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体育三部分结构及其运作要点_体育功能论文

再论体育三部分结构及其运作要点_体育功能论文

重谈体育事业三分结构及其运作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点论文,体育事业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2)03-0001-02

1 既往纠偏

建国数10年间,体育事业已逐步形成“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这样一个三分之说,且这种说法已广为认可,并别无他择地成为我国第一部体育法的立法框格,但正如许多高层领导和专家学者所言,这部历经8年之久、通过百余次大改中改的法典并非完美无缺,随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深化,迟迟早早还将对之进行修缮甚做较大变革。如今即可清晰得识:“学校体育”,特指一个社会单元内的体育;“竞技体育”,泛指那些具有竞争性质的体育;“社会体育”,则已然含括了学校体育,即便是人为地专一赋予其社区市民体育的内涵,但谁也无法否认,社会体育中一向不乏禀赋竞争性质的体育;进而言之,“学校体育”中也弥撒着大量的竞争性质,“竞技体育”也不光是技能竞争,至少还有体能竞争和战能竞争。显然,若用逻辑规则稍加审视,以往的三分之说是经不住推敲的。

由于对基本结构的认识存在败点,各分系统的常规运作往往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且以目前的三分之说而论,学校体育究应如何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健康教育思想浑然融汇并见诸筹措,似乎还停留于相当初级阶段;竞技体育在运动员选材、人的整体训练和机体微观部件质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有效统合那些机能潜力已被高度激发的优秀选手的生活、训练和竞赛方面,应该说始终缺乏成熟或成型的专门机制,这就无从确保竞技体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正比关联;社会体育与医疗保健、消遣娱乐等赋闲活动则基本上被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体育保持其体育本色并发挥其独特功能,而且由于无法真正检验其体育活动之后效,也将不利于切实扭转传统社会责贬体育的种种偏见。

以往将体育事业鼎立三分,当然有其特定的合理界面,但正是因为“三分之说”具有对象实存性、界标清晰性以及便捷实用性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点,所以人们竟长期忽略了“三分之说”的术语规范,而缺乏严格规范的术语使用,无一例外地必然暴露出其认知体系上的固有破绽。例如,尽管体育事业的分类方式可以有多种,但在同一个分类体系中是必须遵循同一分类标准的,而作为用于指导全国体育工作的那一种分类,更是不应将大概念与其下位概念相混淆、把单元用语与性质用语相并联,这是事实体育学科能否成熟起来并挺拔耸立于社会学科之林的基石性问题,岂能简单地解释为俗成习惯?再如,尽管“三分之说”相当优越,但这不应成为忽略甚至排斥其它多种分类学说的思想羁绊;体育世界多彩多维,多种分类学说的并存争荣,只会有助于全面展现体育图景的方方圆圆。诚鉴于此,我们历久斟酌三分鼎立的分类术语,试以体育活动的单元领域为分类准则,并(暂时)分别称之社区体育、学校体育、职团体育。由于明确了活动领域,相应的体育群体也就不难一语点明,而将活动领域和体育群体互联论说,定然会增强理论研究和工作指导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在此三分结构体系之外,其实还有与三分之说线缕相联的多重一分为二的体育事业分类方案。如以余暇性质而分类,三元结构可一分为二,学校体育和职团体育属社会余暇,社区体育属个人余暇;若以运动目的而分类,显然,各分系统都有健身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活动与理念;再以竞技水平来分类,则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在低端,职团体育在峰巅。

2 新说要点

2.1 关于职团体育

在世界体坛竞争日趋激烈且激烈程度有增无减的形势下,仅仅凭靠有效的选材和物理水平的训练则必然会落伍,任何一个力争上游的职团体育群体都必须在充分挖掘人体潜能和助推消除疲劳并加速恢复方面狠下功夫;而那些体能潜力被极度调动甚而濒及人类生理极限的精英选手,又必然会面临其自身的免疫危机、伤残危机、生命危机乃至社会生存危机;同时,在他们眼前还会出现金钱诱惑、物色诱惑、投机诱惑以及过早功成身退的诱惑。对于他们,如果没有一种坚实的信仰体系的融贯与支撑,那么,愚昧迷信、消极巫术、贪婪狂肆等人类的种种劣根就将趁虚植入,恣睢侵凌,直至把人拖垮;由于思想贫乏,信仰虚浮,一些精英选手及其教头还会盲目地把某些有助于疲劳的消除和体能的恢复的运动营养等科学手段,当成投机取巧的灵丹妙药,结果不仅被科学双刃剑自伤其身,而且制造出体坛丑闻。所以,为高水平运动员群体创制一个既具哲理高度又易于渐进领悟的理论训导方案,用以指引他们学习和修养,协同他们树起健康的理想,激发他们追求崇高的信仰,应是训练系统迫急需要弥补的一大空挡。

初步设计,职团体育系统的激励机制可分为三个层次。在表层,主要用薪金发放作为激励手段。这里重要的不在于薪金的绝对数额,而在于薪金发放的背景和时机。在中层,主要用阵容角色任免作为激励手段。这是训练常规运作方面的事情,此间,动态的能级变易既是激励的结果也是激励的依凭。在深层,主要用信仰启蒙作为激励手段。人生天然具有信仰需要,但有信仰需要未必自发地有信仰目标,而且,即便有了信仰目标,那目标也未必适足崇高,这就涉及职团体育群域内信仰体系的建造。由于信仰问题位居激励机制的深层,所以建造信仰体系的环节在理论训导方案中最重要。我们讲创制、讲建造,就是意欲表明,这里的信仰启蒙不同于传统的理想说教。讲信仰就是勇于放弃许多近前名利的轻取,就是甘愿牺牲许多常人无不珍爱的个体所据,而这种精神变物质的力量焕发,仅靠晓之以理显然不够,还要靠晓之以利与力,甚至要靠晓之以弊。国外的宗教体系为运动员的信仰确立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我国目前虽以无神论为主体,但无人不害怕诅咒而追求吉利,这其实正是建造信仰体系的重要契机,我们不应因噎废食而将之遗弃。信仰体系的建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该过程必然随伴着不断深化的广义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有所困顿,在学习中则会感悟人生的真谛,学习与实践交织着前行,便共同铸就起职团体育的信仰体系。禀赋崇高而坚定信仰的运动员,更容易在训练和比赛中成为主力,而主力选手当然会享有一流的待遇,所谓三个层次的运作在高度协调时便高度合一。

