将构成世界战略力量的核心。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不仅拥有位居世界之首的综合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对世界事务的干预力和影响力。它企图通过全力发展经济科技,推进“参与和扩展”战略,维护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但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相对削弱,控制、影响世界局势的能力也明显下降。俄罗斯当前虽仍处在相对困难与恢复阶段,和前苏联相比,综合国力已大为下降,但俄罗斯仍是一个能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日本是一个世界级经济大国,总体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90年代后,日本把加速走向政治大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欧洲联盟诞生后,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一个强大的欧洲联盟一旦崛起,必然对地区事务乃至国际事务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是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20年,也是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20年。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的积极因素。
在经济领域,北美、西欧、东亚三大区域构成鼎立之势。1994年1月正式启动的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2130万平方公里土地,3.6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0%。目前,美国试图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组建更广泛的泛美自由贸易区。1997年6月欧盟首脑会议的召开及《阿姆斯特丹条约》的签署,是欧洲联盟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从而为“欧元列车”的正式启动铺平了道路。从1999年至2001年,欧洲联盟将用三年时间实行货币一体化。欧洲货币联盟的形成,将对美元的垄断地位构成严重挑战,也将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发生新的变化。1997年12月中旬,欧盟首脑会议就联盟扩大问题达成协议,决定从1998年4月开始,欧盟将同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以及塞浦路斯6国分别举行入盟谈判,同时还将与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5个“暂不符合入盟条件”的国家,分别举行准备接纳的谈判。欧盟目前国内生产总值高达8.4万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额为1.9万亿美元,占全球对外贸易总额的20%,也居世界第一位。东亚地区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以经济持续繁荣而独领世界经济发展之风骚。尽管目前发生了较为深重的金融危机,但国际社会仍对东亚经济发展前景看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自90年代初成立以来,以其开放性、多样性和互补性而颇具生机。该组织拥有占世界46%的人口,占世界55%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占世界46%的贸易额。1997年温哥华首脑会议决定,吸引俄罗斯、秘鲁、越南于1998年加入该组织,这使其成员国将扩大到21个。
在政治领域,许多国际性组织和国家集团日趋活跃,作用增强。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在解决地区冲突、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全球发展方面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在增强,许多区域性组织和国家集团的积极影响和作用都在提高。东盟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政治安全保障对话为宗旨,作用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扩展,地位明显升高。非洲统一组织在加强非洲国家团结与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组织和国家集团的发展中,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是洲际间的合作较为活跃。如果说亚太经合组织开创了亚洲、美洲、大洋洲合作先河的话,那么,亚欧首脑会议的召开和定期会晤机制的建立,则把跨洲际性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正在探寻双边或多边合作的新途径。二是军事集团政治化的倾向日益明显。北约东扩和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重新定义”,虽然有悖于时代潮流,但却反映了西方大国冷战后新的政治图谋。北约东扩,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实现削弱乃至控制俄罗斯的政治目的;日美安保体制的“重新定义”,把其范围扩大到亚太地区,职能扩展到平时,使其具有更为广泛、频繁地介入亚太事务的政治色彩。各种国际和区域性组织及国家集团的空前活跃,既是政治领域多极化趋势的具体体现,又为多极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力地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进程。1997年将以极为活跃的大国外交以及由此产生的大国关系深刻调整而载入史册。1998年又将是大国首脑外交极其活跃的一年。全方位、多层次、高频率的大国首脑外交,使各主要政治力量的外交行为得以充分展开,给世界多极化进程以极大的驱动。
国家利益的驱动、经济科技因素的主导和抢占多极化格局中有利地位的强烈愿望,使大国关系在世纪之交呈现出新的特征。
第一,利益至上,竞争共处。冷战时期,大国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围绕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展开的。美苏各自不同的根本利益,决定着与其相联系的各大国的基本利益。虽然冷战时期军事对抗严重,政治矛盾复杂,但大国间的关系格局基本上是以两大集团来划分的。冷战的结束,使维系大国关系的利益基础发生了动摇;西方国家内部因共同敌人的消失而使政治军事集团总体趋于松散,相互间的矛盾摩擦也日益增多;经济科技占居主导的竞争现实致使各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夺经济科技优势上;世纪之交的战略转换,也使各国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力争在下个世纪初叶国际战略新格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有这些,确立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法则。在新的利益原则下,西方国家难以形成象冷战时期那样的紧密的反共联盟;在新的利益原则下,各大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无不展开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竞争;在新的利益原则下,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无视对方的存在及对方的利益,相互间利益的交汇点日益增多,关乎各国利益的全球问题日益突出。只有相互共处,才能共同发展。因此,多极化格局下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不是若干力量界限分明、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格局。
第二,立足地缘,网状交织。当前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以网状交织的多层、多边、多角关系出现,且侧重在地缘政治上展开,体现不同地缘的政治特色。在亚太地区,中、美、日三角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三角关系;在欧洲地区,美、欧、俄三角关系决定欧洲的和平与发展;中美俄、欧亚美三角关系具有全球性作用。在这种网状交织的关系格局中,任何双边或多边关系的调整与发展,都将对其他关系产生直接影响,形成良性互动或矛盾互制的局面;在这种网状交织的关系格局中,更多地呈现出非敌非友、既敌既友、时敌时友的状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层交融,彼此双赢,大国关系依存度空前提高。
第三,加强对话,谋求合作。鉴于利益的交融和共同利益的增多,各大国都寻求以对话代替对抗,用合作代替争端,首脑外交极为活跃,纷纷建立高层化、机制化的对话渠道,开始发展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与合作关系。因此,相互对话、相互借重、相互合作、相互发展,将是多极化趋势下大国关系的主流。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邓小平在全面分析多极化世界的同时,对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了深刻的阐发,形成了关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坚定力量的思想。
1.中国力量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强。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4页。)“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发展,是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8页。)这是因为,首先,“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7页。)邓小平认为,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8页。)同时也是由我国面临的经济建设发展任务决定的。只有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才能集中精力进行国内经济建设,才能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其次,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不受任何临时性事件的干扰,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使我们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力量和制约战争力量的良好国际形象。再次,中国始终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霸权主义,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
2.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进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存有疑虑,认为会在经济上对它们形成竞争,构成威胁。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对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威胁,而且将会为它们获取新的利润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邓小平认为,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到那个时候,中国就会对人类有大一点的贡献。”(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7页。)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和亚太地区经济繁荣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此次亚洲一些国家金融危机当中表现出的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充分证明了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世纪之交,既是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阶段。我们只有坚持邓小平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战略的基本思想,体识潮流,把握机遇,才能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才能全面开创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标签:邓小平文选论文; 和平与发展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世界政治格局论文; 邓小平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