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亚太战略分析_远东论文

俄罗斯新亚太战略分析_远东论文

试析俄罗斯亚太新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亚太论文,新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9月初,亚太经合组织论坛峰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标志着俄罗斯亚太战略正式启动。普京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发表文章称俄“在历史和地理上都是亚太地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全面走向亚太地区是俄罗斯辉煌未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的最重要砝码”。①他在总结峰会成就的记者招待会上进一步表示:“与亚太地区邻国的广泛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方针的优先方向之一”,“俄罗斯愿意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机制”。②

近年来,随着亚洲经济高速发展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以及俄政府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的高度重视,俄亚太战略成为许多智库、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出现了一系列关于俄亚太战略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如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俄罗斯国家委员会的《俄罗斯太平洋战略》(2010年)、瓦尔代国际俱乐部的《奔向大洋:俄罗斯的重新全球化》(2012年)等。但俄政府官方并没有形成正式的亚太战略。从俄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俄亚太战略的主要目标不外乎两个,即政治上参与亚太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经济上融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面向亚太市场全面开发、开放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而后者是最主要的目标。普京在2012年5月7日就任俄总统当天签署的总统令明确指出了俄亚太战略的基本目标,即“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根据非集团式的集体原则、国际法准则以及平等和安全不可分原则推动亚太地区建立安全与合作的新架构;就东亚峰会和俄罗斯-东盟对话伙伴关系议程提出建议;深化与中国的平等信任伙伴关系和战略合作以及与印度和越南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互利合作”。③

一、俄制定亚太战略的基本背景

在过去20~30年时间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和东盟表现出了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发动机。这种经济崛起的结果就是国民财富的大幅增加、经济扩张和本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作用的增大。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第三,印度第四,韩国第十三。④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只有亚洲国家能够保持高增长率,并成为世界经济摆脱衰退的主要火车头。亚洲国家目前还支配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和总储蓄,从而保障其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从2011年初各国外汇储备规模来看,中国和日本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位,位居前十位的还有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和中国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合计接近6万亿美元。⑤在可供支配的、决定一国投资潜力的总储蓄方面,占据第一位的仍然是中国,约3万亿美元,位居前十位的亚洲国家还有日本、印度和韩国,这四个亚洲国家拥有世界总储蓄的34.5%。⑥2012年的格局亦如此。如果说目前亚洲国家GDP占世界1/3的话,那么到2050年它们的份额可能会超过50%。⑦因此,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正在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上来说,这在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凡是挂在亚洲经济“火车头”上的国家,其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多年一直处于经济停滞甚至衰退的非洲国家,依靠向亚洲国家出口原料,经济开始迅速增长。更不必说中国和美国之间已经初步形成高度一体化的经济、金融利益共同体。

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依靠其经济成就,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国际政治影响力,从而客观上导致西方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下降。后者更加积极地参与亚太事务,越来越明显地试图制约中国影响力的增长。中美之间在亚太地区的博弈在加剧。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实力日益上升的担心更加凸显,它们担心来自中国的威胁会越来越大,特别是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弱小邻国,欲借外部力量特别是美国的存在来“对抗中国”。一时间,中国东海和南海地区领土争端风起云涌,本可以内部解决的地区问题越来越趋于尖锐化和国际化。

作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严重威胁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在大规模刺激政策作用下,欧元区经济自2010年出现强劲反弹,增长近1.8%,但是随着刺激效应的衰减,2011年增长率下滑至1.43%,⑧欧盟委员会2012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2012年可能会出现0.3%的衰退。⑨2013年1月再次发布的《就业与社会发展2012年度报告》指出,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和2012年的经济衰退使欧洲的失业率创近20年来新高。2012年11月,欧元区17国的失业率上升至11.8%,失业人数为1880万人。这是自1999年欧元创立以来的最高失业率。希腊和西班牙的失业率已经超过了26%,两国25岁以下青年人失业率更是高达57%。⑩

