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_穆清华,付静,张永萍(通信作者)

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_穆清华,付静,张永萍(通信作者)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1)

【摘 要】目的: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为临床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一2014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08例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所有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经积极治疗与优质护理,患者呼吸衰竭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108例患者中有107 例病情康复出院,1例因为病情复杂病症转变不明显,需留院继续治疗。结论:对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积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以改善心肺功能为目的,努力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64-02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紫绀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衰竭是引起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病死率高,病情变化迅速,临床护理困难,预后差。为了提高疗效,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临床治疗中值得研究。现就10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一2014年12月,本院共收治肺心病患者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48~92岁,平均67岁。其中并发呼吸衰竭62例,占58%,并发肺性脑病32例,占13%,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4例,占3.7%,死亡12例,病死率为11%。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病室需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给予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体位,一般半卧位,昏迷患者要侧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咽喉分泌物堵塞气管,气管插管切开患者应取仰卧位。

2.2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都有较长的病史,病情反复 ,故患者常常对治疗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疏导,向患者介绍本院效果,以增强患者信心,同时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以取得患者合作。

2.3体位的护理 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常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而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也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从而造成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改善呼吸功能,是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一般采取鼓、转、拍、吸、雾五项措施:(1)鼓:神志清醒的患者,向患者讲清咳嗽咳痰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咳嗽,并教给患者行之有效的咳嗽方法,如深吸一口气后用力咳,这样主动咳嗽可加强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上皮运动,使附着于管壁的分泌物便于咳出,有利于气体进入肺泡,以维持氧张力。(2)转:经常转换体位,能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保证支气管各方面的引流,以利于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但对昏迷患者在翻身前应先吸净口腔壁咽部的分泌物,以免体位变动时痰液流动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一般1~3 h翻身一次并做好褥疮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3)拍:每次翻身时,用手掌轻轻的叩打患者的胸背部,由下而上,顺序拍打,通过拍打的震动使痰易于咳出。(4)吸:咳嗽无力,不能自行咳嗽,呼吸道又有痰液堵塞的患者,应立即采取口腔或壁腔吸痰,吸痰时如痰液黏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滴入等渗盐水少许,或化痰药物,并配合拍打胸背部通过振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痰时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在吸痰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减少和避免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5)雾: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分流,在雾化中使药液呈雾状喷出,而进入患者体内、支气管与肺泡,直至解除支气管痉挛,并使痰液稀释便于排出。雾化时注意事项:①雾化时,雾粒大小要适中,雾粒大不易吸入到较细的支气管。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吸入时间20 min,在特殊情况下,如严重呼吸道痰液堵塞,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合并肺部感染等,可酌情延长吸入时间。③雾粒进入呼吸道深度不但受雾粒大小的影响还与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和呼吸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前要教会患者掌握恰当呼吸动作,用口吸气用鼻子呼气,慢慢深吸气可使吸入雾量增多而进入较深支气管,在吸气末时屏气片刻,有利于雾粒在支气管壁上吸附。④雾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如经治疗后气促改善,发绀减轻,咳嗽减少,痰液稀,肺部啰音减少,表示疗效良好,如出现痰变黏稠,不易排出,呼吸困难,发绀显著,提示疗效不好,应查看有无下述原因:是否气雾过冷,引起支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变稠,或是雾量过多,引起支气管反射性痉挛,应及时处理。

2.5饮食指导:对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的患者,需以高纤维、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尽量增加蛋白的摄入量,减少糖份的食入。 低糖食物有利于患者维持血液中C02 的正常水平,从而有利于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压力;高纤维食物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腹胀;高蛋白食物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能量利用水平,预防营养过剩的情况发生,最终有助于患者维持肌肉以及骨骼的正常营养水平。 饮食尽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少食可有效避免呼吸短促以及腹胀的发生。 餐后要保持适量运动,可有效避免呼吸道中阻塞食物,进食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则需停止进餐,待呼吸平稳后继续进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肺功能康复锻炼:治疗后期,患者各项身体机能趋于稳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 如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锻炼,通过嘴唇收缩来控制空气的吸入量,以此来保持气道压力的稳定而预防肺泡等病症的发生;进行隔肌呼吸锻炼,腹式呼吸活动有助于患者腹部隔肌的活动,深缓呼吸有利于患者增加肺部的换气量,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缓解患者的缺氧情况;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帮助患者提高皮肤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达到增强肺部功能的效果。 因此要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练习太极等不太剧烈打分体育运动。

