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事业单位专用设备标准化管理论文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事业单位专用设备标准化管理

韦晓晴 袁璐

摘 要: 本文调查发现事业单位的专用设备管理存在缺乏中长期规划、数量和功能不足、共享效率低下、资产处置不当等问题,因此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提出建立专用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构筑管理决策体系等管控举措。

关键词: 事业单位;专用设备;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

2018年1月,《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的意见》发布,促进了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常委会首次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年度综合报告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这表明我国对国有资产管理愈发重视,不断在推动资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在这一制度化进程中,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也愈发重要。在事业单位中,专用设备是指由单位占有、使用,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专门用于行业相关业务,具有专门性能和用途的设备,适用于固定资产国家分类代码(2010),涉及教学仪器、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医疗器械等,专业技术性强、设备形态规格复杂,与通用设备相比更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资产较易出现潜在损失,继而降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因此,对其进行单独的研究可以引导事业单位重视资产标准化管理,确保资产配置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垃圾热值:在垃圾热值高时,焚烧炉内烟温高,烟气再循环可降低炉内温度,抑制NOx生成的同时不影响垃圾的充分燃烧。因此,垃圾热值高的项目适宜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垃圾热值低时,焚烧炉内温度相对较低,采用烟气再循环将进一步降低炉温,可能导致燃烧不充分,且增加二恶英类、CO等污染物浓度。因此,垃圾热值低的项目需首先考虑保证焚烧炉内温度达到850℃、停留2 s的要求,需慎重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

一、事业单位专用设备管理难点分析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建立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在本文所构建的资产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专用设备全生命周期可分为资产购置、配置、使用和处置环节。通过对专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事业单位可以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控制,掌握专用设备的全面信息,满足不断变化的管理需要。但专用设备在这一过程中的管理仍存在许多的难点问题。

信度分析主要用来评价测量结果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程度。本文采用α信度系数法,来验证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见表4)。本研究整个量表的α信度系数为0.924,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各个变量的α系数均大于0.6,说明收集到的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

(一)资产购置缺乏中长期规划

部分事业单位设置了专门的资产配置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单独管理,而这割裂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在资产管理的首要环节忽视了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因为该专门机构对下属各部门间的专用设备具体情况了解并不充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无法精准判断,较难在前期就结合技术、功能、区域和业务的不同来决定专用设备的增量与否。此外,专用设备购置规划和单位年度资产预算配置结合度低,对预算的审核单一依赖财政收入状况,只有较少部分参考资产配置标准,缺乏灵活性与科学性,在资产管理的“入口”处便为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埋下隐患。

(二)资产配置的数量和功能不足

通常而言,不必强制达到项目中确定的专用设备配置标准,因为该标准代表的是配置的上限,需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财力状况,本着“必要、实用、节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闲置、避免浪费,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和财政资金效益。

(三)资产使用共享效率低下

各单位都有独立的设备管理系统,使单位之间的管理被割裂开来。各单位关注自己拥有和需要的设备,而对其他单位的设备性能及功能指标缺乏有效沟通与了解,导致各单位之间缺乏沟通,设备共享程度较低。如:一些项目少、精度高、投入大的专用大型设备存在使用频率低、创造效益小、维保成本高,且系统内重复购置的情形。

(四)资产处置管理混乱

事业单位对资产监管的重点在于资产处置时的审批,具体包括产权登记、核实资产等环节,并没有在资产的全生命周期都实现有力的监督。资产在处置后,常常会出现某一设备在账面上已被清理,但实物还留在事业单位内部的状况。

二、事业单位专用设备标准化管理原则

专用设备的购置不仅要基于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还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水平提升对设备提出的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发展迅速,总量增长快,人们对设备安全维护意识也日益增强,这些都对资产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着力巩固现有设备管理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新产品、新技术和新领域对技术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在资产购置时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一)财权事权和预算管理相统一

如图3所示,a1、b1、c1分别代表铝源为硝酸铝、偏铝酸钠和氯化铝合成13X分子筛的XRD谱图。结果表明:三种铝源均能够合成出13X分子筛,然而偏铝酸钠作为铝源比氯化铝和硝酸铝更好一些。这一现象主要由于偏铝酸钠在水溶液中直接以偏铝酸根离子形式存在,能够迅速参与硅铝酸根离子的聚合反应;相比之下,溶液中铝离子或配位的铝离子要经过转型后才能形成偏铝酸根离子,并参与聚合反应,但反应缓慢,形成的晶种数量较少,这是13X分子筛衍射峰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

(二)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鉴于当前事业单位专用设备管理存在以上问题,因此需要对其实施标准化管理。具体而言,在专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总体上实现“保障履职、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的管理目标,实现国有资产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强化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处置的统筹。

(三)共性与个性相适应

国有资产向人大报告的要求迫使事业单位核清家底,这需要和单位内部价值管理、预算管理相结合,合理确定资产价值,尤其存在较多价值大、高精尖的专用设备的事业单位,为实现成本最小化,要在购置、使用、报废等环节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需求与政策相协调

