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熊猫的尾巴
12月1日上午,我出示了一节美术公开课《画熊猫》。上课的前5分钟,我播放了课前精心截选的一段有大熊猫玩耍、跑步、爬树、吃东西等活动的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熊猫。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看得很认真。接下来,在学习动态熊猫的绘画时,我又示范了两种动态的熊猫的画法,课堂进行得非常顺利。这时,意料之外地有一名学生问:“老师,你怎么没把熊猫的尾巴画上?”“熊猫有尾巴吗?”我反问。“有啊!”这名学生紧跟了一句。一瞬间,所有我见过的熊猫屁股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隐隐约约,印象中熊猫好象是有尾巴,很短小,而且确实没有把熊猫尾巴画上去的。于是我说:“熊猫的尾巴很小,贴在屁股后面,一般看不到,不用画。而且给它画上尾巴也不好看啊!”“好看啊。”不料这名学生又紧跟了一句。公开课上环节紧凑,不能耽误太长时间。我不禁有点烦了,就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不画,画熊猫不画尾巴。”就这样,这名同学没再说话,接下来的课顺利上完了。
课后反思课上的这一幕,我不禁自问:熊猫到底有尾巴吗?坐在电脑前,我再次打开上课时向学生播放的那一段短片。这次吃惊地看到,这短短几分钟的短片里竟然有好几个镜头清楚地记录了熊猫的尾巴:白色的,象一个倒三角形宽而短地盖在屁股后面。回想上课前,从网上下载了“熊猫短片”之后,我也粗略地浏览了几遍,但只注意了熊猫的活动与动态变化,并没有过多地观察就截选了这一段视频。为什么要讲熊猫的画法,自己还没有完全搞清大熊猫的身体结构和形态特点,仅凭着自己一丁点儿的经验,就想当然地上了课。如果当时我把短片再播放一次,让学生认真找一找熊猫的尾巴,观察熊猫尾巴的特点。告诉他们:因为熊猫的尾巴很小,贴在屁股后面,又是白色的与身体同色不醒目,大多数情况下又看不到它,所以在绘画时才把尾巴省略不画。这样学生既能心服口服地接受又进一步观察了熊猫,还增长了知识,效果不是更好吗?而不是如此粗率和简单地把这个问题处理掉。
我们一直在说,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相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可是当学生真的发问时,我给予他们的仍是心中潜伏的师道尊严,自己却当仁不让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作为老师应该真正地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它的主人——我们的学生。
二、二次画熊猫
12月7日我继续出示了公开课《画熊猫》的第二课时,继上一节课之后,继续学习熊猫另外两种动态的画法。课后,我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反思了本堂课。
从学生的角度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都得到了较好的调动,表现得非常不错,在播放熊猫的自我介绍和动态短片之前我都进行了铺垫,向学生提出要求:比听力、比眼力,看完之后要说出关于熊猫的常识和做过的动作。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感到他们确实是认真听、认真看了。熊猫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比例与上课时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并且绘画的方法步骤和位置的把握明显比上一节课熟练了很多。我留给学生绘画的这段时间,A组学生画完2只熊猫是很轻松的,B组学生画完1只熊猫也很轻松,不过我还是以画2只熊猫的要求统一要求AB两组。从最后作业来看,B组学生也画出了2只熊猫,1名学生没能涂完颜色。C组学生由于造型能力差,自信心也低,总是要擦了再画,速度就慢了。通常需要在老师的辅助下或者与同桌的合作下才能完成。不过在这一节课上C组中有2名学生独立完成了画出1只熊猫的要求。
从教师的角度反思:我纠正了上一课的错误,让学生找出有熊猫尾巴的镜头,观察尾巴的颜色、形状,又观察熊猫嘴的颜色,由学生讨论为什么不画熊猫的尾巴和嘴,得出结论:白色的,被概括省略了。在作范画时,我利用电脑上的绘画软件来示范,这种方法比在黑板上做范画显然更直观、更形象、更有吸引力,效果也就更好。
从我的教学设计来看,我这一节课的结构应该是比较的简单、清晰、实用。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说、多练。课上完之后,回头再看,对学生的调动和关注还是不够,尤其是对C组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上一部分学生比较活跃,而我也较多地关注了他们,我感觉课堂的主人是他们。而另一部分学生被遗忘在角落里,我没有时间关注。好几次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我的眼神还停在电脑的光标上,忙着在各个窗口、按钮之间操作、切换,难免有华而不实之感。
就在前几天,我有幸观摩了我区美术教研员老师的课,不由得拿来与之比较。我反复推敲了教研员老师的课,希望能有所借鉴。不过他上的是一节工艺制作课,我是一节绘画课,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东西没有,唯一能借鉴来的就是他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思想。与美术优质课评比中老师们花样百出、让人目不暇接的教学相比,教研员老师的课确实没有想象的那么耀眼。尽管课后教研员老师谦虚地说由于长期不进课堂确实是眼高手低了,而当我在仔细推敲过教研员老师的课之后,我不免叹服:我们这位美术教研员的出手细毫不低。我对他的课的评价概括为:将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毫不张扬的教学挥洒得淋漓尽致,淡定而从容。
相比之下,更觉得与教研员老师朴实无华、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的境界相差很远。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并不是说一说就能做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提高。
论文作者:马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熊猫论文; 学生论文; 尾巴论文; 课堂论文; 老师论文; 教研员论文; 一句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