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市医院内分泌科 ;河北 平泉 067500)
【摘 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0例患者为研究组,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的20例患者为参照组,最后将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进行统计,同时比对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情况。结果: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的SDNN、SDANN、RMSSD和PNN50等指标,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和IV值,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以将其临床特征检测出,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21-01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指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但是经心电图检查后T波有明显降低,ST段出现以下特征,如:压低、倒置和平坦等[1]。临床既往的诊断方法以常规心电图为主,但是具有一定的难度,且诊断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临床逐渐引入动态心电图诊断,该方法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不同时段的心电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临床疾病的确诊和病情判定奠定良好基础[2]。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一年(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对其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价值进行探究。
1 对象与方法
1.1基础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冠心病患者4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依据检查方法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研究和参照两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5例、5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统计后为(62.14士6.30)岁,病程均在1年至3年之间不等。参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3例、7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统计后为(61.48士6.46)岁。在统计软件SPSS19.0中将研究组和参照组冠心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输入,组间差异未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剔除标准[3]
入选依据:患者的疾病与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和国际心脏病学会的诊断标准相符;并签署同意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剔除依据:患者伴有房颤和重度贫血;患者电解质异常严重;伴有心脏瓣膜病和预激综合征;伴有低钾血症和心肌炎。
3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且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冠状动脉出现阻塞或狭窄,心肌细胞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心绞痛发生率。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指出现心肌缺血后主观症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现象。通常情况下,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缺乏典型性和特异性,多数患者在剧烈活动后会引发心悸,甚至会引发心源性猝死,临床上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称之为隐匿性冠心病。
现阶段,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成为冠心病的防治重点,较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具有多种优势,如:24小时内可以将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连续记录,同时具有便捷的操作、无创和较大的记录信息量等优势,因此该诊断方法在心电信息检测和心脏功能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常伴有相应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病变程度不同,因而患者的耐受力不同。临床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会发生突变性的心肌绞痛或者是心肌梗死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效检测出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既往的诊断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为主,但是该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和较高的成本,同时具有较高的辐射剂量,多数患者不易接受。冠心病的诊断方法以心电图为主,通过对患者ST波段变化严密观察对疾病做出判断。既往采用的常规心电图具有较短的记录时间,心肌缺血的动态变化无法充分体现,在无症状时会增加诊断难度,从而提升漏诊率。动态心电图具有多种优势,其不仅具有较长的记录时间,同时可以将患者ST波段异常充分体现,还可以有效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缺血情况,从而使漏诊率显著降低。
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比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对后数据结果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是由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发病期间会产生兴奋,增强心肌应激性的同时使心室颤动阈值显著降低,从而有效保护缺血心肌。另外,从研究组和参照组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和IV值,后者优于前者,上述结果充分说明了动态心电图较比常规心电图更具优势。
综上总结,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以将其临床特征检测出,同时可以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进行评估,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黄小莲,兰晓华. 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2039-2041.
[2]代少华,陈浩刚,梁翠娟,陈艺英,陈惠颜.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2):37-39.
[3]王月文,王婷. 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01):61-62.
论文作者:邓素美,刘会坡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心肌论文; 心电图论文; 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无症状论文; 动态论文; 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