2.2 关于学校体育

学校开展活动性身体操练的历史,可以追溯得相当久远,卢梭、洛克、夸美纽斯、柏拉图等教育大师,都曾倡导通过运动而使体魄强健;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体育其事,仅应以学校当局正式设置体育课的时刻为起点,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以体育内容为课程中介的教学活动势必占用宝贵的学校时间。学校当局为什么会允许在学校时间开设体育课,那肯定是因为体育课上也有可以传习的知识内涵。体育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尽相同,其根本差异只在于知识形态的不同表现:其他学科的知识一般属于认知性知识,而体育学科的主体知识具有操作性特点。操作性知识通常可称之运动技术,运动技术传习则正是学校体育运行的基础。运动技术传习的正常结果是学会了技术而形成了技能,在反复学练运动技术的背景下预示着相应技能的形成。由于能力与素质都是运作条件且均处潜在状态,故而应该说“能力”与“素质”的内涵十分接近且可以代换指称。

依之推导,在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应从运动技能培训方面与其他各门课程教学相互协同,而不应再去极力膨胀目标结果反倒使庞大的目标屡屡落空。遗憾的是,由于学校体育自身的辨识水平始终未能提升到社会认可的应有高度,遂致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之争长期不解而人们却毫无自警。近年来随素质教育思想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大,从学校体育的外部已经发出尽快明辨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恰致力点并认真运作起来的强烈呼声。学校体育系统应当积极应对,不要放弃本份而误入陷阱。学校体育应当尽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起责任,但学校体育必须在正视自身功能局限方面保持清醒。学校体育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系统的独特功能,为学生提供合理有序的运动技术教学并使他们的学练活动持之以恒。可以说,学校体育只有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方面真正有所进展,方可论及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与其它系统之间的相互协同,并使自身成为整个国家体育承上启下、据近致远的中锋。

2.3 关于社区体育

体育,原起自余暇。个人有余暇,便产生“绅士”户外运动,社会有余暇,方出现职业运动员“工种”。个人余暇往往是以消遣娱乐为初衷,并以无可自控地参赛竞标为光荣。而一旦进入竞争领域,靠个人余暇就显得投入不足,众人相互攀比着不断地增大用时比重,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必须首先得到保证,于是社会余暇便强力介入,可又只能赋予少数最具天赋的体育精英。由于遗传因素和外部条件所限,广大民众只能在个人余暇时间从事体育活动。不过,近年来我国出台全民健身计划,意欲将社区居民的个人余暇体育也纳入社会扶持的公益事业中;但由于地域广、人口众、家庭薄等许多因素制约,我国社区体育目前仍处于宣传鼓动状态却艰于启动。在起步初期,应认真借鉴相关领域和其他学科的经验成果,许多基本理论问题需要尽快澄清。

例如,社区体育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业内人士和广大参与者都应当好好思考的问题。社区体育是为居民提供健身手段吗?如果说是,那么,这种健身手段与医疗卫生手段及活动性娱乐手段之间究竟有没有区别?如果说有,那区别究竟何在?如果说没有区别,那社区体育还有没有存在或单称的必要?如果说社区体育并非仅为居民提供健身手段,那它自身系统另有什么独特的目标追求?这又涉及体育本质问题的认识与研究……。我们认为,与职团体育和学校体育一样,社区体育也必须确立自身系统运作的目标体系,这目标体系又必须以体能的增强或积极性保持的指数为基本参量,从而使广大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时都能有所希翼,有希冀便会有行动的自觉,终身体育的倡导便可望落实于这一环节。确立了目标体系还将有助于社区体育的层层管理。对照预设目标进行检查调控,也使得体育人口抽样统计结果更加言之有据。再如,社区体育究竟有什么特点?其答案显然不应是将学校体育或职团体育的诸多特点重复一遍。社区体育还应有自身功能系统,其中是不是应有体育精神质素的贯穿?总之,社区体育往往说起来悦耳,但若真收实效却绝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或许在社区体育方面,确应先做基本认识上的铺垫。

2.4 关于思想主线

再说三分结构各分系统独自运作的共同思想主线。单从体育群域(体育群体及其活动领域的概称)的数量对比来看,社区体育最多最广,学校体育次之,职团体育几乎微不足道;但若从深刻体现体育活动的本质特征方面来看,则应以职团体育为最,学校体育与之相差甚远,社区体育更是遥居尾端。由之而论,职团体育堪称整个体育的龙头先导,职团体育那曾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速度、高度、远度和难度,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迟早都将成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普及所属。所以,毋庸讳言,用高水平体育群域的运作思想去参与指导各体育群域的体育工作,将具有纳举目张般的现实功能放大效应和长远后效聚存意义,同时,三大体育群域的殊导轮盘也将真正协调运转。

标签:;  ;  

再论体育三部分结构及其运作要点_体育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