俄罗斯从民族特性来讲具有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情结,一直希望融入欧洲。但欧洲却不希望也不可能接纳俄罗斯。欧洲一直将俄罗斯看作是“欧洲的亚细亚”,是“野蛮之地”。特别是由于欧盟陷入系统性、制度性危机,经济将会长期停滞甚至走下坡路,在可预见的将来俄融入欧洲的可能性不大。这促使俄决定全面启动亚洲政策。俄认为东方能够而且应该成为未来几年俄罗斯政治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发展的外部资源。俄罗斯尽管在地理上亚洲部分占其领土的2/3,但暂时还没有搭上这班“东方快车”。俄罗斯要想分享到亚洲经济发展的成果,重要的是其思维和意识要从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转向东方市场,并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俄罗斯学者认为亚太地区政治军事化和地区军备竞赛的危险正在上升(11),如美日在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朝鲜半岛问题、中国与日本及菲律宾和越南之间的领土纠纷、日本修宪和期望拥核等。俄罗斯作为全球玩家之一必须参与这些问题的解决,它不希望美国(西方)和中国之间发生对抗。

目前,俄罗斯进出口总额的53%以及进出俄罗斯的大部分投资都是与欧盟国家发生的,而这些国家正在走下坡路。亚太经合组织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俄罗斯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目前只有23.3%。(12)2011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83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40.8%,中国仍是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列德国和荷兰之前;但俄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额均没有超过300亿美元,如与日本仅297亿美元,与韩国259亿美元,与东盟国家158亿美元,与印度88.9亿美元。(13)俄罗斯与亚洲国家的相互投资规模更是微乎其微。2011年俄吸收外国直接投资558亿美元,其中来自日本3.7亿美元,韩国2.7亿美元,菲律宾2.2亿美元,中国1.8亿美元,东盟0.18亿美元,而同期来自欧洲小国塞浦路斯一国的投资就达136亿美元,荷兰73.8亿美元。2011年俄对外直接投资672亿美元,其中投向新加坡1.6亿美元,朝鲜0.7亿美元,泰国0.6亿美元,中国0.2亿美元,印度0.17亿美元,日本0.01亿美元,而投向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一国的就达224亿美元。(14)由此可见,俄罗斯与亚洲国家经济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不止一次强调了俄转向亚洲的必要性。例如,普京曾在自己的竞选文章中指出,“2012年9月我们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亚太经合组织论坛首脑峰会……这将有助于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的国家在更大程度上融入‘新亚洲’迅速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俄应“借中国东风鼓俄罗斯经济之帆”。(15)俄罗斯制定亚太战略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在政治和安全方面,参与亚太政治安全体系和机制的构建,在中国与西方和亚太国家的博弈中起第三方平衡作用;在经济方面,积极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面向亚太市场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

二、积极参与亚太政治安全机制构建

全面增强在亚洲的活动能力是俄罗斯当前的迫切需求。在俄看来,对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博弈袖手旁观会刺激两国关系朝着冲突方向发展,这对俄罗斯是极其不利的,可能使俄陷入不得不在两个对立的大国之间进行选择的困境。俄在亚太地区政治安全领域的目标,首先是集中力量在太平洋地区建立新的地区政治平台。俄学者认为,中国庞大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已经构成了对西方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以及地区弱小国家安全的严峻威胁,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地区平台来解决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即中美关系冲突性潜在上升和中国周围形成安全真空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中国的政策或意图所致,而是由于其日益强大的实力使邻国开始对它担心并谋求建立制衡机制。俄罗斯在这里不会只参与军事战略问题的对话,而将经贸、政治和次区域问题排除在外。俄罗斯新的“导入”亚太地区战略的实质在于全面参与地区事务的各个方面。考虑到俄罗斯在亚洲经济领域明显的脆弱性,俄亚太战略政治内容的启动可能会先行一步。