统一的标准有利于资产的配置与管理,如A单位配备了国际先进的条码检测设备,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条码检测和设备的一致性测试。但是,也不可“一刀切”。在配置过程中,除了一些常规、必备的设备之外,还应结合各地区的特色,充分考虑到各大单位的实际需求,配置专用设备,以提高业务能力,改善技术水平。

(五)实用性与保障性并重

目前事业单位的专用设备比例较小,配置数量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日常工作和业务增长的需求;专用设备性能低,跟不上设备换代和技术更新的步伐。这会导致增量资产和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资产配置数量不足、性能滞后,影响单位业务活动的开展并阻碍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高精尖的大型专用设备,价格昂贵、配件繁杂,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后,设备整体可能得到了较好地维护和保养,但一些小零件会损坏或缺失,如果没有准备可替换的零配件,就无法及时进行维修。因此,在购置大型设备时一并备好相应零配件的备件,既能节约资产配置成本、提高使用效率,也能延长专用设备的使用年限。

根据国家有关财税体制改革要求,要构建财权和事权相一致的管理体制。专用设备配置标准要与部门预算相结合,以提高行业管理部门预算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因此,在构建专用设备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坚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提高管理部门专用设备管理水平。

三、事业单位专用设备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的举措

(一)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其次,加强事业单位专用设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资产购买与使用部门的系统对接,努力实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资产占有单位对专用设备的动态监管,从而使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能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专用设备的相关信息,将数据的存储、处理、使用和专用设备的配置、使用、处置全生命周期相结合,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整合、集成专用设备的各类信息,优化配置、共享共用,注重于提高专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浪费现象。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平台,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与制度转变为数字化的管理程序,全面开展资产配置申报、专用设备有偿使用、资产全过程审核、专用设备处置的网上审批流程,实现纸质与网络的同步审批,切实推动资产配置标准在预算审核中的应用,提高行业专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首先,树立起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在员工考核时,可以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也可以在员工培训时,对专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进行宣传贯彻。此外,明确各单位的分工合作,清楚了解设备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以及自身所需承担的责任。

(二)以资产全生命周期为路径,构筑管理决策体系

图/包仁泉

第一,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专用设备要依据规定的任务制定购置数量标准,而后,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列入每年设备专项经费预算。具体应符合以下要求:首先,专用设备配置和需要履行的职能应相互匹配。即专用设备的数量与性能要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履职尽责的需要,但不能忽视采购成本,随意增加购置数量或盲目追求高档次,导致专用设备的闲置浪费。其次,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优化资产组合,实现资产结构的升级。从事业单位实际状况出发,考虑存量专用设备的作用,编制资产购置规划,合理配置。最后,坚守勤俭节约、从严控制的原则。购置专用设备,从严控制设备的规模,避免重复购买;在能够保证设备品质、功能的先进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

第二,资产配置需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为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共享程度,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通知和指导意见,对资产配置提出了要求,但对于专用设备配置的管理情况,还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文件出台。而且已有的关于设备配置管理方面的政策文件并不能满足当前专用设备的管理需要。因此,应加快出台各种专用设备配置方面的政策文件,如特种设备、检验设备等检验检测方面,应对各类检测仪器设备和大型重要先进设备的配置进行详细的配置标准说明,使设备在促进检验水平稳步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一幕幕发生在9月27日青州市谭坊镇人大专题询问会现场。这场“面对面,一问一答”的‘考试’,‘考官’是谭坊镇的28名人大代表,‘考生’是谭坊镇政府与教育部门、部分学校负责人,双方围绕镇教育工作针锋相对、你问我答,问出了谭坊教育的不足,答出了谭坊教育的明天。

第三,资产使用规范化。为提高专用设备的使用效能,规范设备的保管、保养、使用,确保服务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在积极向有关部门提请完善设备配置和更新标准的基础上,应严格按照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专用设备配置的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各类专用设备的使用监督和管理,明确专用设备配置的日常使用、保管的责任、义务,以及对设备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考核要求。在设备陆续配置到位后,应结合设备使用年限、技术状况等,建立设备日常运行维护经费预算标准,并争取加大专用设备运输维护费用预算投入,为专用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第四,资产处置流程规范和透明。处置前明确资产的折旧年限、残值率等基本情况,确保残值及时收回;处置时需重点关注资产处置原因的合理性,再填写审批表,经相关责任人审批后才能进行处置。若是涉及某些高精尖设备还要由专业人员鉴定确认,以实现资产处置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1)交流输入,无备电:采取就近接入市电的直接供电方式。这种方式最简单,适合对网络质量要求不高,同时信号源为交流输入的场景。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

[2]刘璐璐.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创新及建议[J].财会研究,2016,(11):34-36.

[3]王力.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7,(12):50-51.

中图分类号: F29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 1003-286X(2019)17-0060-03

基金项目: 财政部全国会计科研课题(2015KJB009);“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财经发展重点项目(17SCA-02);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19_0480)

作者简介: 韦晓晴,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江苏省会计领军人才;袁 璐,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刘霁

标签:;  ;  ;  ;  ;  ;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事业单位专用设备标准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