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降低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创口感染率的效果论文_韦敏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市口腔医院) 210008

摘要: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创口感染率等方面的影响价值,为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总计124例。进行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护理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各62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创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负性情绪状况评分。结果:个性化护理组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创口感染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指标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创伤患者急诊入院期间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稳定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患者创口感染率,从而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负性情绪;创口感染

口腔颌面解剖结构、位置相对特殊,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情况下软硬组织创伤情况明显。另外,此位置血运丰富且与呼吸道相连,所以导致创伤后容貌、功能损害以及出血性休克、呼衰问题明显,增加了患者致伤后的生命安全风险。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合理处置患者口腔颌面部外伤情况,减少并发症并保护患者安全、容貌、功能。针对严重口腔颌面部外伤者以急诊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患者创口感染情况相对明显,延长了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1]。导致患者创伤后感染的因素包括致伤类型、处理方式等多方面,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在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治疗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9月-2018年12月,总计124例。纳入标准:(1)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者;(4)患者可有效配合;(5)成人患者。排除标准:(1)枪伤、烧伤等患者;(2)合并全身重要器官损伤患者。进行124例患者分组,常规护理组与个性化护理组患者例数一致。常规护理组中男性、女性比例37:25例;患者年龄区间18-70岁之间,年龄中位数(40.50±2.5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28例,高处坠落伤患者22例,异物刺伤以及摔伤患者各5例,其他伤患者2例。个性化护理组中男性、女性比例39:23例;患者年龄区间18-72岁之间,年龄中位数(41.30±3.5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患者27例,高处坠落伤患者21例,异物刺伤患者6例,摔伤患者5例,其他伤患者3例。常规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致伤原因、性别、年龄一类基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予本组致伤患者术前宣教、准备、术中配合、生命体征监护、遵医嘱用药、吸氧、吸痰、口腔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工作。

个性化护理组——以上基础上结合患者有无颌间结扎、全身状况进行分类等给予本组致伤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1)颌间结扎/牵引。个性化护理措施:给予患者鼻饲流食,辅助患者漱口(西吡氯胺漱口水)3-5次/d,生理盐水冲洗2次/d。每天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创口渗出以及肿胀等问题,以便及时发现并汇报医师进行对症处理,避免患者情况恶化。观察患者口底、呼吸状况,以预防患者呼吸道阻塞问题,并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落实健康宣教。(2)全身情况差。个性化护理措施:安排多个科室进行会诊以全面了解和评估入院患者情况,进行患者血常规、血糖等监测,并在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的基础上指导患者饮食以强化患者机体抵抗力、平衡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护患沟通中开展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自身状况认知的基础上提高治疗依从性、配合度。(3)气管切开。个性化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气管切开护理,并进行患者血常规检测,并通过健康教育稳定患者身心状况,减轻患者气管切开治疗期间的应激反应问题。(4)口腔内外创口穿通。个性化护理措施:患者口外创口进行有效清理,采取硼酸乙醇,早晚2次/d,术后(3d)创口清理后涂抹金霉素眼膏,漱口(西吡氯胺漱口水)3-5次/d,创口清洁者于创口部位涂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并在与患者有效沟通中进行健康教育。(5)老年患者。擦洗/冲洗患者口腔,3次/d,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呼吸道情况,并在沟通中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建立患者康复信心。(6)置引流条患者。监测患者创口、引流条情况并及时更换,配合局部加压并做好检查工作,维持创口清洁。另外,与患者沟通中落实健康宣教,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以稳定患者身心状况。(6)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对陌生医疗环境、工作人员有明显恐惧心理,加上创伤导致的疼痛、突发性等问题,影响患者配合度。护理人员需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尽快消除患者陌生感,并在积极心理沟通基础上获取患者信任,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手术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依从性、配合度,并适当给予患者安慰、鼓励。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创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参考负性情绪量表)。

1.4统计学方法

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观察指标结果经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算。创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等计数指标占比率以%形式展开,X2值检验;住院时间、负性情绪评分状况等计量指标均值行x±s形式展开,t值检验。P<0.05——表示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组间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个性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负性情绪状况见表1。组间干预后评分比较,P<0.05。

表1 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组间负性情绪状况对比(x±s,分)

  

2.3住院时间比较

个性化护理组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住院时间均值为(12.0±1.5)d,常规护理组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住院时间均值为(16.5±2.5)d。组间住院时间比较,t=12.1534,P=0.0000。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外伤后患者大出血、肿胀、舌后坠等问题会导致呼吸道阻塞,关系到容貌,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较大,需通过急诊手术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中男性较多,以中青年为主,需重视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工作,以促进患者康复[2]。口腔颌面部腔窦多,腔窦内有大量细菌,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情况下导致创口、腔隙相通,清创处理时需尽早关闭腔窦相通创口,以降低患者感染几率,由于组织缺损等原因导致创口难以完全关闭死腔,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需重视患者术后抗感染治疗、护理工作[3]。个性化护理是在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颌间结扎/牵引、全身情况差、气管切开、口腔内外创口穿通、老年患者)的基础上制定和有效落实的有针对性地护理方法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用于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护理中可以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维护患者创口、口腔卫生,并利于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提高患者安全性以及治疗配合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在提高护理水平的基础上降低感染率,符合不同患者临床护理需求[4]。潘丽珍,郑晓燕,余学元研究指出,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给予患者分类后个性化护理可以成功降低口腔颌面部创伤急诊患者创口感染率[5]。

实验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组患者创口感染发生率3.22%低于常规护理组12.90%、护理满意度96.78%高于常规护理组85.48%、住院时间以及干预后情绪状况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由此说明,结合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个体特征并制定和实施个性化护理整体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入院期间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给予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创口感染率,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考春玲.探析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2):32-33.

[2]毛映,廖学娟.口腔颌面创伤数字外科治疗围术期的管理[J].四川医学,2017,38(06):710-712.

[3]王海洋,季中锟.口腔颌面创伤致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7):79.

[4]彭莲,妥东哲,李宏存.现代颌面创伤救治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05):49-50.

[5]潘丽珍,郑晓燕,余学元.个性化护理降低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创口感染率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07):42-44.

论文作者:韦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降低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创口感染率的效果论文_韦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