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观察论文_李丽

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观察论文_李丽

李丽

(河南省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河南荥阳 450100)

【摘要】目的:对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华法林治疗,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均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患者口服华法林药物起始剂量2.5mg,维持药物剂量1.25~3.25mg;INR达标时间7~14d,稳定值为1.5~2.5,INR维持时间12~28d,最大值为6.92;无一例患者发生出血。结论:指导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过程中,定期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水平进行检查,并适时调整药物应用剂量,密切观察患者出血、病情,能够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房颤;华法林;护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69-02

华法林为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对于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但应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发生出血,因此,为保障治疗效果,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实施有效护理。本组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60例应用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WHO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等确诊。其中,包括3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小65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69.2±3.1)岁;合并症:16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心脏病,10例合并高血脂,15例合并其他疾病;排除伴有抗凝禁忌症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首先了解患者病史,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史、血小板、肝肾功能、凝血酶原等指标;依据患者病情,指导其口服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14;2.5mg),患者起始应用计量为每日2.5mg,服药5d后,于清晨抽取患者2mL静脉血,应用枸橼酸钠抗凝治疗,并对患者的INP进行检测;隔天复查,将INP水平作为标准,对华法林应用剂量进行随时调整;如患者的INR值>2.5,则患者减少华法林药物应用剂量,减少约四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继续指导患者用药;如患者的INR值<2.5,则不需要调整患者华法林应用计量,继续按照原来剂量服药。

1.3 护理方法

本组60例房颤患者主要实施心理护理、抽取血标本护理、观察病情、观察药物相互作用、监测凝血酶原等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心理护理 房颤患者行华法林治疗过程中,由于疗程较长,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服药,且还要定期到医院对凝血酶原指标进行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患者怕麻烦,进而不能长期坚持治疗,导致出现严重后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详细、耐心的对患者讲解华法林药物的应用作用、目的、重要性,并使患者了解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擅自停药或者增多、减少药物剂量的不良后果,旨在最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

1.3.2抽取血标本护理 抽取患者血标本时,为保证抽血顺利、检测结果准确,尽量缩短抽取时间。抽取患者血液标本后,立刻将抽取的血标本注入到专用试管内,加入抗凝剂,充分混合均匀,禁止剧烈振荡,有效避免发生溶血;另外,注意保证血标本剂量,尽量在半小时内送往检验,有效避免发生溶血。

1.3.3观察病情 指导房颤患者用药前,首先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史,并密切观察血小板数量、肝肾功能、凝血酶原等指标;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检查是否存在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皮肤瘀斑以及静脉注射部位出血等情况,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等,防止发生颅内出血;对女性患者,则要观察月经量变化情况。

1.3.4观察药物相互作用 对药物相互作用进行观察了解,如应用华法林治疗时,与甲磺丁脲、奎尼丁等药物联合应用时,能够与血浆结合蛋白部位产生竞争,进而增强血浓度和药效;华法林与肝药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如甲硝唑、氯霉素、西咪替丁以及乙胺碘呋酮等药物,能够有效增高血浓度,给本品代谢产生抑制,并最终延长t1/2;华法林和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能够给肠道细菌产生抑制,减少维生素K的合成,增强抗凝作用;华法林与螺内酯、利福平、维生素K以及氯噻酮等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因此,指导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要避免和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如必须要和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则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凝血酶原等进行密切观察,并适当调整华法林药物应用计量,有效防止减弱抗凝血作用或者出血。

1.3.5监测凝血酶原 患者用药前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指标进行监测1次,用药3~5d后再进行1次监测;如凝血酶原值处于正常范围,则用药7~10d后再次进行检测;患者出院后,10~20d进行1次监测;如患者凝血酶原未处于正常范围,则要加大监测频率,如有必要,用药1~2d进行1次监测,直到其处于正常范围。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应用华法林的起始、维持剂量、INR达标、稳定时间以及最大值等指标进行记录观察,并观察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出血。

2.结果

本组研究中,患者口服华法林药物起始剂量2.5mg,将INR水平作为药物剂量调整标准,对华法林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华法林维持药物剂量1.25~3.25mg;INR达标时间7~14d,稳定值为1.5~2.5;INR维持时间12~28d,最大值为6.92。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出血。

3.讨论

房颤指的是心房颤动,为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如治疗不及时,会使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并导致发生栓塞、血栓等并发症,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3]。房颤患者具有心跳快、不规则的特点。有研究显示[4],年龄超过75岁的人群,房颤发病率大于10%;年龄超过80岁的人群,发病率大于7.5%,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房颤发病主要受到冠心病、高血压、肺动脉栓塞、慢性肺部疾病、心脏外科手术、水电解质、饮酒、代谢失衡、精神紧张、严重感染等方面因素影响,患者主要伴有眩晕、心悸、气短以及胸部不适等临床症状。

华法林属于一种香豆素类抗凝药物,能够给维生素K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避免环氧化物朝氢醌转变,能够进一步给凝血因子羧化作用产生抑制,并给血液凝固产生抑制,最终发挥出较好的抗凝血作用[5]。其属于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抗凝药物,患者用药过程中,做好相应护理,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水平,并加强患者病情、出血情况的检查,进而能够显著增强华法林疗效。

综上所述,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积极护理,能够取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缪丽云.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永久性房颤104例及护理分析[J].中国药业,2015,01(03):60-61.

[2]卢晓英,陈汝明,沈玉枝等.专业护理人员在心房颤动抗凝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1):786-790.

[3]周莹,王琳.出血危险度评分在房颤射频消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5,14(05):449-451.

[4]郭英,孙勇,邢杨波等.延伸护理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4,01(21):1811-1813.

[5]吴楠,顾晴,关玉霞等.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管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3):337-340.

论文作者:李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护理观察论文_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