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曹毅,倪初源,王龙飞

脑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曹毅,倪初源,王龙飞

黄山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安徽 黄山245000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作为脑血管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颈动脉超声等无创检查相比具有正确、直观、动态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我院于2013年9月以来开展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现将临床检查结果和安全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小于30岁1例、31-40岁4例、41-50岁11例、51-60岁11例、61-70岁11例、大于70岁4例。脑血管造影前诊断其中脑梗死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例,头晕4例,脑出血4例,头痛3例,颈动脉支架术后复查2例;合并高血压20例,2型糖尿病9例。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签署脑血管造影检查知情同意书。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及心电图等,进行碘过敏皮试排除禁忌。全部患者术中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全身肝素化。使用FD120菲利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常规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右侧腹股沟中点下方1.5-2CM为穿刺点,麻醉后以股动脉穿刺并置5F鞘组;以5F造影导管(常规使用单弯导管,必要时使用猎人头导管)在导丝引导下以捻转、旋转等手法分别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每根血管进行正侧位照影。注意脑血管造影的完整性(动脉期、静脉期)。术毕拔鞘,局部压迫15-20分钟充分止血, 1公斤沙袋压迫4-6小时,加压包扎24小时,触摸足背动脉观察下肢循环情况。

2.结果

本组检查病例中严格按照脑血管造影检查适应症选择病人,均先进行无创检查:颈动脉超声、MRA、CTA等检查无法明确诊断,为明确诊断行DSA检查。本组检查发现颈内动脉狭窄1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大脑前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狭窄5例,其中重度狭窄16例,中度狭窄8例,轻度狭窄7例;烟雾病5例,动脉夹层2例,动脉瘤1例,静脉窦血栓1例,5例正常。检查结果异常占88%。

本组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4例,情绪紧张2例,皮下血肿2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3.讨论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X线检查技术。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情况,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DS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还可以发现动脉夹层、烟雾病和海绵窦血栓;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本组检查病例中严格按照脑血管造影检查适应症选择患者。检查发现脑梗死患者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DSA检查血管狭窄发生率高;引起不明原因脑梗死8例患者检查发现其中5例为烟雾病引起,动脉夹层2例,血管炎1例,为下一步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动脉瘤1例;外院转来的不明原因头痛1例,经过DSA检查诊断为静脉窦血栓,诊断明确后经治疗病情好转。对临床无创检查不能排除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考虑行DSA检查,以免漏诊,贻误治疗。本组有4例经MRA、CTA及颈动脉超声等无创检查发现有动脉狭窄,动脉瘤,经DSA检查未发现脑血管异常。我们体会到DSA对脑血管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发现颈动脉超声、MRA、CTA等无创检查无法明确的诊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DSA被公认为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1)。

DSA是一种脑血管病检查有创操作方法,不可避免存在一定风险。DSA的并发症一般有局部穿刺点并发症、神经系统和全身并发症(2),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部位血肿、渗血、假性动脉瘤、血管迷走反射、颅内动脉痉挛、斑块脱落、动脉夹层等。本组病例共出现造影过程中血压升高4例,情绪紧张2例,经降血压治疗和安慰病人,很快恢复;皮下血肿2例是因为尿储留压迫止血不充分引起,经导尿后充分按压血肿消失。我们体会到避免DSA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在于预防。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轻柔,绝不能盲目前进特别是遇到阻力时,遇到阻力时可能是导管导丝可能打折、血管夹层或血管外,暴力可能造成血管伤害,撤回或调整方向或重新穿刺可避免这种伤害;遵守交通灯原则,各血管开口看清楚,可以明确诊断的不要超选,减少不必要的操作,以避免颅内动脉痉挛、斑块脱落、动脉夹层的发生;颅内动脉痉挛是常见并发症,颅内动脉痉挛的发生不容忽视,照影剂的高渗性刺激、导管导丝的机械刺激和血管内压力改变是脑动脉痉挛的高危因素,(3);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及时发现血压、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全身并发症;拔鞘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血管迷走反射发生,引起血压、心率下降;穿刺点压迫15-20分钟,充分止血,沙袋压迫4-6小时,加压包扎24小时,防止穿刺部位血肿、渗血发生。本组检查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规范的操作是DSA检查安全性的保障,通过提高操作熟练度、掌握一些技巧,多数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从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的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分析DSA是一种安全、低并发症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AnneG.Osbor.李松年(译).脑血管造影诊断学[M]. 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41-442

[2]刘超,任向阳,马聪敏.脑血管造影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J].中国实用神经病学杂志 2011,12(14):52

[3]周汝明,邱水波,刘闽华.脑血管照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动脉痉挛的发生和治疗[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5(7):323

论文作者:曹毅,倪初源,王龙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脑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_曹毅,倪初源,王龙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