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以心灵赢得心灵,以劳动换取成果的过程,也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辛苦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多年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只有用心,以情动人,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促进班级的管理。
[关键词]班级管理 构建 和谐 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上施工的。”可见,教书和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我认为走进学生的心灵,以情动人尤为重要。
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怎样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真挚的感情来和他们交流,以达到有效构建和谐班级的目的,这一直是我探索的问题。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选学校不如选班级。”班级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而控制这样一种环境的人——班主任,当然是发挥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作用。一个班的学生能否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的好坏。我常利用每周的班会、团队活动对班里好的现象进行表扬,以助形成良好的班风;对不良的现象认真地分析,以期找到解决的办法。讨论中,我改变以往的“独裁专政",以人为本,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自主权,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表决做出决定,并且尊重学生的意见。如选举班委、调换座位、制定班规等,努力使每位学生都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意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主任心中有个我。如每到气候突变时,当我感受到寒冷或炎热时,我都会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或多喝水。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了我的真情,对我产生信任感,乐于与我谈心,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这为营造民主、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唱响班级和谐之声
中职学校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是他们都极有个性,他们比一般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尊重学生人格,发展他们的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给予受教育者以有效的帮助。例如对于那些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我采用“鼓励式”的方法,对于那些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我采用“商讨式”的方法,对于那些性格倔强,叛逆心理严重的学生我采用“督促式”等等。如我们班的汉豪同学,他是一个性格浮躁,叛逆心理严重而又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经过多方的了解和耐心地交谈,我发现此同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爱劳动。抓住此“闪光点”,每次集体劳动,我都让他组织活动。起先他不大愿意,经过多次鼓励,他敢试了。“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有些不尽人意,但后来,他都组织得有条不紊,得到同学的赞赏。“大凡一个很淘气的学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内心良知与邪恶斗争,才具有今日之现状的。这样就决定了他们的转变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几朝几夕的事。”[1]为了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之外,我还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事前,我先对这个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此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督促他。慢慢地,他改变过去的态度,学习也认真了。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不错,学生的性格是多变,但,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尊重其人格,掌握其个性,做到以情动人,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那么,师生间定会擦出互相理解的火花,自然而然,和谐的声音就会在班级中唱响。
三、适当地惩罚,促进班级和谐地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在教师队伍中流行着一种所谓的现代教育观念:对学生不能惩罚,只能呵护,只能说服教育。然而,学生在百般地呵护中成长得并不好。缺乏远大理想、不懂感恩、性格脆弱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教育者深思:和谐班级的构建单单靠表扬、鼓励等正面教育就行吗?
当然,在教育上,我们提倡以表扬、鼓励等正面教育手段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苦心,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然而,也有个别学生根本不理你的茬儿,仍我行我素,难道我们教师只能听之任之?对此类学生我们唯有下此策——罚。惩罚不是讽刺、挖苦,不是体罚,不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为目的,而是以爱为前提,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吸取教训,健康地成长。本班的焕杰同学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调皮大王,自控能力较差。平时经常翘课,来上课也是堂常开小差,甚至违反纪律;下课时总喜欢东打一下,西打一下,稍微一言不合就动手动脚。多次与他谈心,帮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但收效甚微。可以说这“刺头”是完全不领我的“情”、“理”的。后来,我有幸看了一些类似此情况的资料,从中也学到一些妙招。当他违反纪律时,我就罚他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如:扫地、擦黑板等。刚开始他有些敷衍了事,但我并不灰心,慢慢地,他觉得有些“得不偿失”,也就收敛些。当他欺负同学时,我先让他向同学道歉,并让他写下犯错的“说明书”,把犯错误前后的想法写出来,及时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道理……每次对他实施惩罚时,我都会先告诉他错在哪里,为什么惩罚他,让他清楚地看到错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人之初,性本善。”适当的惩罚兼说服引导,终于撼动其心灵。现在他各方面都有所进步,懂得自律。实践证明:教育离不开惩罚,适当地惩罚有助于和谐班级的发展。只要我们对学生的惩罚做到合法、合情、合理,相信学生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自觉地改进、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如果是这样,惩罚也能同爱一样美丽!
四、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构建和谐班级
苏霍姆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铸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2]可见,家校沟通十分重要。为此,我常与家长交流,从中得知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教育的看法及建议,间接了解“家中的学生”。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居住地比较分散,我一般采取电话、校园安全平台与家长联系。交谈中,我一般多谈学生的优点,少向家长告状,让家长和学生都知老师是重视他,对他充满很高的期望。平时,我还注重搜集各种教育资料,及时利用校园安全平台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家长,使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让家长能更理解、配合、支持学校的工作。只有我们教师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才能更全面了解学生,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对于班级的和谐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杂而又艰苦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唯有这样,教师才能平心静气去铸就一个个新的灵魂,才能把和谐带到班集体,才能真正体会到收获心灵的甘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年6月第4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论文作者:陈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3月总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学生论文; 班级论文; 家长论文; 心灵论文; 和谐论文; 同学论文; 他们的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3月总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