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是否能够集中精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作中心任务来抓。重在讲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通过对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118-0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时期,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所以不能很好地掌握其学习方法,最终就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想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的解题思路,就要想办法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上。这就要求老师进行课堂的创新教学,使数学课堂充满趣味,这样就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的听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总结了一些能够使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巧设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能不能成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的课堂中来,对于小学生能否深入的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导入环节主要是利用学生已经明确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引导,使数学知识的讲解不再突兀,并且应用承前启后的方法让孩子一步一步的走入数学的学习中来,激发其兴趣及好奇心,是数学教育可以顺利的进行的关键。
二、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注意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把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向这些刺激物,增强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的注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脑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如在让学生认识10以内数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认识数,可以让学生通过拨计数器珠子,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摆小棒练习数,摆学具圆片比较数的大小,按数取物感知数;分学具红花学习数的组成,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数。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正方体的学具,使他们感知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六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单靠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在低年级课堂教学时,要重视教具学具的直观作用,不要因做教具比较麻烦,更不能怕学生纪律乱,就不让学生进行操作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调控课堂节奏,保持学生注意力
课堂节奏有张有弛,是学生年龄特点和用脑卫生的要求。即使是中学高年级学生,也不可能整节课始终保持紧张兴奋的状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节奏要规范明朗、次分明,要避免单调枯燥或琐碎零乱。教师在讲授时要松紧适宜,内容要难易交替,安排要详略得当。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主要作用,情绪易兴奋,注意力不稳定。因此,教师只有善于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交替的特点,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生动整体,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
四、保持积极情感,唤起学生注意力
1.作为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必须与学生有情感的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想要有深入而亲切的交流,就必须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因为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在课堂上,教师具有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就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鼓舞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头脑中形成具有情感特色的记忆映像,并且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
2.赋予愉悦体验,掌控学生注意。在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赋予学生愉悦的体验,让他们感觉到活动的乐趣,为活动所着迷,起到激发学生注意,将学生的内心抓住的作用。有悬念,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能紧紧扣住学生心弦。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成功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操作,在亲身经历过程中获得真实体验,享受成功快乐。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中,上课伊始,教师对学生说:“大家已经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学会了估算一些物体和图形的面积,你们桌上有一张长方形纸和一些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塑料片,你们能够自己想办法测量并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吗?”接下来,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在一旁留心观察各小组的探究情况,适时参与其中,和他们互动交流,分享他们的快乐。学生专注于各自的操作,边思考边动手,边观察边比较,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不同的教师有自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不同方法,但总得来说,都应该遵循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进行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地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规律,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和集中。
参考文献
[1]王永.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观察与思考[J].河北教育,2002(9).
[2]张素琴.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4(12).
论文作者:梅富昌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注意力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操作论文; 正方体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