俄罗斯倾向于建立类似亚洲版“赫尔辛基进程”的中、俄、美关系体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包括军事政治领域决策在内的相互了解,提高安全领域的透明度。同时希望亚太地区国家形成“太平洋安全与合作公约”,提升东盟国家和该地区其他中小国家在地区安全方面的发言权,改变它们长期被中美地缘政治博弈所“钳制”的局面。在这种安排下,俄罗斯可以起到独立的第三方玩家的作用,既可平衡中美在该地区的博弈,又可帮助该地区中小国家摆脱中国与美、日关系的“钳制”,并可在此基础上提升俄与这些国家的相互贸易和投资,与东盟国家构建自由贸易区。在俄、中、美“三驾马车”框架内,俄罗斯积极寻求在与中国及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在中俄拥有“共同边界”的中亚地区,俄罗斯希望保持与中国的睦邻关系与合作,并将此作为俄“新亚洲”战略甚至全球战略的最重要内容。俄罗斯将致力于通过与中国以及该地区其他国家的紧密合作来应对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俄罗斯和中国必须协调对中亚地区的政策,包括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政策。目前两国在中亚地区进行着隐性竞争。无论从经贸还是投资领域来看,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俄罗斯。这使历来将中亚看作自己势力范围的俄罗斯倍感沮丧,希望通过建立欧亚经济联盟使地区经济发展在更大程度上以俄罗斯为导向,俄甚至不无威胁意味地称,“中亚方面可能成为目前俄中几近晴空万里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障碍”。(16)另一方面,俄罗斯南方的不稳定问题越来越严峻,主要威胁来自阿富汗。2014年后塔利班(或伊斯兰激进分子)可能重掌阿富汗政权,这会导致不稳定因素向中亚地区蔓延,对俄罗斯和与阿富汗接壤的中国西部地区构成潜在的军事和恐怖主义威胁。俄罗斯认为中俄在维护中亚稳定方面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希望两国在这一地区避免竞争。俄罗斯有足够的军事政治资产,中国有足够的经济资产,两国有必要共同协调使用这些资产。俄希望进一步推动中国增强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内容。在维护包括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大中亚安全问题上,俄罗斯认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联盟、上合组织应合理并最大限度地吸收其他伙伴如美国及北约和印度参与。

俄罗斯转向亚洲除了想迅速提升俄在该地区政治与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形成俄“新亚洲”政策的统一战略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实施对外乌拉尔地区的重新开发计划,即所谓的“西伯利亚工程”。

三、全面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俄罗斯亚太战略更主要的目标在于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瓦尔代国际俱乐部的报告认为,“俄罗斯亚太战略具有国内性质,亚洲战略的核心应该是加速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发展”。(17)苏联解体后,随着经济经历了转型初期的严重衰退和之后的逐渐趋于稳定,俄罗斯政府于1996年通过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1996~200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然而,199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脆弱的俄经济一夜之间又回到了1992年的“休克”状态,半数居民陷入贫困。世纪之交,普京接掌俄罗斯政权,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再加上世界经济进入膨胀周期,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飞速上涨,俄罗斯经济进入快车道。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再次提上议事日程。2003年俄政府批准了重新修订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1996~2005年和2010年前经济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同时还批准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为了加强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工作的指导,俄2007年成立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委员会,时任总理M.弗拉德科夫任主席,开始实施第二个《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地区国际合作中心发展子规划》。2009年时任总理普京签署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的长远规划,即《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10年俄批准了新的《西伯利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普京在2012年4月11日向国家杜马所做的总理述职报告中,将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确定为仅次于人口问题的俄第二大战略任务,并强调这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他要求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国家GDP增长,而且这种趋势至少要保持10~15年。他还要求遏制该地区的人口外流趋势,实现地区人口稳定增加。俄为此在2012年5月专门成立了联邦远东发展部。(18)该部目前正在制订更加具体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纲要》,计划2013年3月提交国家元首。新发展纲要的主要思路是用跨越模式取代追赶模式,计划在2011~2025年间实现地区GDP总额增加1.5倍,在全俄经济中的比重从8.5%提高到10.2%,工业产值增加70%,制造业比重从5.5%提高到8.5%。(19)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大规模投资,投资额要增加2.8倍。其中,国家通过专项纲要每年投入1000亿卢布,另需引资8000亿卢布,再加上其他项目资金,每年总投资额1万亿卢布(330亿美元)。(20)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修建萨哈林大桥、两条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现代化改造、矿产开采以及《2018年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和社会发展》和《2007~2015年南千岛群岛社会经济发展》专项纲要所规划的项目。此外,俄罗斯联邦《关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法案》也在制定中。

