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产业行为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旅游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旅游产业地位的认同,近年来,掀起了一轮对旅游休闲业的投资热潮。民营旅游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富有活力等优势,投资于旅游产业并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特别是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十分活跃,民资丰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浙江省民营企业为例,对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产业行为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背景分析
(一)民芝企业投资环境的改善
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种种前所未有的政策宽松环境,这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一次发展的机遇。首先,党的十五大充分肯定了私有经济,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民营企业将走出以前带有歧视性政策的阴影。另外,从1998年起,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央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指导性政策,这就意味着民营企业可以参与收购、兼并、重组中小国有企业;中国人民银行也从1998年10月31日开始扩大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此举表明,长期以来困扰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可望缓解,因为民营企业大多数还属于中小企业;1998年6月份,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尽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这都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除此之外,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发展各地的民营企业。以浙江为例,浙江省坚决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取消对民营企业的各种限制,消除了对民营企业的歧视,给民营企业真正营造出了更好的投资经营环境。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简单死抠公有制比例,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经营,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引导管理的政策措施,使个体、私营经济逐步成为浙江一个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游业的比较利益凸现
在良好的投资经营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从不同渠道投资旅游业,今年8月份,拥有50亿元资产的国内著名大型企业万向集团,投资5亿元人民币进行千岛湖旅游业的开发;桐庐私营投资者以9000万元购下桐庐旅游49.6%的国家股权……这些民营企业大手笔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旅游业自身所具有的比较利益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产业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我国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公认的新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黄金产业,在我国潜力尤其巨大,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将有爆发式成长。各行业越来越趋于利润平均化的时候,进军旅游业成为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上乘选择,这是因为:(1)是投资旅游业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如临安浙西大峡谷去年8月30日开张,到年底就接待了游客9万人次,门票收入300万元,当年收回全部投资;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 宋城集团下属企业在杭州各公园收入2200万元,首次超过了西湖景区,占到杭州各景点门票总收入的40%……丰厚的投资回报成为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直接动机;(2)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日趋成熟, 旅游业已呈现出向高品位、规模化、精品化发展的趋势,这为精明的民营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资本良性扩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3 )投资旅游业,其资产保值增值功能强且资产质量高,投资回报风险相对较小;(4)与我国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更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可以使民营企业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灵活的经营管理优势。
2.政策倾斜
旅游业巨大的关联带动作用,对促进一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地方的政府都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进行培育并给予许多政策上的优惠。为了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浙江各地政府近年来大力执行“谁开发、谁得益”的宽松政策,促使民间资本纷纷涉足旅游产业。如临安市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提出“资源让利”的政策,即政府资源股只占开发总股份的25%左右,在利润的分配上民营投资者占大块;在台州地区,政府“资源让利”的幅度更大,达到二八分成甚至一九分成等。这些有利于促进民资进入旅游业的具体政策,使民营投资者得到了切切实实的优惠,成为民营企业大胆进入旅游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二、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现状分析
