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研发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综合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7)04-0133-04
0 前言
目前对研发产业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定性研究层次上,主要从现状水平、需求以及供给上进行分析。也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研发产业发展评价研究,如罗亚非(2005)对国内5个地区的研发产业发展从投入、产出、技术转移3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但是文章只是直观地分别对3方面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1]。覃成林(2002)对全国各地区研发产业从产业投入规模、投入系数、投入结构以及产出量、产出效率这些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2]。可以看出,以前的研究主要是从投入、产出两方面衡量研发产业,本文将以研发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协同机理为指导,从内部发展竞争力和外部环境竞争力两大方面分析,构建系统的指标体系来反映研发产业发展状况、发展环境,并尽量使用量化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各省市研发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从而得出北京研发产业的竞争力水平,竞争优势及不足之处。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指标选取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有效、合理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把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并且可以逐级细化,还应充分考虑指标元素与指标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系统性原则。建立一个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就要反映研发产业整体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表现,以总体目标为出发点,建立指标框架,选取指标和元素,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研发产业整体面貌。
数据可得性原则。由于研发产业是新兴的服务业,其很多方面的评价我们应该考虑到现有的指标数据和统计标准,以现有数据状况为依据,使指标量化进行评价分析,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1.2 指标体系
研发产业是指从事R&D经营活动(为增加知识的总量,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智力成果、技术服务和现代商务服务的组织的集合[3]。我们把研发产业看作在整个社会环境中一个开放的系统,产业发展同时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协同理论,我们认为研发产业在通过与它外部的环境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时,内部要素协同作用力逐渐加大,直至把产业竞争力推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而在这平台的基础上又不断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使产业竞争力达到越来越高的平台[4]。从研发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协同机理来确定研发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因此,我们进行研发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时候,从内部竞争力和外部竞争力两大方面考虑,对产业竞争力进行全面的分析。文章采用绝对值数据与相对值数据相结合进行评价分析,相对数据主要反映政策和技术环境支持力度以及创新潜在能力;绝对值数据反映的是产业现有规模及水平,主要是研发产业投入、产出水平和关联产业发展水平。由于研发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对于产业发展初期规模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指标体系见表1。
1.2.1 产业竞争力内部要素
产业竞争力内部要素是反映产业自身发展的各个要素对竞争力的影响,包括了产业投入、产业产出和产业创新能力3个指标。
产业投入。研发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其提供服务多涉及到科技领域前沿,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风险性[1],因此资金的大量投入是支撑研发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另外研发产业是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从业人员应是能够从事复杂智力劳动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应具有高端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因此科技人才的投入是研发产业产生创新成果的根本因素。所以产业投入指标包括研究与开发人员数、研究与开发人员投入强度、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和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强度4个指标。
产业产出。研发产业的产出是其科研创新成果的表示,是为社会和其它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的一种直接方式。由于研发成果大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因此,智力成果是研发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所在。另外,一个产业产品价值最终要在市场上实现,所以本文除了选取专利授权数和论文数作为衡量研发产业产出的因素,还选取了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作为显示被市场接纳的科技成果。
创新潜力。研发产业的发展是由不断的科技创新推动的,创新能力是研发产业能够长久、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产生创新成果的潜力和基础。本文用4个指标来反映创新潜力指标,分别是专利申请数量、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比重、发明专利占申请专利的比重。
1.2.2 产业竞争力外部因素
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依靠自身良好的内部条件,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大力支持,因此,产业外部环境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包括了政策环境、技术支持环境和关联产业环境。
政策环境。研发产业是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此特点决定了政策环境的扶持是十分重要的,如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将会对产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科研经费支出强度和科技经费筹集的渠道两个方面来说明政策环境的支持,选取了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财政支出的比重、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各自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比重。