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将会奉行“开放”原则,积极、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关系。实现这种融入的最佳途径就是扩大该地区原料资源的出口规模。但这种方式将会进一步强化俄原料导向型经济,同时也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俄必须面向整个亚太地区吸引外资,发展采掘业和加工产业的高技术集群。俄罗斯开发、开放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出发点在于:(1)亚洲经济高速增长需要大量能源消耗支撑;(2)亚洲经济持续增长和财富增加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必然刺激它们对粮食和消费品的进口需求;(3)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发展和繁荣有助于避免各主要国家对当地资源的角逐,巩固俄国家安全。

俄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产业方向是原料深加工产业,建立以亚洲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原料开采和深加工、木材和其他耗水产业,具体有四。一是打造亚太能源供应基地。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来说,石油天然气项目是发展的主要动力。俄从2007年开始实施东方天然气工程,随着未来3~4年内伊尔库茨克州北部和雅库特南部气田和恰扬达气田开发及其天然气加工项目的完成,该地区将成为继西伯利亚大铁路产业带和贝阿大铁路产业带之后的第三条产业带。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南雅库特的燃料产业基地将成为该地区的增长中心。东方天然气工程实现了由西向东的雅库特管道与由东向西的萨哈林管道在共青城的连接。2011年秋,萨哈林—共青城—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管道完成建设。2012年底,从泰谢特到太平洋沿岸的科济米诺(近符拉迪沃斯托克)工程完工,它可以向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朝鲜提供石油。即将投入运营的萨哈林3号项目将成为濒临太平洋地区工业发展的能源基地。共青城恰好处在雅库特和萨哈林天然气的交汇处,又有贝阿大铁路和临近太平洋港口,将会成为该地区第二大增长中心。东方天然气计划和该地区第三条产业开发带的形成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远东的经济状况。此外,南西伯利亚庞大的水电产业基地过剩的电能约1000万千瓦,可以用于出口。

二是形成亚太粮食产业基地。利用西伯利亚和远东丰富的水资源,发展以亚太市场为目标的耗水产业如农业、木材加工、造纸工业等。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他们对粮食特别是对“绿色”饲料、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俄罗斯的主要种植业产区有阿尔泰边疆区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部和哈卡斯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谷物产区。后贝加尔地区和远东还有四个属于“最后的处女地”:赤塔州南部和布里亚特的达乌尔草原、阿穆尔州南部地区阿穆尔河和结雅河之间的低地平原、犹太自治区的阿穆尔河流域平原、雅库特中部的勒拿河和维柳伊河之间的地区,以及滨海边疆区西南部的兴凯湖流域平原的传统大豆产区。开发这些处女地能使俄罗斯远东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小麦和饲料生产者,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来说是个很大的粮食市场。此外,在“绿色”农业技术方面,俄罗斯有能力振兴东西伯利亚生物技术集群。但是,这些处女地的开发必须积极吸收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投资。

三是建设亚太木材产业基地。俄罗斯林业资源无论是在储备还是面积上都列世界第一,而俄目前出口的要么是纯粹的木材,要么是低质量的木材加工产品。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林业和木材加工综合体需要新的投资进行现代化改造。中国和其他国家对俄罗斯林业综合体(从砍伐到制成品生产和森林恢复)进行投资,以换取对俄木材加工和造纸工业产品的特惠准入,这应该是合作的前景。

四是发挥亚欧运输走廊的作用。俄罗斯希望发挥其运输潜力,使地区和全球物流路线更加多样化,在欧、亚、美三大洲之间经过俄罗斯大陆或沿北方海航线形成新的更短、更便利的海、陆、空运输线路。但是,目前西伯利亚大铁路总共只有两个面向中国的出口,没有一条联邦级的公路通至中国边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缓慢严重阻碍中俄贸易额的增长,因此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应当成为俄远东投资的优先方向之一。俄专家甚至提出“三桥一路”的设想,即修建布拉戈维申斯克、比罗比詹和哈巴罗夫斯克三座跨黑龙江大桥,以及从中国新疆到俄罗斯阿尔泰的公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大桥计划了20年,到现在难觅踪影。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实现北方海航线的现代化改造对俄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从东亚到欧洲最快捷、最安全的航线,但这条航线目前只有叶尼赛河口以西部分处于工作状态,而以东部分完全处于闲置状态,某些港口如季可西、佩韦克等几近荒废,需要重新装备。