投资旅游业的民营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要成分的股份制公司或股份合作制,集社会散资为整金投资,共同开发旅游,如台州的温岭市、临安的浙西大峡谷等。二是原来就做旅游业并在其主导产业上积累了实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如宋城集团、开元旅业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其有实力进行扩张投资,寻找产业中新的高效投资项目;三是原先做其他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万向集团、横店集团,在企业的发展中,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谋求跨行业发展。对这三类民营企业对旅游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对旅游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共同特点。
(一)投资景区(景点)成为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切入点
由于旅游活动的综合性特点,从而使得旅游产业具有广泛的内涵,但是,目前我国的旅游业主要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以及旅游交通等行业。民营企业看好旅游市场,纷纷对旅游业进行投资,但是近期对旅游业的投资热点集中在对景区或景点的投资。如万向集团和开元旅业集团选择千岛湖为投资对象;绍兴柯岩风景区开发股份公司对鉴湖景区的开发;宋城集团对浙江丽水地区龙泉山国家原始森林公园的开发等,不胜枚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景点在整个旅游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引发和满足旅游需求的主要吸引物,是带动一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行业。正是出于对旅游景点重要地位的认识,民营企业往往将景点作为投资旅游业的切入点,为今后开辟更加广阔的旅游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占有资源成为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一大动机
尽管旅游的巨大市场机会和潜力,成为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产业的根本动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更大的投资旅游业更为直接的动机是以此为途径占有资源。而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财富,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21世纪谁拥有了资源谁就拥有了财富。”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在用地政策上相对容易开绿灯,特别在土地的征用价格上尤其给予优惠,如浙江民俗乐园有限公司在丽水市投资2 亿元建设城市生态休闲主题公园时,当地政府部门以大大低于市场价的成本价,使其得到了位于新市区中心地段350亩土地40年的经营权。 由于土地价值的不断上涨,公司通过地产交易也可以取得丰厚的收益。再加上这种优惠政策具有时效性,更加刺激了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
(三)兼搞房产(景观房产)成为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一大特点
随着旅游者的日趋成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游览观光,许多游客喜欢去一些风景怡人的地方休闲度假,有的甚至希望能在此拥有自己的别墅,以便随时来此休息度假。许多民营企业已经敏感地觉察到这一市场需求,并且一些颇具实力的民营企业,如宋城集团开创中国旅游业中旅游景观房产之先河,在景区建造别墅,获得巨大成功。在投资旅游业的同时兼搞房产,这已成为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的一大特点。又如开元旅业集团投资一亿元,在千岛湖的岛上建四星级标准的度假村,专搞旅游度假房地产。其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形式多样灵活,特别是其推出的分时度假的营销策略,允许游客购买别墅某一时间段的使用权,既可以使游客满足度假的需求,又为游客带来实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灵活的经营机制成为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成功的一大要素
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为浙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具有国有企业所不可比拟的灵活的经营机制,民营企业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使得民营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市场行为。如柯岩风景区开发股份公司去年决定拓展景区开发时,有两个新项目可供选择:一为吼山景区,一为香林景区,当时前者呼声颇高,但经过市场和景区调研,公司董事会认为吼山的石景观与柯岩景区特色相近,而以千年桂树林为主要景区的香林景区则与柯岩景区特色互补。最终,董事会否决了前者,选择了后者。公司完全是按照规范化的股份制公司的标准进行运作管理,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另外,民营企业对商机的敏感反应令人吃惊,如温岭石塘由于新千年曙光而一下出名,当地三家民营企业马上抓住这个机会,成立了曙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修建“世纪曙光公园”, 从新世纪曙光带来的又一轮旅游商机中获利。
三、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问题分析
尽管民营企业投资旅游势头很猛,热情很高,并从中涌现了一批实绩突出的优秀企业,但也不可否认投资者中鱼龙混杂,其中跟风者有,投机者有,再加上一些民营企业本身素质上的缺陷,导致民营投资旅游业虽然时间很短,然而却已经出现了资源浪费、过度竞争、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暴露出一系列相当普遍的问题,需要引起企业界以及各级政府的关注和引导,以使民营旅游经济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投资盲目性
目前,有相当比例的民间投资者涉足旅游开发,仅仅是出于敏锐的市场嗅觉,认识到旅游是一片前景良好的广阔天地,就急于在这片市场里分一杯羹,甚至还出现了民营企业新一轮的“旅游圈地运动”,抢占资源成为投资的重要目的。然而,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主尽管在其他行业可能是行家里手,但却是首次接触旅游产业,缺乏旅游开发的基本知识准备及实践经验,又不善于借助外部的智力资源,他们做出开发某一旅游项目的决定往往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缺乏必要的前期可行性研究,特别是忽视旅游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调研,导致投资项目的上马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首先表现在进入旅游业的莽撞,在缺乏专业人才和对旅游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其次表现在对具体投资项目的选择上,由于对旅游资源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偏差,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有失科学客观,导致投资的项目不能产生预想的市场反应,更有人乐于拾人牙慧,简单模仿已有景点,造成资源的低水平配置,而且往往还是近距离的雷同。