技术支持环境。由于科技人才是支撑研发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科研人才在社会就业人员中的强度和高素质科学家、工程师在科研人员中强度会大大影响研发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即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技活动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研发人员比重以及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4个指标。另外,科技与研发项目课题也为科技人才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是研发产业的一种技术支持。
关联产业环境。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社会中产业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为前提和依托的,从产业角度来理解,就是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总体上来说,研发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层管理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研发产业满足了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就业需要,鉴于统计数据的可能性,我们选取了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和教育部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具体指标有: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数、普通高校数和高校毕业生数。
2 数据选取与分析
本文搜集了《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全国30个省市(西藏自治区因数据不全而未选取)相应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和整合,得到2004年各地区研发产业的竞争力指标数值。
在数据基础上,我们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进行评价运算。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以达到数据归一的效果,然后构造主成分模型,对公共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到反映各地区研发产业竞争力情况。首先,结果显示出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值均符合要求,说明应用主成分模型是适合的。
我们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见表2),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662%,大于85%,故这3个主成分已经足以解释所有的23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因此,用这4个主成分来分析研发产业竞争力是合适的。
如表2所示,第一主成分在投入指标X1-X4、产出指标Y1-Y4、关联产业环境指标N1-N3、申请专利数Z1、R&D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L1、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L2、科技、研发项目与课题数M1、科技活动人员数量M2、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M3这17个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且系数都是正值,它代表了研发产业的实力水平,包括人员规模和比重、资金规模和比重、产出规模和上、下游产业环境。第二主成分包含了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比重Z2、发明专利占申请专利比重Z3、政府经费占科技经费筹集的比重L3,即主要代表了研发产业原始创新能力。第三主成分涵盖了科学家与工程师占R&D人员的比重M4、科学家与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M5这两个指标,它反映了科研人员的素质水平,即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第四主成分代表了金融机构经费占科技经费筹集的比重L4这一指标,说明了金融信贷机构对研发产业的支持力度。
3 综合分析与建议
从得分表可以看出(见表3),北京研发产业的综合得分在全国排第一,并且分值明显高于其它省市。可见,北京研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是很高的,具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以及良好的支撑环境,所以大力推动北京研发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下面我们从单个主成分表现来研究北京研发产业竞争力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分析北京研发产业竞争力水平,以达到有的放矢。
第一个主成分是产业实力水平,其贡献率是51.34%。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在前11位的省市,其综合得分也是排在前11位。可见,第一主成分基本代表了研发产业竞争力水平。北京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远远高于其它各省市,具有扎实的产业发展基础,人员和资金投入、产出水平高,上下游产业环境良好。这与北京的现实资源优势和地区特色是十分相符的,北京具有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培养环境以及各种高技术、科技园区。所以发展研发产业必将推动北京优势资源的充分发挥,成为北京经济的助推器。
第二主成分代表原始创新能力,这一主成分对研发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是仅次于产业实力水平主成分的。这一主成分北京得分全国第一,说明北京的发明专利水平很高,创新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北京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量却在全国处于中上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北京应该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动创新成果的产出。
研发与科技人员素质水平主成分的得分,北京居于全国第二,仅次于海南。这主要因为虽然海南的科技与研发人员总量在全国处于很低的水平,但科学家与工程师在研发人员当中的比重,却占到90.49%,居全国第一,人员素质很高。科技人才是研发产业进行创新的核心力量,可见北京具有研发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基础。这从一方面说明了北京高层次人才资源丰富,而且,也从一侧面表明了研发产业是吸纳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可以大量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就业需求,有利于留住本地科技人才和吸引外地科技人才,这必将对提升整个地区的人员素质水平和科技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主成分金融机构支持力度的系数是一个比较大的负值,这一结果的含义是金融机构支持力度越小的地区,在该项的相应得分越高。北京该项得分很高,居全国第三。这说明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力度是很小的。从北京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数据可以看出,北京还主要靠政府资金支持,融资渠道不健全。研发产业是资金投入大、高风险的产业,因此,仅仅靠政府支持是不够的,应该大力发展提供信贷、风险资金的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为研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