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主动与国际本土化--从美国MBA教育看我国MBA教育的改革方向_mba论文

契约、主动与国际本土化--从美国MBA教育看我国MBA教育的改革方向_mba论文

契约化、主动化、国际本土化——从美国MBA教育看中国MBA教育的改革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土化论文,美国论文,契约论文,主动论文,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MBA教育历史十分悠久,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享有良好声誉。大约在一百年以前,美国一些大学就开始创建MBA项目,出发点是根据市场需要,为工商界培养高层次的经理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代,美国MBA教育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和发展,从而真正建立了当今美国MBA培养模式的基础。中国MBA作为后起之秀,中美MBA教育模式存在多方面差异。本文将对诸多差异中可资中国MBA教育借鉴的方面做一介绍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充满契约精神的课程提纲(Syllabus)

课程提纲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内容:课程名称、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人、授课人的办公时间、授课人的联系方式(固定电话、手机、电子邮件、办公室地址)、授课内容概要、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时间进度表、评分标准、考勤标准、对学生的期望、其他要求(如小论文、小课题等)。课程提纲的长度从两三页到七八页不等,有时也长达十五六页。

在每个学期初的第一堂课上,授课老师要给每个学生发一份课程提纲,并且对学生详细解释课程提纲每一部分的内容,征询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考虑到可能有些学生第一次课不能到位的情况,授课老师一般会把课程提纲放在他们的个人主页上或者公开用户名和密码的电子邮箱里以供学生自己随时下载。课程提纲看起来虽小,但是它却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课程提纲扮演了一种介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契约角色。由于课程提纲全面清晰地列出了对学生在学习各个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学生们除了在第一次课堂上有“申诉权”以及与老师协商更改某些“条款”的权利外,在接下来的整个学期学生必须严格“履约”;一旦抵赖,比如说没有听见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交作业的期限,老师便有这“白纸黑字”为证。相反地,由于课程提纲也全面清晰地列出了老师在该学期准备讲授的内容,所以假如授课老师有所懈怠,讲授内容不足,那么学生作为购买MBA教育的消费者有权提出抗议,因为他们得到的“服务”质量不值他们所支付的“价格”(学费);或者假如授课老师更改了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以至于出现难度太高或者刁难学生的情况,课程提纲一样会扮演它的契约角色。

其次,课程提纲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安排好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不论是全日制还是在职的MBA学生,社交活动都比较多,生活节奏比较快,所以当每个学生在学期伊始拿到自己在本学期所有课程的课程提纲后,他们就可以比较好地通盘考虑接下来三四个月的活动安排,就可以比较好地把学习活动、社交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最后,课程提纲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堂教育标准化,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由于前述的契约作用,课程提纲的撰写过程实际上是授课教师对于授课计划的二次思考过程,是一个落实认真、负责精神的过程。书面文字的书写使授课老师以更加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所授课程的本质和重点,同时这也有助于提炼出教学目的和衡量标准。此外,通过定期地(比如每年秋季学期末)比较同一个老师某课程的课程提纲,可以看出该授课老师是否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案例选用上有所变化、有所提高,从而实现了一种比较透明、公平的机制来评价授课老师对改进教育质量的努力。

因此,课程提纲这个看似平常的教学技术环节,却寓有多方面的含义与作用,值得我们借鉴。而且,只要我们对课程提纲的内容稍加增减,就完全可以适用于日常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

二、关于教学导向——“老师教”还是“学生学”

中国的教学活动往往把重点放在“教”——教导、教授、教诲,而美国的教学活动往往把重点放在“学”——引导学习、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说得具体一些,美国的教学活动可以归纳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已有的知识、一起研究正在成形的知识、一起探讨正在发生的前沿事件。

这种“重学轻教”的美国模式并非由于美国教育不注重传授知识这个环节,而是由于美国的教授们认为在当今世界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在学生所学知识应该尽力满足最新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同时也在授课老师的时间和精力相对社会发展速度极为有限的条件下,“重学轻教”的教育方式可以避免书本知识过于陈旧的弊端;可以避免单个老师知识面不够宽广的弊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学习,不知不觉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可以产生群策群力的学习效应,使学生们通过在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来实现大容量的和高速度的知识更新。

与此同时,“重学轻教”的美国教育并非真的“轻教”,而是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在分配自学任务的过程中重点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提炼新知的方法。然后,老师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提供大量经典权威的论文、著作、网站、期刊、乃至杂志,也就是多种高质量的信息源、知识源。这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自学舞台,而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终身学习的知识宝库。

三、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与生源的国际化

笔者所在商学院的MBA学位需要完成六门核心课程和十二个学分的选修课程,在这六门核心课程中有三门是市场营销、全球战略管理、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另外三门是财务类课程)。这三门课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每门课程所讨论的众多案例中有四分之一强的案例都是有关中国大陆或者香港的,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中国案例最多,在教学上呈现出强烈的亚洲化与中国化的导向。

