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小康”的新路标--评尹世杰教授对中国小康社会水平的研究_小康水平论文

奔向“小康”的新路标--评尹世杰教授对中国小康社会水平的研究_小康水平论文

奔向“小康”的清新路标——评尹世杰教授主编的《中国小康水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康论文,路标论文,中国论文,清新论文,教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现小康水平,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90年代,正是我国人民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什么是小康水平,小康水平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如何实现小康水平,实现小康水平的难点和解决途径怎样?等等。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既是当前消费经济理论研究深化的要求,更是满怀激情的千百万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实践的需要。著名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主编的《中国小康水平研究》(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小康水平》)一书已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上述一系列问题作了全面的探讨和论述,就有关我国实现小康水平的目标设置、方针政策、方法途径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消费经济学领域中的又一开山力作。

通观全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体系完整,内容全面。

全书30多万字,分绪论和13章。绪论对小康的历史由来、小康水平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与难点作了分析,提纲挈领地对全书各章的内容进行了鸟瞰式的概括介绍。第1章,首先确立了小康水平的内涵、外延, 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为以后各章的分析提供了客观标准和理论依据。第2—7章,对小康水平的各种宏观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第8 —10章探讨了小康水平的消费结构、消费质量、消费模式。第11—12章讨论了实现小康水平的物质基础、进程与对策。第13章进行了小康水平的国际比较与换算。全书既有多角度的立体分析,又有多层次的截面考察,上下古今,纵横中外,真可谓当今小康水平研究之大全。

第二,观点新颖,见解独到。

该书对涉及小康水平的一些理论难点与热点,如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引导农民奔小康,小康水平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等问题,选择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视角,对极为丰富的材料进行提炼分析,表述了自己独特思考的新见解。

关于什么是小康水平,该书从考察我国古代的小康概念开始,对其涵意的演变作了比较分析,认为“我们现在讲的‘小康’”,是沿用过去广泛流行的关于小康生活的概念,即生活还不很富裕,但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安居乐业、生活比较殷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小康的具体要求是变化着的。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把小康水平表述为:“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富,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所谓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这说明小康水平是一个蕴含丰富并可从多角度审视的概念。“小康水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是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小康水平》第2—3页后面的引文均引自此书)。该书对小康水平的这一独特表述,克服了多年来把小康水平仅仅理解为800—1000 美元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单纯的物质生活改善的片面性,给人们以正确的理念和思路。

关于农民奔小康的问题,《小康水平》认为,“讲小康,不讲八亿农民的小康,就失去了小康的意义。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奔小康,这是全国实现小康水平的重点”。并就如何引导农民奔小康的问题提出了五条措施:一是“要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着眼于培育市场,衔接产供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大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把奔小康的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村一级是农村奔小康的最佳层次,抓住小康村建设,也就抓住了整个农村工作的牛鼻子”。三是“必须找到农民与市场的结合点”。这种结合点应是把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的枢纽或中介组织。“依靠一些中介组织去了解市场的需求,并把分散的农产组织起来去适应市场的需求”。实践中的“公司+农户”模式、“以厂带村”模式等等,都应按照“把触角伸向国际国内市场,龙尾摆向千家万户”的思路,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城乡之间、贸工农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利益互补”。四是“必须大力开发农村资源,建立商品生产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五是“必须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树立起大农业观念,正确处理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农村中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必须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在开发农业资源,进行农业布局时,要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反对一切向钱看,掠夺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小康水平》对这个问题的论述,遵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我国国情出发,紧密联系农村变革与发展的实际,深入浅出,进行大胆探索性的理论思考,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具有操作性的致富办法与途径。

关于小康水平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又是人们议论的热点。邓小平同志历来是把以实现小康水平为中期目标的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密联系起来的。他早在1985年就明确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时又指出:“广东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也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倡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上述引文说明,邓小平同志和党的有关文件十分明确地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小康水平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在小康水平与两个文明建设关系问题上存在着种种误解。例如,有的人认为奔小康就是鼓励消费,提倡享受;有的人把小康水平理解为单纯的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有的人认为实现小康目标,物质文明建设是硬指标,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等等。《小康水平》对这一理论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在对某些人所说的“商品经济对社会风气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论点进行了批评,和对现实中存在的黄色消费、白色消费、灰色消费、腐朽性消费等行为揭露与鞭挞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主体多元化,收入来源多元化,引起人们在物质利益上的诸多矛盾,加之,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规则未建立,出现很多经济缝隙,使一些以权谋私的人、唯利是图的人,大发横财,出现一些‘社会病’,出现一些丑恶现象,但这并不是市场经济造成的,并不是‘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并不是发展商品经济一定会造成精神滑坡的”。“应该用科学的价值观、消费观来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反对低级庸俗,特别是腐朽没落的消费行为。应该认识到,小康水平,意味着极大多数人安居乐业,提高消费质量,而不是使人们挥霍浪费,更不能使一些人骄奢淫逸,道德沦丧”。“奔赴小康目标,必须强调两个文明建设的统一,并把小康水平作为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必须对消费进行正确引导,既要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道德风尚,又要改变落后的消费风俗和习惯;既要提高消费层次,吸收国外的有益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又要反对庸俗腐朽的生活方式,促进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生活。这是我们一项极重要的任务”。主张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消费观来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是尹世杰教授从80年代初撰写的获得首次孙冶方经济学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到他后来的《中国消费结构研究》、《消费需要论》等著作,直至《小康水平》一以贯之的思想,这既表明尹教授在理论研究中的执著求真,又反映出他善于引导人们从现实经济现象中进行深刻的理论思索。

第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小康水平》认为,“从宏观来说,小康水平是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分配制度的改善;从微观来说,是指居民生活条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按照这一思路,该书既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完善的过程,对小康水平进行多角度的宏观分析,把握其实质与整体特征,设计出一套总量指标和综合指标;又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质量等方面对小康水平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微观分析,把握其具体要求与个体特征,设计出一套个量指标和单项指标。从而使得全书既有视野开阔,总揽全局之势,又有寻幽入微,细针密缕之功。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研究经济问题的大忌是,脱离实际从理论到理论,或者只会罗列经济现象,不作理论升华,社会经济生活多色彩、多变量的万花筒,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社会经济生活的脉络,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性,并用以指导社会经济生活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经济学家的社会使命,经济著作科学性之所在。《小康水平》从界定小康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到分析影响小康水平的各种因素和小康水平指标体系的建立,直至实现小康水平的进程和对策研究,自始至终实行理论联系实际,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对大量的实际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提炼出了不少颇为精辟的论断和有见地的思想。全书既有理论力度和学术深度,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对策性。

总之,《小康水平》以其资料翔实、信息量大、涵盖面广、框架新颖的面貌为读者勾画出了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的全貌。同时还可以看出,作者在借鉴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实力求走出旧圈子,确立新架构,对所有重大问题都提出新的思路和带有启迪性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奔向小康目标的清新路标。《小康水平》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消费经济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标签:;  ;  ;  ;  ;  ;  ;  

奔向“小康”的新路标--评尹世杰教授对中国小康社会水平的研究_小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