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巧法”解高考选择型化学计算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计算题论文,化学论文,八巧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国的高考化学试卷和近几年来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选择型计算题都占很大的分量。尽管选择题计算题形式各不相同,但是笔者发现很多是“形变神不变”。如何巧解计算型选择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巧用“双基”,回归教材
例1 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克,若蒸发b克水并恢复到t℃析出溶质m[,1]克;若该溶液蒸发c克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克,为了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S=100m[,1]/m[,1]-m[,2]
B.S=100m[,2]/c
C.S=100(m[,1]-m[,2])/(b-c)
D.S=100(m[,1]-m[,2])/(a-b)
解析 此题考查初中化学溶解度,起点低,但对能力要求并不低。若从溶解度的概念出发,其关键词为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溶液、单位为g很快可以发现溶解度应该为:在饱和溶液中,100×溶液质质量改变量/溶剂质量改变量。而应该选C。
点评 武术上有一句名言:步不稳则拳乱。巧解的基石是“双基”,前提是观察、核心是思维;离开了“双基”,思维会从头脑中自动“删除”。
二、巧设数据,化繁为简
例2 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Fe[3+]与Fe[2+]浓度的量相等,则反应的Fe[3+]与未反应的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 B.3∶2 C.1∶2 D.1∶1
解析 根据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巧设未反应的Fe[3+]为3mol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2Fe[3+]∽3Fe[2+]因此,反应的Fe[3+]与未反应的Fe[3+]之比为2∶3,所以选A。
点评 对于表面上无任何数据,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巧设数据而化繁为简、无需计算,大大缩短了时间。
引伸:此种解法适用于隐数据计算题。
三、巧用极限,化难为易
例3 若1mol某气态烃完全燃烧时需要3mol氧气,则()
A.X=3 Y=2B.X=2 Y=4
C X=3 Y=6D.X=3 Y=8
解析 此题可用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求解,也可以用极限法求解。从整个选项可以看出若X=3,则3mol氧气完全变成3molCO[,2],则烃中的氢原子无氧原子与其结合成水,因此X只能等于2:生成2molCO[,2]则消耗了2mol氧气,余下的1mol氧分子恰好跟4mol的氢原子结合成水,所以Y=4选B。
点评 对于每一道题,既要熟悉一般解法,又要有自己的独创性;从普遍中发现特殊,既能加快解题速度,又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引伸:一般用于化学平衡计算题。
四、巧用整体观察,化零为整
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H[,4]NO[,3]→HNO[,3]+N[,2]+H[,2]O,反应中被氧化的与未被氧化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A.5∶3 B.5∶4 C.1∶1 D.3∶5
解析 此题若先配平再找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之数之比是不可取的,也是命题者不希望的。若采用对硝酸铵的整体观察,N有以下三个化合价:-3、0、+5。根据价态归中,-3到0上升了3,+5到0下降了5,再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的原则,就是5与3,答案为A。
点评 在练习或考试中一定要克服先动手后动脑的不良习惯,因为动脑比动手更快。
延伸:一般适用于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题。
五、巧用估算法,快速求解
例5 X、Y、Z三种气体,把a molX和b molY放入到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于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
A.(a+b)/5×100%
B.2(a+b)/5b×100%
C.2(a+b)/5×100%
D.(a+b)/5a×100%
解析 本题可用平衡模式的方法,即找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再列式计算。但若跳出“模式”巧用估算法则更为神奇;转化率=某物质的转化量/某物质的起始量再乘以100%,由于Y的起始量为bmol,所以求Y的转化量在分母上必然有b,再对这几个选项进行整体观察,进行估算,很快就能确定选B。
点评 在学习中“要有创造性,不要总是别人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李政道语)。一定要把自己由单纯的复制型转变成为创造型。
延伸:估算法适用于几个小项中有一项或二项在局部有微小的不同,再根据“双基”迅速进行估算。
六、巧找差量,求同存异
例6 10ml某气态烃在50ml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35ml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丙烯
解析 设某气态烃的化学式为C[,X]H[,Y]
附图
1∶10=(1+y/4)∶25,y=6选B、D
点评 差量法是解题的常用方法,解此类题常用的思维方法为聚敛思维,学习时要求同存异,找出规律,多题一解,有利于跳出茫茫的题海。
延伸:一般用于气体体积在反应之后发生变化或固体质量发生变化的一类计算题。
七、巧用守恒,同性合并
例7 某温度时,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NaCl、NaClO、NaClO[,3]混合液,经测定ClO[,3][-]与ClO[-]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解析 化学中的“四大守恒”即: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其中包括原子守恒、物料守恒)是解化学题的基础。此题用的是电子守恒。氯原子失电子数是:4摩尔氯原子失去电子数为16摩尔,得到的电子为1摩尔的氯原子得到1mol电子,必须有16摩尔的氯原子才能得到16摩尔电子,所以16∶4=4∶1故选B。
点评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平时练习时应该多加思考,争取整体优化,局部细化,总体升华。
八、巧换信息,避实就虚
例8 物质的量相等的戊烷、苯、苯酚完全燃烧需要O[,2]物质的量分别为X、Y、Zmol,则X、Y、Z的关系是()
A.X>Y>ZB.Y>Z>X
C.Z>Y>XD.Y>X>Z
解析 戊烷、苯、苯酚的分子式分别为C[,5]H[,12]、C[,6]H[,6]、C[,6]H[,6]O,将信息转换C[,5]H[,12]→C[,5]H[,4]·CH[,8],C[,6]H[,6]→C[,5]H[,4]·CH[,2],C[,6]H[,6]O→C[,5]H[,4]·H[,2]O,进行了这样的转换不用动笔,就能看出X>Y>Z;故选A。
点评 此题若按照烃、烃的衍生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求解,虽能求出,但“歼敌三千,自损八百”。将信息进行合理转换,“避实就虚”,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无需计算,轻松解题。
引伸:一些看起来比较复杂的计算,如高二化学中的氮族元素的中的NO、NO[,2]、O[,2]跟水相互间的有关计算,应该先考虑是否可以进行信息转换。
九、习题练习
1.将1.92克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升(标准状态)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molB.0.11mol
C.0.09molD.0.08mol
2.120℃时,将1体积某烃和4体积O[,2]混合,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为()
A.1B.2C.3D.4
3.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
A(g)+2B(g)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物中A、B的物质之量的和与C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60% D.70%
4.某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度如下
T℃
0 10203040
S(g)11.5 15.1 19.4 24.4 37.6
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该在()
A.0℃∽10℃B.10℃∽20℃
C.20℃∽30℃D.30℃∽40℃
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标签:高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