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研究论文_王丹静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研究论文_王丹静

王丹静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68

摘要:网络的日益普及使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依托网络等信息技术,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便形成了网络舆情,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消极方面,引导其更好的发挥积极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对策

引言

网络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了影响,思维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借助于网络,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开始充分行使自身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针对各种社会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方面,我们享受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优越感,帮助匡扶了社会正义;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我们自身认识能力的不足,我们原本的好意有时会被人利用,产生恶劣的影响。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政府、高校及个人共同努力。

1新媒体定义及其特点

新媒体,就其字面意义而言,即新的媒体。媒体本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或媒介,是民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新媒体,重点在“新”字,“新”意味着事物出现的时间较其他途径来说比较短,形式新颖或是特点突出。新媒体依靠网络和信息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等特点。如此多新颖而实用的特点使新媒体更受大众的欢迎,因此其在公共社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网络舆情的定义及其特点

通过网络,人们能够更加便利的针对政府办公和社会百态进行评价。人们的观点汇集起来便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引导和舆论压力,即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依托于以网络形式呈现的新媒体出现,针对事件的经过和影响,人们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甚至实施一定的行为,体现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关注。与此同时,人们也会因网络事件报道的不完整性而被误导,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危害社会的和谐。新时代我国网络舆情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点。一方面,事件的发生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且常伴有影响持久和深远的特点。另一方面,民众因自身利益和认知能力对于事件关注的角度、关注的时间及关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舆情整体呈现舆情关注主题不断丰富且日益复杂、传播及时且途径广泛、网民认知能力层次不齐、网民关注形式有待引导、政府应对能力和方式有待更新和提高、个体对网络相关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同时,网络舆情针对不同的事件及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举例而言,一些网路舆情涉及司法方面,关注点在于司法案件的审理公平与否,如引起人们强烈关注的聂树斌等重大冤假错案。诸如此类针对司法案件的网络舆情所关注的对象是确定无误的,具有一定的形式和程序,牵动着社会的神经,一旦出现错误便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不但影响司法机关的形象,也影响中国共产党和法律的权威。此外,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既有利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一些国家倚靠自身经济和政治实力将其意识形态渗入中国,民众往往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另一方面,一些网络舆情集中产生于一定的范围,如高校。高校学生因其自身知识构成和分辨是非能力的不够完善,其愤世嫉俗的心理、渴望社会对自身看法的承认的迫切要求及希望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想法使他们对事件往往多加评论,又因其对网络规范意识的淡薄,其往往很快做出对事件的反应、形成对事件的看法进而发表言论,从而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因为高校学生众多,且对网络平台利用的熟练而使网络舆情的取证变得更加困难。

3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和网络舆情的复杂现象,社会各界应该贡献自身的力量,为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做出努力,为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助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国家层面

就国家层面而言,立法机关应当针对相关问题制定适宜的法律规定,引导网络平台和民众对法律规定的敬畏及对网络环境的认识。司法检察机关应当积极同民众对话,畅通交流渠道,紧跟时代的步伐,除传统的电话、信访等形式,还应增加人民大众广泛使用的新型社交平台,便于司法机关听取人们的意见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规范自身,更好地扮演服务民众的角色,避免因公徇私,影响自身的权威,失去民众的信任。政府机关应当引导民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发表评论,帮助民众看清“陷阱”,多多征求社会意见,尊重社会心声。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自身也应提高应对网络舆情泛滥的意识,收集相关方面的信息,建立模型,做好分析,研究策略,吸取经验和教训,形成长效应对机制,从而在应对今后的类似事件时能够更加从容面对。

3.2高校层面

就高校方面而言,教育部门应当重视高校网络舆情的重大影响,做好相关的规范和指导意见。就校方和院方领导而言,应当将监测校园网络舆情的工作细化,任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健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权利,为学生创建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教授和讲师方面,应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3.3个人层面

就个人方面而言,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都应该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匡扶社会正义的同时,应将情感、理智和行为联系起来,做到真正引导网络环境健康发展。

3.4内涵建设,强本固元

防止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搞颠覆活动,就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时代化的同时实现大众化;加强互联网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颠覆活动的犯罪行为;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尤其要唱好主旋律,不能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而放松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着力发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用现实力量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巨大优越性,让人民群众真信马克思主义、真爱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潜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平等发展的公平正义的天然优势得到充分显露。

3.5构建网络舆情危机治理机制

(1)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警处置机制,在舆情形成期即通过预警处置化解危机,避免陷入被动造成失控局面,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引导干预机制。在舆情扩散期和热点聚焦期通过综合实施干预,将民众情绪化、非理性、错误的舆论倾向,引导至理性、正确的方向上;

(3)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协作应对机制。加强政府内部的沟通、交流与信息共享,使各部门能够准确、及时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对舆情危机作出统一应对。

结语

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民众对于自身言论自由的权利更加迫切。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满足人们对于言论自由的需要正是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体现,而美好生活的创造不但需要政府的举措,更需要社会团体和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范银 . 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措施分析

[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 (20):83-84.

[2] 梁洁 .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及管理机制研究 [J]. 传播与版权,2016(3):176-177.

[3] 秦洁 . 新媒体时代工会组织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思考 [J]. 工会信息,2012(24):21-22.

论文作者:王丹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新媒体时代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策略研究论文_王丹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