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论教学中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几点思考_十七大报告论文

在导论教学中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几点思考_十七大报告论文

关于在“概论”课教学中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论论文,课教学论文,几点思考论文,精神论文,十七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8)04-0029-06

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即“三进”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固然要贯穿于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中,但是最直接、也是分量最重的,无疑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这门课程。这是因为“概论”课,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所产生的理论成果,重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这与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完全一致的。显然,“概论”课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作为承担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大党章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做好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奠定前提和基础

党的十七大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七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章修正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将党的十六大以来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及时在党章中体现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以利于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一系列对内对外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党章,把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和重要经验写入党章,是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调动全党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和贯彻党章,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有利于更好地按照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及重大方针政策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有利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由于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而修改后的党章又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必须把学习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有机结合起来。

二、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已经出版了的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修改的国家统编教材,明确在本课程教学中需要增补的新内容以及适当调整的内容,对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课堂讲授纲要或讲稿以及教学课件等进行增补和适当修改,并将其具体落实到各章的教学中去

由吴树青等为首席专家的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在保持原有教材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对有关各章的内容进行了适当增补和调整,这使我们在“概论”课教学中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本依据。作为具体承担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教学,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中的“进课堂”工作,进而达到“进头脑”的效果。

为了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工作,具体承担“概论”课教学的教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修订版教材明确在本课程教学中需要增补的新内容以及适当调整的内容,对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课堂讲授纲要或讲稿以及教学课件等进行增补和适当修改,并将其具体落实到各章的教学中去。通过有关各章教学内容的增补和调整,做好“概论”课的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中,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中有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增补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以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

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中,增补有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等论断及其有关内容,以及如何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以及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等内容。

在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中,分别吸收十七大报告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表述,并对这一内容进行阐述。

在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适当增加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论述,并对此予以阐述。

在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要在强调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没有变的同时,增加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分析;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内容的分析,分别充实到本章有关部分;在“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中,增加十七大报告关于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的论述;在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阐述中,增加十七大关于“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全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背景和内容的阐述。

在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增加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改革开放的目的、对改革开放的评价、改革开放的经验以及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等内容。

关于改革开放的目的,突出“三个就是要”,即: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关于改革开放的评价,在教学中需要突出三点:一是突出“三个面貌”,即: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二是突出“三个才能发展”,即: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是突出“两个不可能”,即: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关于改革开放的十条经验,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即: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在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主要是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内容,其中包括关于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内容;增加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平等”(即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提法,并对此进行分析;增加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提法并进行分析;在讲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时,依次阐述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内容,并将十七大报告精神的阐述贯彻其中。

在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主要是用十七大报告中新提出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概括原来关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并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等内容,分别加进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论述中去;把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法制建设的内容充实到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把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在政治体制改革部分,增补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等内容,以及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内容。

在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分别增加十七大报告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等内容,阐述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思想,以及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等思想。

在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增加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加强社会建设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增加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内容。按照十七大报告中第八部分关于实现教育公平、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内容进行阐述。

在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中,补充胡锦涛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的有关精神,以及十七大报告中的有关提法和表述。

在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增补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国际形势分析、外交政策、外交工作原则、外交工作布局等提法。

在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增加十七大报告关于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的论述;增加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论述;增加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的论述;增加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等提法。

在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增加十七大报告关于以人为本方面的论述;突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内容,增加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的主线、要求、重点和目标等内容;增加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等内容;增加关于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等内容。

从以上各章增补的内容看,除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内容增补不多之外,其他各章都有比较多的增补。也就是说,本课程各章都有一个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充实的任务,其中第一、二、六、七、八、九、十、十一、十四、十五这十章的任务尤为繁重,需要认真对待,统筹考虑。通过上述增补,将使本课程的主题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阐述更为丰满和完整,因而使“概论”课教学在党的十七大精神“三进”方面更有成效,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三、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增强教学吸引力

“概论”课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这种丰富程度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察。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看,“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者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还涉及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党的思想路线和贯穿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各个重大理论成果之中的精髓。

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等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从每一个具体理论成果看,“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每一个具体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含义、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作用等。

如此众多的教学内容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里全部讲完并讲出好的效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是因为这门课理论性很强,现实性更强。由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长成才,关心国家社会发展,因而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关注度是比较高的。这种情况,必然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授课教师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增强教学吸引力。

所谓突出重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就是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针对学生特别关注又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无疑是一个有机整体,但也可以分为若干大的教学板块。每一个教学板块都应突出其重点,都应重点阐述若干问题。其中在本课程的第一个板块即总论部分的教学中,要着重分析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怎样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怎么形成和确立的,为什么又要重新确立,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在本课程的第二个板块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中,要着重分析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中国革命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怎样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特别是要着重分析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和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当代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本课程第三个板块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的教学中,要着重讲清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哪些艰辛的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把它当作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是怎样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后来我们党又是怎样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在这一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什么,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是什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进程,积累了那些基本经验,为什么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本课程第四个板块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在各方面具体展开的教学中,要着重分析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概括,如何全面理解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特点和优势有哪些,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如何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认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推动作用,为什么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方针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后,如何继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如何认识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应当坚持和实施什么样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在本课程第五个板块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的教学中,要着重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何正确认识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如何正确认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显然,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当紧紧扣住上述问题,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以增加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理论体系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在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讲授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这种创新,固然表现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应的资料片、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考察等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上,也表现在教师对如何讲授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上。

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学任务最重的一门课程,“概论”在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我们作为承担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凝练教学内容,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做好本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标签:;  ;  ;  ;  ;  ;  

在导论教学中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几点思考_十七大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