四、俄融入亚太的困难

俄罗斯民族一直以来的“欧洲中心主义”情结使俄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欧洲国家特征,即使俄远东地区的居民也以自己是欧洲人而自豪。因此,俄普遍对其在亚洲地区的利益缺乏明确预见和认识。俄企业和精英总体对亚洲缺乏热情和主动性,这是俄亚太战略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俄与亚洲发生经济往来的主要是远东的中小企业,国家对开拓亚洲市场没有给予必要的扶持。

苏联时期,西伯利亚和远东作为与西方对抗的“秘密后方”,长期处于封闭状态。随着1960年代中苏关系进入“冷战”状态,苏联的“后方”又变成了“前线”。这不仅导致许多工业设施从该地区迁出,而且使中国在当地居民的社会心理上成了顽固的“敌人形象”。即使是现在,将远东看作“前哨”、将西伯利亚看作“后方”仍然是俄罗斯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包括大部分政治精英。这在一系列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专项计划中多有体现。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对中国的顾虑一时难以消除。瓦尔代国际俱乐部2012年7月发布的《关于俄罗斯武装力量改革的报告》列举的俄罗斯面临的外部威胁中,“中国实力的上升”排在第二位。(21)中国从2010年起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向中国输出原料、能源和从中国输入消费品乃至机电产品的贸易结构,又使得俄罗斯担忧对中国单方面依赖上升,甚至担心成为“中国的原料附庸、甚至半政治附庸”。(22)因此,在俄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规划中,才有了“能源出口和基础设施工程必须沿东西方向(直到太平洋沿岸),避免南北方向(只到中国)”,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依靠中亚、朝鲜、越南、印度,尽可能减少对中国劳动力的使用”这样的安排。(23)

俄罗斯融入亚太地区经济和政治进程的最大障碍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严重滞后。苏联解体后,随着机器制造和加工产业、军工部门陷入严重危机,以此为导向的“第二梯队”工业中心出现衰落迹象。大量人才向西部欧洲地区流动,俄劳动力严重不足。自1989年以来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人口全面减少,俄东北地区特别是北方海航线东部港口城市正在上演“空城计”。俄整个远东联邦区地理面积占全国的36%,而人口总共只有约640万人,仅占全国的4.5%。西伯利亚和远东两个联邦区劳动力总数不足1400万人,(24)开发一平方公里的“处女地”只能分配到1.2个劳动力。

俄罗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横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耗时26年耗资14.55亿金卢布建成了世界上横跨欧亚最长的铁路,实际总长9288.2千米,形成了沿铁路线产业带。俄1930年代大规模工业化造就了西伯利亚和远东以新库茨涅茨克和共青城为象征的新城市。二战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形成了西西伯利亚燃料能源产业群以及东西伯利亚南部庞大的水电产业基地。1960年代建成了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伴随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的建成,俄形成了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第二条产业带。然而,这些庞大工程的建设完全是靠强大的国家动员力量完成的,同时,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也离不开被流放到此的囚犯所付出的无偿劳动。瓦尼诺港、小贝阿铁路、马加丹和科雷马等城市的形成见证了“古拉格”和“远建”(25)的残酷。然而,在民主、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当代俄罗斯,国家的作用已经大幅度缩小,劳改犯的无偿劳动也已归零,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用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是俄罗斯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俄联邦远东发展部正在制订的《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俄每年需要投入1万亿卢布。国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满足这一需求,即使有能力,国家投资也是腐败的温床。如果依靠外国投资,更是不理想。2011年俄罗斯吸收了558亿美元直接投资。在地理分布上,中央联邦区集中了近80%的外资,而西伯利亚联邦区只有16亿美元,远东联邦区更是只有9.5亿美元,(26)这对于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是杯水车薪。俄罗斯恶劣的投资环境制约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2年经商环境指数排行榜上,俄罗斯在185个国家中排在第112位,2011年排在第120位。(27)在透明国际发布的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俄罗斯在176个国家中排在第133位,2011年在182个国家中排在第143位。(28)随着政府治理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俄罗斯在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上的位次逐渐提升,但仍然摘不掉“最腐败经济大国”的帽子。俄罗斯正在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改善投资环境,普京2012年5月7日签署总统令,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将俄罗斯在世界银行经商环境排行榜的位次从2011年的第120位提高到2015年的第50位、2018年的第20位。(29)