(二)项目建设低水平
在项目建设上,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几乎都是从零开始,从头学起,可以说很多民营企业的投资开发的第一个旅游景点都是实验品,其建设水平可想而知,而众所周知,旅游资源通常是很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实验性地来开发旅游景点,对一地有限的旅游资源来说,即使不说是破坏,也起码不能使当地的旅游资源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这对宝贵的旅游资源来说,不啻是一种浪费。为此,已有学者指出,景点的开发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业主委托专业开发管理公司负责景区规划建设工作,使有限的资源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将是今后的趋势。
(三)规模不经济,引发过度竞争
目前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业的投资通常数额不大,规模较小。一般都投资单个独立景点,很少有进行旅游区成片开发的。以临安市为例,尽管该地80%的景点都由民营企业投资,但是几乎每个景点都各有主人,且没有一个景点的投资超过1000万。不仅是临安市,在很多地方投资旅游业的门槛相对较低,投资者的资金障碍较小,于是就在同区域内形成众多的小旅游企业。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些小规模旅游企业之间为争夺客源,必然展开以价格竞争为代表的多方面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往往愈演愈烈转变为恶性的过度竞争,集中表现为给旅行社的折扣价上,从开始的9折下降到8折、7折, 有的旅游企业甚至给出了五折的团队价。这种“鹬蚌相争”的情况无论对单个景点的经济效益还是对整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四)行为短期性
浙江人在经历了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深谙“头口水”的妙处,因此投资旅游业他们也同样强调一个“快”字,很少有人考虑长期的规划和打算,因而“小投资,短回收,高回报”的投机者心态则相当有市场。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决定了一些民营企业行为的短期性,不少民营企业投资的景点仅稍做投入,修条游道,造个凉亭,做个大门,就开始收门票,“骗”来多少游客算多少,回头客并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鉴于大力度促销活动所带来的短期内明显的经济效益,有一些“成功老板”得出这样的结论:“旅游景点要赚钱,8分靠宣传,2分靠资源”,在这样的负面示范效应作用下,有一些民营旅游企业本末倒置,草草规划,匆匆开业,大力促销,还美其名曰“市场导向”。民营企业对市场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真正意义的市场导向是根据市场需要或市场趋势来有的放矢地规划、发展旅游项目,使其能满足市场现实的需要或者引导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后期的市场营销宣传活动,是基于项目之上,为项目尽快推向市场起推波助澜的辅助作用的,旅游景点的生命力并不能依靠营销手段来维持。事实上,重营销、轻规划的后遗症已经在一些景点表现出来:接待人次急剧下降,门票折扣一路探低也还是摆脱不了风光不再的颓境。
四、民营企业投资旅游前瞻性分析
尽管民营企业在对旅游业进行投资的初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政府主导作用的加强、政策的日臻完善以及民营企业自身不断成熟,这些问题必将得到逐步的解决。据此,我们对未来一段时期的民营企业旅游投资做如下分析:
(一)投资势头趋猛
未来几年,我国正在迎来一个大众旅游消费的急剧扩张期,中国旅游业将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商业机会,而随着政策对民营经济的进一步扶持,有关法制的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在旅游领域的投资将更有机会、更受保障,更大规模的投资浪潮应当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旅游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大的民营企业开始深度介入,行业格局将重新整合——购并一些小企业,促进适度垄断局面的形成,这也会引发大笔资金的注入。
(二)投资规模趋大
由于前一阶段中诸多小投资、小项目表现出生命力不强,生命周期短的弊病,出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受政府对大项目、大企业所必然采取的引导支持政策影响,下一阶段将是民营企业筹划投资大规模、高水平项目的高峰期。而且,由于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完善,第一轮民营企业投资旅游热潮中的投机商将逐渐退出或者转换投资理念,具有长期发展思想的民营企业将成为投资的主体,而投资指导思想的转变,将直接反映为投资的计划性和规模性。
(三)投资领域趋宽
首先是投资区域的拓宽,虽然目前浙江民营企业的投资还集中在省内,然而已经开始有企业将触角伸向旅游资源丰富而资金缺乏的邻近省份(比如安徽),甚至于偏远的西北省份(如青海)。由于新市场的吸引力,以及省内竞争的日趋激烈,相信在未来几年,浙江资本的跨区域旅游投资将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将浙江的民间资本优势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促使双赢局面的出现,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其次,民营企业对旅游产业的投资也将从集中于景点投资拓展到吃、住、行、游、购、娱的整个过程。
(四)投资竞争趋烈
一定区域内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开发的资源越发稀缺,投资者争夺投资开发权利的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诸多大企业的进入,大项目的开展,进入旅游产业的门槛自然而然地被抬高,对于某一旅游项目的投资权的竞争很有可能发生在几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之间,他们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项目的投资通常是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项目规划方案之间的比较和竞争,因此,投资竞争的激烈必将推动投资商对规划工作的重视,从而竞争的实质也转化为投资商知识能力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