通过与美国教授的交谈,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抢到中国的商机、占领中国市场也就成为很多MBA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也成为诸多教授们感兴趣的问题。虽然每个案例的主题围绕的都是美国公司或者欧洲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但是免不了要在案例的开头介绍很多中国的市场背景知识。

另一方面,虽然笔者所在的商学院攻读MBA学位的外国学生比例很大,能够占到30%至50%,主要包括德国人、意大利人、波兰人、香港人、印度人等。多元化的学生为讨论国际性的案例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想法、异彩纷呈的思路,因此也就碰撞出了各种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由一个“多国部队”组成的班级可以弥补案例在介绍外国市场环境时的不足之处。比如在讨论戴尔如何从福建省的基地建立辐射全国的直销体系时,笔者就在课堂上介绍了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给直销体系带来的障碍与机遇,弥补了案例背景介绍的缺陷。

教学导向的国际化(尤其是注重亚洲市场)和生源的国际化给笔者的启发并不是使中国的MBA教育也一味的内容国际化和生源国际化,而是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发育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仍有相当落差从而孕育了大量商机的前提下,我们在MBA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MBA学生了解国际市场、学习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乃至发掘和把握国际商机的问题。实现这个目标是具有可行性的,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在教学导向上,要从“老师教”变成“引导学生学”。毋庸讳言,面对国际市场,大部分中国的MBA教师并未参与过国际经营或者国际贸易活动,而书本知识的滞后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使得MBA学生也并不很满意。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一起在互联网——这个克服了地理疆域限制的国际虚拟大社会中了解国际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甚至编织出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商业纽带。互联网的低成本和信息的充分性、真实性保证了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其次,要把实战性英语教学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把互联网的应用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从而在班级内部产生生源国际化的效果。虽然中国的MBA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但是通过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并且提供给他们高速的互联网连接,然后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去研究不同国际地域的典型公司的网站,或者分别去研究同一个国家中各小组各自感兴趣的行业网站,然后在课堂上周期性地讨论各个组的新发现,从而产生出一种类似国际化生源的学习效果。

如果在教学思想上实现了从“老师教”到“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转变,如果在课程建设和硬件建设上实现了实战性英语教学和高速的互联网连接,那么就可以使中国的MBA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双丰收。

四、注重建立校友网络,使MBA校友参与教学过程

美国大学的校友组织一般是分专业的。MBA作为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学位,其毕业生具有起点工资高、提升快、社会联系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在社会上尤其在商界很有影响力的特点,因此较之其他毕业生对学校的帮助更大。美国大学管理者认为,任何大学或学院都需要并有义务联络校友,要让校友在尽可能深的层次上成为学校的合作者而非偶然的参与者。

中国的MBA学生在活跃性上和参与各种社交活动的积极性上并不比美国的MBA学生差。然而,学校能否给MBA学生在就学期间和毕业后提供一个良好的互相交流的平台,则是中美大学之间的一大差异。这种工作本身就体现了大学作为一种服务性机构服务意识的强弱,也应该是中国各大学MBA项目之间的一个竞争点。

在建设MBA校友网络的战略框架问题上,有效地探寻出中国MBA学生在学习、就业、社交、生活方面的具体需求将是一个关键。依托这些需求搭建起来的沟通平台就可以广泛地、深远地加强MBA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MBA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从而实现诸如提高本校MBA项目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对学校财政上的支持、协助毕业生安置服务、参与教学过程等积极效应。

对于中国当前的MBA教育,也许使MBA校友参与教学活动最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面对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之间的空当,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MBA毕业生最具有发言权。尤其是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的MBA毕业生,更应该周期性地被邀请回来传授经验,因为他们已经经历了学校的理论学习,又在现实中披荆斩棘,可以说能够识别出不同理论的时代价值。这样,他们的经验既可以指导正在学习期间的MBA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标准,也可以对MBA的授课老师提出一些切中时弊的、中肯的建议,从而丰富MBA课程的教学素材。在笔者第二学期所上的组织行为与管理学课上,授课老师邀请到了在奥蒂斯电梯公司任职的本校MBA毕业生为大家做了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主讲奥蒂斯电梯公司的服务体系和管理结构,使大家觉得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而清晰地了解了电梯行业的很多惯例和规矩,以及奥蒂斯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能力,仿佛上了一次电梯行业公司管理的速成班。

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与思考既建立在吸取美国MBA教育优秀成分的基础之上,也建立在中国MBA教育可操作性的基础之上,以期找到进一步提升中国MBA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并产生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扩散效应,带动MBA教育的进一步全面改善。

标签:;  ;  ;  ;  

契约、主动与国际本土化--从美国MBA教育看我国MBA教育的改革方向_mba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