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保肝药物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杨飞

杨飞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048000)

【摘要】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采用抗炎保肝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慢性乙型肝癌患者100例,均为我院感染病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依据入院顺序分组,就甘草酸二铵治疗(对照组,n=50)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8%,较对照组76%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经观察示幅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皮疹、血压升高、轻度浮肿各1例,对照组皮疹2例,血压升高1例,轻度浮肿1例,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经对症处理后呈正常恢复。结论:病毒性肝炎采用抗炎保肝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促使肝功能明显恢复,且具较高依从性,对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病毒性肝炎;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060-02

临床传染病科疾病领域,病毒性肝炎发生率居较高水平,通常采用抗炎保肝药物治疗。复方甘草酸苷属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β-体甘草酸苷,具强大的类固醇样、抗炎、调节免疫、抗变态反应等药理作用,在各类肝病治疗中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复方甘草酸苷效果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慢性乙肝患者,均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10年修订)诊断标准符合。男53例,女47例,年龄23~60岁,平均(45.2±2.3)岁。治疗前均无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应用史,排除其他原因引发的肝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取能量合剂、门冬氨酸钾镁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60mg静滴,1次/d,共4周。对照组: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甘草酸二铵150mg静滴,1次/d,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体征、症状、肝功能等变化。

1.3 疗效评定

显效: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体征、症状消失;有效:TBIL下降至疗前50%以下,ALT恢复至正常上限值1.5倍内,体征、症有关方面好转;无效:TBIL、ALT未达上述下降范围,体征、症状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13.0中输入本次研究涉及数据,组间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选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8%,较对照组76%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肝功能比较

两组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经观察示幅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皮疹、血压升高、轻度浮肿各1例,对照组皮疹2例,血压升高1例,轻度浮肿1例,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经对症处理后呈正常恢复。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为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类型,病理学基础主要为肝组织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肝脏长期炎症反应,可引发肝纤维化、肝癌甚至肝功能衰竭。故需取抗炎保肝药物及时恰当应用,以对肝组织炎症反应有效抑制,促使肝细胞破坏减少,肝纤维进程得以延缓,进而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最佳时机[2]。临床自应用甘草酸制剂以来,经验已较为丰富,其中复方甘草酸苷已得到广泛使用,针对过敏性疾病、各类肝病治疗效果显著。

复方甘草酸苷主药为甘草酸苷,甘草酸苷为甘草的有效成分,配甘氨酸、盐酸半胱氨酸,制成中西复方制,作用机理包括:(1)抗炎保肝:通过对脂加氧酶、磷酯酶A2活性抑制,进而将血栓素A2、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因子的产生阻断,发挥保护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对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和补体的激活抑制,进而对补体诱发杀伤细胞和炎症的作用有阻止效果[3, 4]。作用位点分布在补体C2水平上,促胶原降低,进而起到稳定细胞膜、抗炎、解毒、抗肝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应用效果显著;(2)免疫调节:复方甘草酸苷具干扰素诱生、T细胞活化调节、自然杀伤细胞活化等作用,并可增强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3)类激素样作用:于肝脏内分布的类固醇激素代谢酶,与复方甘草酸苷有较强亲和力,可对醛固酮和可的松在肝内的灭活抑制,进而使体内糖皮质激素的代谢速度减缓,使机体自身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抗炎作用强化,发挥类皮质激素样疗效,进而达到治疗疾病作用[5];(4)复方甘草酸苷中含有的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成分,可使甘草酸苷副作用如水钠潴留等减轻,此也为甘草酸二胺不具备的,另外,还具抗纤维化、保护肝细胞、解毒效果。(5)对Ca2+内流抑制,抗调亡。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8%,较对照组76%更为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复方甘草酸苷较甘草酸二胺,退黄、降酶、保肝效果更为显著。两组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经观察示幅度更为显著(P<0.05)。提示复方甘草酸苷的肝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皮疹、血压升高、轻度浮肿各1例,对照组皮疹2例,血压升高1例,轻度浮肿1例,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经对症处理后呈正常恢复。表明复方甘草酸苷具有较高安全性,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上,使患者机体保持良好的状况。临床针对收治入院的患者,需明确病理特性,对病毒性肝炎确诊时,需积极开展抗炎保肝治疗,可促肝功能最大程度恢复,为机体健康提供保障。

综上,病毒性肝炎采用抗炎保肝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促使肝功能明显恢复,且具较高依从性,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赵钢德,谢青.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联合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5-7.

[2]禤昭银,陈宗武,李建汉等.枝莲保肝茶的制备及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12-113.

[3]曲建慧,张玲霞.抗炎保肝药物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2):153-154.

[4]王琳.五味保肝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80例[J].光明中医,2011,27(10):2041.

[5]田小利,秦波.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及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8):505-508.

论文作者:杨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抗炎保肝药物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杨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