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对策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5947(2001)02-0015-04
事物的结构决定着事物的功能。一部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的历史。人类社会从畜牧文明向农业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就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行的结构调整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实现的质的飞跃。当今,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实现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而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实现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试对加快四川工业结构调整作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一、四川工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四川工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廉价的劳动力,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化工、医药、建材、能源、轻工、纺织、食品、饮料和军工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52年工业增加值仅3.5亿元,占全省GDP的11%;1992年四川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占全省GDP的32%;199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的支撑作用有所增强,彩电、名酒、名药、化肥、重轨、大型装备等拳头产品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和泸州天然气化工(集团)公司等优势企业成长壮大,为四川省的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四川在工业发展速度、总量、效益等方面不仅与东部沿海省市的差距逐步拉大,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9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42%低7%,全省人均工业增加值只有155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786元少1235元。而制约四川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结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1、产业结构层次低,支柱产业不突出,高科技产业比重低。四川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大都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供给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通过数量型高速度扩张而形成的。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四川工业结构呈现产业结构层次低,如199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5.4∶41.9∶32.7、支柱产业很不突出,高科技产业比重低。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四川劳动密集度较高的原料加工工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18%,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资金技术密集度较高的加工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5%,低于全国3.1个百分点;四川五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6%;高新技术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4%。
2、产品结构档次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四川省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80%以上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同时大型设备和关键产品又不能满足需要。四川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趋势日益明显,据统计,四川工业品在全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由1985年的5.5%,降到1997年4.5%。据贸易厅的市场调查,家电、服装鞋帽、洗涤化妆用品、仪器饮料、建材等五大类商品,省外产品已占四川省市场份额的54.1%,居市场的主导地位。
3、技术结构水平低,装备陈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据对全省44户重点企业主要生产装备的调查,只有30.2%的生产装备具有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36.7%具有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甚至70年代前的生产装备还占三分之一,而四川大多数的企业由于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投入不足,其技术结构、工艺装备就更加落后,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由于工业技术水平低,落后的设备不能得到改造或更新,许多设备陈旧老化,甚至带病运转,一些20世纪50年代的设备还在超期服役,致使多数产品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例如,省水泥行业90%以上为机立窑生产,设备简陋、能耗高、污染大、质量低,而浙江、江苏、广东已大量采用新型干法生产,日本、意大利等国家新型干发生产已占95%以上。
4、技术创新能力差,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体制还远未形成。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目前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高技术开发体制还未确立。一方面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成果商品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又很低。从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看,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均在2.5%-3%之间,韩国也在2.8%左右,而四川省自1990年以来,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徘徊在0.5%-0.7%之间。据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商品转化率为20%左右,产业化率仅为5%-7%。
5、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未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所有制结构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偏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1998年,全省公有制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为73.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比上海等发达地区高出30到50个百分点。国有经济几乎遍及所有的产业部门,没有体现主导作用。目前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本该由国有经济进入的重要领域,如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国有投资严重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未能发挥其主导作用,而大量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进入的比重又过大。
二、加快四川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一是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二是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加速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密切了国际经济联系,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五是四川省正处于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极好时机,“十五”规划描绘了未来的美好前景。在新的形势下,工业结构调整要由过去短期的适应性调整转向长期的战略性调整,其总体思路是: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支柱产业为基础,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为中心按照整体搞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务求实效。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难度很大,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全部问题,为此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在几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
1、运用优胜劣汰机制着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四川省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朝着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的方向发展的需要,其中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核心和关键。只有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入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劳动力结构等的调整才有实施的载体。
