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161005
摘要:目的:研究显微镜辅助下切除海绵窦内肿瘤研究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海绵窦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方式切除海绵窦内肿瘤,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镜辅助手术方式切除海绵窦内肿瘤。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周期、并发症概率以及肿瘤复发率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技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海绵窦内肿瘤的过程中,显微镜辅助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痛,同时也将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显微镜辅助;海绵窦;肿瘤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microscopic aided by removal of the cavernous sinus in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select our hospital in 58 cases of cavernous sinus tumo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routine surgical operation ways within the cavernous sinus tumor resec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take microscope auxiliary operation method within the cavernous sinus tumor resection.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hospitalized period, complications, probability and tumor recurrence rate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Experimental group cure rate of the patients was 96.5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urrence rat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echnical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vernous sinus tumors in the process of microscope auxiliary operation method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at the same time will also increase the cure rate of the operation, have achieved good clinical effect, is worth popularizing widely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microscope auxiliary;Cavernous sinus. The tumor
海绵窦内肿瘤作为神经外科手术中,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具有发病率低、治愈率较低等特点。显微镜辅助手术方式,作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经典术式之一,其不仅可以观看到传统常规手术方式无法观察到的死角,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所收治的58例海绵窦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显微镜辅助下切除海绵窦内肿瘤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8例海绵窦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18岁~61岁,平均年龄(38.24±10.03)岁。对照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20岁~62岁,平均年龄(40.37±10.77)岁。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方式切除海绵窦内肿瘤,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镜辅助手术方式切除海绵窦内肿瘤。根据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部CT、核磁共振等,结果均符合海绵窦内肿瘤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方式切除海绵窦内肿瘤。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镜辅助手术方式切除海绵窦内肿瘤,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确保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使其头部抬高约25°。沿额颞开颅后,于侧裂池处使脑脊液自然流放,并从额下入路将鞍内肿瘤切除,沿着中颅窝底使其中一侧的海绵窦暴露出来[2]。使用显微镜对海绵窦进行观察,经其内外侧的三角部穿刺,确保并无出血现象后,方可切开海绵窦,并使用吸引器将其内部的肿瘤除去,随后填入部分明胶海绵用于为患者进行止血[3]。
1.3疗效判定
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临床诊治医师对患者的住院周期进行统计并记录;患者术后,由临床医师负责随访,并对患者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情况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周期、并发症概率以及肿瘤复发率三个基础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周期、并发症概率以及肿瘤复发率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位于垂体以及蝶窦的两侧,其作为一对至关重要的硬脑膜窦,于窦内含有多个结缔组织小梁,并将海绵窦腔分为了多个相互连通的腔隙[5]。海绵窦由于所处位置相对特殊,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使其内部含有诸多脑神经和静脉血管,这也使其成为了诸多外科医师在治疗过程中所重点关注的手术部位。随着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使诸多医师对海绵窦内肿瘤多数主张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进展。显微镜辅助手术方式,主要在手术过程中,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海绵窦内的基本情况,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具有较高的医学研究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周期、并发症概率以及肿瘤复发率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技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海绵窦内肿瘤的过程中,显微镜辅助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痛,同时也将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曾一,刘月.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08(30):532-534.
[2]帅名霞,蒋卫红.海绵窦的应用解剖及手术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09(06):504-507.
[3]曾而明,李东海,李美华,等.海绵窦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07(01):26-30.
[4]何志刚,苏玉涛,王新亮. 改良颞下及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当代医药,2016,10:49-51.
[5]胡玥,韩佳利,丁晓旭,郭燕,阎艾慧. 上颌窦内酷似恶性肿瘤的出血性息肉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04:379-380.
论文作者:梁作彬,康凯,康铁江,张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海绵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手术论文; 显微镜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