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旻 谢永煌
(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诊治特点及方法。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4年我科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尿流动力学结果及随访资料,通过总结经验,结合参考文献及国内现有经验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特点及方法。结果: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均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要临床表现,逼尿肌活动低下(DU)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经治疗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收缩力有一定提高。结论: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病因,现阶段对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逼尿肌活动低下(DU);下尿路症状(LUTS);诊断及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104-02
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症候群,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activity,DU)就是引起LUTS的其中一种。国际尿控协会(ICS)对DU定义为膀胱逼尿肌收缩的强度和(或)持续时间不足以维持正常膀胱的排空,表现为排尿时间的延长伴或不伴有剩余尿量的增加。本文系统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4年我科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尿流动力学结果及随访资料,通过总结经验,结合参考文献及国内现有经验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特点及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2014年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共收治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5岁,合并有BOO的DU患者32例,合并有OAB的DU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尿动力学资料,并行随访对其疗效评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尿流动力学评价标准
患者全部采用多通道尿动力检测系统,由同一位泌尿外科医师按照ICS规范对停用影响排尿药物3天以上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测。评价标准为ICS标准,女性DU的诊断标准为Pdet@Qmax<20cmH2O)和Qmax<12ml/s;男性的诊断标准为结合临床表现及尿动力学资料,绘制Schafer图判断是否存在BOO或DU。0~Ⅰ级无梗阻,Ⅱ~Ⅵ级存在梗阻,VW-,W+为肌力弱,N,N+为肌力正常,ST为肌力强。
1.3 治疗方法
合并有有BOO的DU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男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同期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女性定期性尿道扩张,术后根据排尿情况及复查尿动力结果行或不行辅助尿道扩张或膀胱造瘘术,拔除膀胱造瘘管前行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功能恢复标准为患者闭管排尿期Pdet@Qmax≥20cmH2O,RUV<50ml,Qmax>12ml/s。不伴有BOO的DU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予以溴吡斯的明60mg/次,2次/d口服治疗,持续4周,必要时加用哈乐胶囊,0.2mg/次,1次/晚。合并有OAB的患者,症状轻微者未予特殊治疗,症状十分严重者,谨慎选择OAB治疗,如膀胱训练,酒石酸托特罗定药物治疗,每月门诊随访,复查尿动力学检查,平均随访时间9.5个月。
2.结果
2.1 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LUTS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统计。在男性患者中,排尿期症状(69.8%)稍多于储尿期症状(65.2%),而女性患者储尿期症状(75.2%)明显高于排尿期症状(23.0%)。总体而言,储尿期症状最为多见,而排尿期症状和储尿期症状并发排尿期症状较排尿后症状更为多见。
DU患者见于各个年龄段,行尿动力学检查因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的较多。
2.2 治疗结果
不伴有BOO的24例DU患者行溴吡斯的明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Qmax、RUV、Pdet@Q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治疗有效,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伴有BOO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尿动力学改变明显,说明亦有效。
3.讨论
LUTS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症候群,多以尿频、尿急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排尿困难,耻骨上区级会阴部疼痛等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在LUTS的诊治及疗效评估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仍是必须的。
目前针对DU国际尿控学会尚无明确标准,引起DU的病因也尚不明确,具体生理病理改变还需进一步研究。
我们在治疗DU中,行溴吡斯的明药物治疗及解除膀胱梗阻均对DU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前后Pdet@Q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溴吡斯的明为可逆性的抗胆碱酯酶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破坏减少,对胆碱受体有兴奋作用。同样对逼尿肌肌力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可能的原因是患者慢性尿潴留得到了缓解,使逼尿肌肌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目前的治疗方法对DU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因此仍需对DU患者进一步研究,并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董万超,方大维,黄鹏正等.尿动力学检查在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BPH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27(9):672-673.
[2]崔喆,李黎明,张和平等.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的尿动力学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1):38-40.
论文作者:朱旻,谢永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动力学论文; 低下论文; 膀胱论文; 泌尿外科论文; 尿路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