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要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分三种情况进行:一是做大做强一批。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要通过实施债转股、重点技术改造等措施,支持他们尽快摆脱困境,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支持他们减员增效、分离办社会职能。为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培育若干拥有名优产品、先进技术、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具备条件的要向跨国公司发展。重点放在水电业、电子信息业、机械冶金业、医药化工业和食品饮料业等主要行业,着力培育80户优势企业,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能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东方电器集团公司、四川蓝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能代表四川省工业水平、能与国际大公司相抗衡的实力企业,使之成为四川省工业经济的主力、支柱和行业排头兵。二是搞专搞精一批。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培育100户“小巨人”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建立小企业同大中型企业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发挥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培育和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关闭破产一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关闭那些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厂小矿,主要是小煤矿、小煤油、小水泥、小玻璃、小钢铁、小纸厂、小酒厂、小化肥厂、小糖厂等,对产品无市场、资不抵债、扭亏无望和资源枯竭的矿山依法破产。这些小厂小矿不关闭破产,同大企业争原料、争市场的问题难以解决,四川省工业整体水平也不可能提高。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其他行业按照市场细分化趋势,提高专业化水平。经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最终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2、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目前,传统产业在四川省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仍然是全省工业的主体,也是四川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是调整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持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应根据国家和四川的产业政策和实际,对传统工业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规划,有步骤地进行,优先推广成熟应用技术改造支柱产业,在技术上应选择能普遍提高四川省工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对工业经济有重大促进和带动作用的电子信息技术、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等,在产业上应选择已形成一定基础,又具有较大规模优势和较好发展前景的水电业、电子信息业、机械冶金业、医药化工业和饮料食品工业等支柱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以此来推动四川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围绕品种、质量、效益,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标准,重视和加强工业设计,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压缩技术落后、浪费资源的过剩生产能力,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加速提高其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逐步实现主要行业关键技术从以消化和引进国外为主,转向自主开发为主,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使传统产业得到提升和振兴,壮大优势支柱产业。
3、振兴支柱产业,促进工业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选择战略重点地区进行突破,由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四川地域辽阔,发展条件和水平差异很大,必须因地制宜,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工业布局。按照选择和培育优势支柱产业的标准,从四川省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以及现有基础等多方面衡量,应重点培育五大支柱产业;一是电子信息业:重点发展数字技术产品、宽带综合信息网络产品、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智能家电、计算机应用软件、集成电路等拳头产品。二是机械冶金业:机械以提高大型发电设备、重型机械、工程机械、国防军工装备的科技含量为重点,提升产品档次,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冶金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特种钢的质量,增加数量,加强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开发新产品。三是医药化工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和基因技术,研制开发新药,发展医药生化制品和基因制品。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磷化工。四是水电业:以国家实施“西电东送”为契机,加快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水电资源的滚动开发。积极鼓励省内用电,发展高耗能工业,努力开拓市场。五是饮料食品工业:发展名酒、名烟、川菜、肉制品、绿色保健食品的生产,提高质量,扩大名品比重。
为此,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要着重建设八大工业基地:一是水电能源基地;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三是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四是特种钢基地;五是钒钛等新材料基地;六是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七是天然气化工基地;八是饮料食品工业基地。
4、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是不少国家和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争相抢占的制高点,也是21世纪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备商品化条件的高新技术要加速产业化,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四川的实际情况出发,“十五”期间在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四川科技实力较强,智力资源丰富,特别是在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航空航天技术、核工业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开发能力,以成都平原经济圈为中心,大力推进先进成熟的电子信息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重点实施年产1000吨多晶硅产业化、宽带信息网络设备开发、摩托罗拉半导体元件工程等以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项目;根据市场需求,着力培育有比较优势、有科技支撑、有发展潜力的生物工程及新型材料、高效节能和环保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拓展四川新的经济增长点。
5、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提高工业发展的水平,增加科技创新的贡献份额。大力促进技术升级是优化工业结构,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保证,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不能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没有技术创新机制的经济结构是缺乏活力和动力的经济结构。当前很多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落后;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使工业结构调整工作举步维艰。工业结构调整工作要突出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这一关键环节,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速建立企业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机制,将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加速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积极鼓励重点企业与世界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世界500强进行合资合作,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向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重点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使其率先成为技术开发、科研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逐步实现研究开发与生产一体化。要针对市场需求和潜在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新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发挥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核心骨干作用。三是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产品结构的升级。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不增加产量,而是通过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提高科技含量。技术改造的实质是走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不是粗放式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是突出技术升级。
6、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竞争优势
名牌是一个国家民族工业的标志和经济发展的旗帜,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名牌就是本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核心优势的体现,从经济竞争力角度看,一个区域经济的竞争实力,主要取决于其比较优势;一批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崛起过程,就是该地区比较优势的形成过程。
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没有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很难从根本上形成独立的有竞争力的工业“支柱”。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资料表明,就全世界范围看,著名名牌数量在所有产品中所占比例不足3%,而市场占有率却在40%以上,销售额占一半以上。要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发展名牌产品,通过加大投入等积极扶持川酒、长虹、攀钢、托普等名牌产品和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带动四川工业结构调整,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7.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要坚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继续按照“三改一加强”的方针,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增强国有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使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向需要由国有经济发挥作用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适当集中;当前特别要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视放手大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拓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路子,制定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相互渗透与融合,以拓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
[收稿日期]200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