此外,欧亚联盟计划可能会对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发展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取消俄白之间的海关边界明显地加强了俄罗斯从东亚到欧洲陆路“大通道”的竞争优势,发自中国、日本、韩国通过跨西伯利亚大铁路输送到欧洲国家的货物,在独联体境内只需要经过一道海关边界,从而简化和加快了通关手续。另一方面,按照同样的逻辑,建立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也会加强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竞争优势,因为消除俄哈之间的海关边界,使中国正好利用哈萨克斯坦的运输路线,更快捷、更方便,从而可以预期中国的货流将会从西伯利亚大铁路转向经过中国新疆到哈萨克斯坦再到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铁路。哈萨克斯坦同样在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它将成为俄竞争对手。

为了能够切实启动“西伯利亚工程”,使俄罗斯转向东方,同时鉴于俄罗斯民族性格以及意识形态中的“欧洲中心主义”、政治体系的“莫斯科中心主义”等方面的原因,瓦尔代俱乐部专家建议迁都,将部分首都功能迁往符拉迪沃斯托克。(30)但是,如前所述,雅库特南部天然气产业基地和共青城地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整个远东发展的发动机,而远离该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有可能与这一经济增长无缘。

毋庸置疑,俄罗斯重视亚太地区是出于其现实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考虑,既有意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希望搭乘亚太经济增长快车,发展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但需要明确的是,俄外交和对外经济政策并没有因此彻底改变,从欧洲转向亚太,而是逐渐走向多元化、均衡化,对亚太地区更积极、更具建设性。也就是说,俄在保持欧盟为其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伙伴的同时,将更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和格局重构进程,发展与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体的伙伴关系。为此,俄在融入亚太地区的进程中会极力避免对其欧洲属性造成任何损害。正像俄总统办公厅主任C.伊万诺夫2012年10月25日在回答瓦尔代国际俱乐部专家关于俄罗斯与欧洲和亚洲的关系问题时所说:“我们都是欧洲人,我们与欧洲的贸易要占到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我们大量的外汇储备都是欧元,即使在欧元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改变我们的储备结构。我们的亚洲政策只是对与欧洲关系的补充而已。”(31)瓦尔代国际俱乐部的报告也强调,“不能也不应当改变俄罗斯的欧洲社会文化导向”,“全面启动俄罗斯亚太政策和部分地改变经济关系方向,不是俄罗斯欧洲取向的替代,而是使这一取向更加现代化,更加符合当代和未来的世界局势”。(32)

注释:

①Путин В. В.,Владивосток-2012:российская повестка для форума АТЭС,http://www.kremlin.ru/transcripts/16390.(上网时间:2012年9月5日)

②普京在亚太经合组织论坛首脑峰会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http://www.kremlin.ru/transcripts/16432.(上网时间:2012年9月9日)

③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от 07.05.2012 N 605,《Омерах по реализации 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оно курс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http://www.kremlin.ru/acts/15256.(上网时间:2012年5月7日)

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http://ezlibrary.sufe.edu.cn:2121/web/OLAPQuery.aspx? databasename=WorldEconomy&cubeName=IMF_Country&channel=51.(上网时间:2013年1月18日)

⑤世界银行数据,http://ezlibrary.sufe.edu.cn:2121/web/OLAPQuery.aspx? databasename=WorldEconomy&cubeName=WorldBank&channel=51&nodeId=83&uid=995610.(上网时间:2013年1月10日)

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http://ezlibrary.sufe.edu.cn:2121/web/OLAPQuery.aspx? databasename=WorldEconomy&cubeName=IMF_Country&channel=51&nodeld=79&uid=99560701.(上网时间:2012年11月6日)

⑦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оклад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 К Великому океану,или новая глоб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12.07,Стр.11.