2.7氧疗护理 氧气疗法是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重要一环,护理人员要认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加强巡视,观察用氧效果。

2.7.1氧疗浓度呼吸衰竭多属Ⅱ型,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依靠缺氧来维持其兴奋性。因此,应采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氧浓度24%~28%,氧流量1~2L/min。若氧疗浓度及吸氧方式不当常导致氧疗失败。

2.7.2高浓度间断吸氧常由于患者或家属不了解氧疗知识,致患者自感喘憋时自行调节氧气装置而吸入高浓度氧,而症状缓解则完全停用。此法不能阻止二氧化碳潴留,且可加重缺氧。

2.7.3高浓度持续吸氧医护人员经验不足,或其家属自行调节而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持续吸氧,这种氧疗方法能暂时提高PaO2,但继之患者呼吸中枢兴奋性下降、呼吸抑制,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甚至出现或加重肺性脑病。

2.7.4吸入氧气温度过低因患者常在冬季气候寒冷时发生或加重,且存在严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氧疗时如将氧气直接吸入或仅通过蒸馏水,使吸入的氧气过冷及过于干燥,将刺激气道,使之收缩或痉挛,同时使痰液更加粘稠,气道阻塞更加严重,加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所以氧疗时要注意吸入氧气的加温与湿化,也可将75%~95%酒精注入湿化瓶内以减低肺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气体交换[2]。

2.7.5补液护理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故补液过多或过快都可加重心脏负担,会使呼吸困难加重,甚至急性肺水肿;相反补液过少或过慢则达不到补液的目的。补液时应严格记录24h出入量,为补液提供依据。

2.8严密观察病情

2.8.1神志改变患者常处于缺氧状态,往往反应迟钝,如果出现明显的头痛、嗜睡、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提示肺性脑病,应立即报告医生。

2.8.2皮肤和黏膜颜色注意观察口唇黏膜及指(趾)端皮肤是转红润还是紫绀加重,了解给氧效果。

2.8.3咳嗽、咳痰的量、颜色及粘稠度若咳嗽加重,痰液呈脓性,提示呼吸道感染加重,护士应注意收集痰培养标本,为用药提供参考。如痰液转为白色,提示炎症被控制。

2.8.3血压和脉搏改变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继而出现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循环衰竭表现。

2.9皮肤护理患者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皮肤表面温度下降,因此,应温水擦浴每日2次,协助翻身每2h 1次,便后应注意清洗会阴,防止皮肤感染以及压疮的发生。

2.10健康指导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故一般患者食欲减低,应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营养饮食;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患者呼吸衰竭的症状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108例患者中有 107例病情康复出院,1例因为病情复杂,长时间治疗与护理后,病情转变不是特别明显,需留院继续治疗。 所有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且对护理有较高的满意度。

4小结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急慢性致病因素影响肺部正常气体交换,通气、换气受阻,机体无法获得足够氧供或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造成的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最终引起的代谢和碱酸平衡的失调。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往往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要特别关注。

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大部分患此类病症的患者年龄偏高,其自身免疫能力衰退,容易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同时由于此病常常表现为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固有较高的临床病死率。 因此,在给予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需要辅助患者优质的护理措施,如合理的心理干预、感染的及时预防以及心肺功能的康复锻炼等,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9.

[2]凌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

[3]田敏.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34 例临床护理体会[J]. 淮海医药,2014,01:88-89

[4]郝亚平.6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51-753

[5]吴海燕.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2378-2379

论文作者:穆清华,付静,张永萍(通信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论文_穆清华,付静,张永萍(通信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