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中医院 湖南双峰 417700
【摘 要】目的:分析跟腱外伤诊断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分析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腱外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手术结果证实30例患者都存在跟腱外伤,其中23例为外力导致闭合性跟腱撕裂,还有7例自发性慢性跟腱内局限撕裂。CT检测准确率为72.5%,漏诊率为21.8%,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为92.8%,漏诊率7.2%,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诊断跟腱外伤患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跟腱外伤;诊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
跟腱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在于跟腱受到外力作用进而发生过度牵拉,跟腱外伤将直接影响到患者踝关节的活动,给患者的日常活动带来严重不便。针对跟腱外伤的治疗需要先进行准确诊断,通过各种方法检查患者跟腱部位的撕裂部位以及撕裂程度,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信息,进而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促进患者康复。为了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本文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腱外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腱外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出现跟腱外伤的对应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肿胀、疼痛,同时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跖屈功能受限或者关节活动障碍,对患者实施小腿挤压针刺实验,结果为阳性。所有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0-67岁,平均年龄(35.7±10.8)岁。其中发生在左踝关节的跟腱损伤20例,发生在右踝关节的跟腱损伤10例。
1.2 方法
CT扫描:CT扫描将辐射剂量设置为80kVp和140kPp,并在检查过程中实施瞬间切换,基本扫描参数为600mA,层厚和间隔都为5mm,容积CT剂量指数设置在18.25mGy。完成CT扫描后得到140kVp与80kVp的混合图像,进一步使用对应的分析软件进行后期处理,图像处理过程中将层厚设置为0.625mm,间距相同,最终完成图像处理操作得到CT检查结果。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引导患者采取仰卧位,检查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保持一致。具体检查设置为T1WI:TR/TE=497/30,T2WI:TR/TE=3600/100,TR/TE =4000 /30,T1WI:TR/TE=497/7,层厚和层距都为3mm,矩阵按照256*256设定。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结果
对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并确定患者跟腱损伤类型,损伤位置和程度。结果显示23例为外力导致闭合性跟腱撕裂,还有7例自发性慢性跟腱内局限撕裂,在23例闭合性跟腱撕裂患者中有13例为完全性撕裂,10例为不完全性撕裂。
2.2 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对比
CT检测准确率为72.5%,漏诊率为21.8%,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为92.8%,漏诊率7.2%,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结果主要特征
针对跟腱外伤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以准确判断各种损伤,其中完全跟腱撕裂主要表现为跟腱肌腱形态出现增粗,同时其形态变得不规整,而且跟腱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患者肌腱内部对应部位表现为混杂信号;不完全跟腱撕裂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表现为肌腱变粗,同时肌腱内部对应位置表现为局限性高信号,同时肌腱束内变得不规则,存在不同程度的毛糙。如果患者存在慢性跟腱内局限撕裂,其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表现为肌腱内细长,并呈现出连续高信号影,具备部位还会出现稍低信号。
3.讨论
跟腱由小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肌腱组成,又可以细分为跟腱跟骨结合部、跟腱部、跟腱肌肉结合部3部分,跟腱对人体的各项运动具有关键作用,尤其是当人们进行跑步、攀登等激烈运动时。导致跟腱外伤的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以直接撞击损伤以及运动损伤最为常见。当患者跟腱发生损伤,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具体包括严重的疼痛,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踝关节的活动功能,最终使得患者难以有效完成日常活动,这无疑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临床上针对跟腱外伤的诊断技术较多,比较常用的包括超市、核磁共振,以及CT检查等。近年来核磁共振在跟腱外伤的检查诊断得到广泛应用,核磁共振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针对组织器官的形态学进行检查并显示,还可以准确提供对应器官的组织化学信息,这些优势使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检查某些病理改变过程中可以达到高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独特价值。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腱外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然后将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手术结果证实30例患者都存在跟腱外伤,其中23例为外力导致闭合性跟腱撕裂,还有7例自发性慢性跟腱内局限撕裂。CT检测准确率为72.5%,漏诊率为21.8%,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为92.8%,漏诊率7.2%,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针对跟腱外伤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以准确判断各种损伤,其中完全跟腱撕裂主要表现为跟腱肌腱形态出现增粗,同时其形态变得不规整,而且跟腱肌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患者肌腱内部对应部位表现为混杂信号;不完全跟腱撕裂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表现为肌腱变粗。这说明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诊断跟腱外伤患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风莲,张洪.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2014(6):46-48.
[2]张健.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4):54-55.
[3]冯光耀.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 当代医学,2017,23(1):45-47.
[4]高玉泉,郭廷贞,郭锡城,等.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跟腱损伤中的诊断意义[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7):126-126.
论文作者:吕文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跟腱论文; 患者论文; 外伤论文; 肌腱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技术论文; 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