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http://ezlibrary.sufe.edu.cn:2121/web/OLAPQuery.aspx? databasename=WorldEconomy&cubeName=IMF_CountryGroup&channel=51&nodeId=80&uid=99560702.(上网时间:2013年2月5日)

⑨中国驻比利时卢森堡经商参处,“欧委会大幅下调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211/20121108428473.html.(上网时间:2012年11月11日)

⑩孙天仁:“欧盟就业与社会发展状况堪忧”,人民网,2013年1月9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3-01-09/content_7990427.html.(上网时间:2013年1月9日)

(11)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ойлад Междунарс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К Великому океану,или новая глоб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12.07,Стр.5.

(12)Россия в цифрах,2012: Стат. сб, Росстат, M.,2012,Сте.538.

(13)俄罗斯海关总署统计资料,http://www.customs.ru/index.php? option=com_newsfts&view=category&id=125&Itemid=1976&limitstart=20.(上网时间:2012年1月13日)

(14)俄罗斯中央银行统计数据,http://www.cbr.ru/statistics/?Prtid=svs&ch=PAR_30241#CheckedItem.(上网时间:2012年6月10日)

(15)Путин В. В.,Россия и меняющийся мир,Московские новости,27 февраля 2012 года.

(16)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оклад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К Великому океану,или новая глоб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12.07,Стр.21.

(17)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оклад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К Великому океану,или новая глоб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2012.07,Стр.65.

(18)Стенограмма отчёта премъер-министра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перед депутатами Госдумы,Российс Кая газета,http://www.rg.ru/2012/04/11/putin-duma.html.(上网时间:2012年4月11日)

(19)俄新社报道:“俄远东发展部部长B.伊沙耶夫2013年1月12日举行记者招待会”, http://dv.ria.ru/economy/20130112/82181832.html.(上网时间:2013年1月12日)

(20)俄新社报道:“俄远东发展部部长B.伊沙耶夫2013年1月12日举行记者招待会”,http://dv.ria.ru/economy/20130112/82181832.html.(上网时间:2013年1月12日)

(21)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оклад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 Военная реформа: на пути к новому облику Российской армии, Москва,2012.07,Стр.11.

(22)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оклад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 К Великому океану, или новая глоб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2012.07,Стр.34.

(23)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оклад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К Великому океану,или новая глоб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2012.07,Стр.72.

(24)Регионы России,Социалъ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показатели,2012: Стат.сб./Росстат.-М.,2012,Стр.22.

(25)“古拉格”,俄语“劳改营总管理局”一词缩写的音译。根据俄官方数据,1930-1956年期间该系统曾在全国3万多个地点关押过1500万-1800万劳改犯,其中死亡人数150万人;“远建”,1930-1950年代苏联开发北部和东部的主要组织机构“远北方建设总管理局”的简称,主要从事工业、道路建设和行政、经济管理,职工有志愿者也有劳改营的囚犯。总管理局类似托拉斯。

(26)俄罗斯中央银行统计数据,http://www.cbr.ru/statistics/? Prtid=svs&ch=PAR_30241#CheckedItem.(上网时间:2012年6月20日)

(27)参见世界银行经商环境报告,http://www.Idoingbusiness.org/reports/global-reports/doing-business-2013.(上网时间:2012年10月23日)

(28)参见透明国际历年排行榜,http://cpi.transparency.org/cpi2012/.(上网时间:2012年12月4日)

(29)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от 07.05.2012 N 596,《О долгосрочн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е》,http://www.kremlin.ru/acts/15232.(上网时间:2012年5月7日)

(30)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оклад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К Великому океану,или новая глоб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2012.07,Стр.74.

(31)笔者作为瓦尔代国际俱乐部成员现场参加了会谈,此次会谈内容没有向外界公开。

(32)Аналитический доклад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дискуссионного клуба《Валдай》, К Великому океану, или новая глобализация России. Москва, 2012.07, Стр.78.

标签:;  ;  ;  ;  ;  ;  ;  

俄罗斯新亚太战略分析_远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