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时,父母应该怎么做?_网络沉迷论文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时,父母应该怎么做?_网络沉迷论文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长论文,孩子论文,网络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社会,网络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网络。尤其在假期中,孩子不去上学,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上网、打游戏。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呢?让我们先听听山东茌平一中季卫华老师给家长的建议:那就是一句话,别让孩子粘在网上。下面三种方式,家长们不妨参照试用。

一、和孩子一起上网

网络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它比当年的电视、录像更迅猛、更快捷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家长应该学习、了解网络,担负起指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的责任,大胆地让孩子接触网络。

付女士是一个15岁女孩的母亲,她说,网络是孩子心灵的补偿,父母要理解他们的乐趣。我支持孩子在网上跟朋友交流,有时在她的“允许”下我还参与他们的聊天。我发现他们聊得最多的是一些发生在学校里的趣事或喜爱的歌曲,互发短信息、小笑话等。他们也讨论习题的解法,有时,免不了为“做不完”的作业、受了来自老师(同学)的委屈发点牢骚。我挺理解孩子的,他们平时在学校,学习压力重,不可能经常和同学交流感受,加上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以学习为主,使孩子的生活圈子无形中缩小了许多。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没有同龄伙伴可以交心,父母又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网络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心灵的补偿,在那里,他们可以和朋友交流,倾诉烦恼,分享喜悦。我支持孩子适度、正当地上网。

一个14岁孩子的父亲叶先生说:我支持我的孩子上网,并和她一起学习上网。我女儿刚上初中,学习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我们就一起在网上查资料,解决问题;有时也看新闻,玩些网上棋类游戏等。我们还一起安装了最新的“雅虎通”,通过语音系统与远方的朋友聊天。当然,我们也有约定:作业没完成不得上网,没有我的允许也不能上网。我和她一起在网络上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孩子一起使用电脑,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于女士的女儿10岁了,她说,我女儿是个小网迷,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喜欢看书的人可以成为书迷,喜欢上网当然也可以成为网迷。可是,网络世界里良莠并存,而孩子又无法明辨是非,令人担心。所以,我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使用电脑,尽量避免让孩子单独上网。这样一可以指导孩子正确上网,及时帮她解决问题,二可防止孩子学会了“人机对话”,却忘记了“人人对话”。我没有空时,就请来女儿的“偶像”——小表哥(我姐姐的孩子)陪她上网,并规定每次上网时间为35到45分钟,也就是学校里一节课的时间。女儿愿意接受,也能遵守约定按时下网。我相信,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始就设置规则,那么,以后她独立上网时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了。

二、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

家长不会反对孩子通过网络获得有益的知识,但孩子上网玩游戏往往没日没夜,使得人们一谈起网络,马上就想到“游戏、聊天、色情”,好像网络就是危害无穷的代名词,媒体也经常“告诫”学生要远离网络。这样,做家长的难免要忧心忡忡。

一位16岁男孩的母亲说,我家的孩子有段时间上网不到半夜12点、1点是不会上床睡觉的。这样对身体很有害,而且一旦到不健康的网站去,后果也很严重。我和他爸爸商量后就找他严肃地谈了几次,让孩子了解痴迷网络的危害,并告诉他要适度上网。同时,我们也进行一些技术控制:我们设置了密码,使得他只能在我们许可的范围和时间内上网;我们还通过“历史记录”经常了解孩子浏览了什么网站,去了多长时间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违规就要扣除一些上网时间作为惩罚。

钱先生是一位15岁男孩的父亲,他说: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关键看父母怎样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它。对孩子玩电脑、上网,我的态度是:既有自由,又有约束。学习需要时就用一下,不需要就不用。儿子小小年纪也有经济头脑,会根据每月提供给他的网卡的限额合理分配上网时间,不会太出格。家里的电脑我故意没装宽带,他觉得速度还不如学校的快,他就更愿意去学校和同学一起用电脑。在学校环境中有同龄人的隐性监督,学习电脑还是令人放心的。当然,我也和孩子约定,绝对不允许到网吧里去,否则严厉处罚。

三、做孩子畅游网络世界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交流的平台,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要让孩子科学地利用网络,他们需要来自成年人的正确指导。家长们不妨改变观点,亲自去体验网络世界,接受和了解网络,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伸出温暖的双手。

赵先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他说: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特别渴求新知识,网络世界里也有许多知识在等待着他们去汲取。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他们跨过“聊天+游戏”的坎,让他们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有一次,我10岁的女儿要编一张环保小报,我就鼓励她在电脑中编辑。我带她一起到网上查找环保小资料,下载环保图片,最后,出色地完成了作业。我还鼓励她将自己编写的小报变成“有声刊物”,并让她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远在北京的表哥。当她收到来自远方的称赞时,别提有多高兴了。

重庆的石太明老师给家长的建议是:

一、不能马上禁止孩子上网,特别是对那些已经上网成瘾很难自拔的孩子,不能硬性规定他(她)再也不许摸电脑,更不能打骂孩子,那样可能适得其反。逆反心理有可能使孩子干脆在网吧泡个够,逃课弃学,甚至离家出走。事实上爱上网的孩子可能还是比较聪明的学生,因为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中拥有电脑的孩子比没有电脑的学习成绩要好。

二、分析一下你的孩子的心理状况。他性格内向吗?平时是否喜欢独处?专家认为,那些性格内向、希望得到重视而又十分孤独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对学校环境不适应的孩子最容易上瘾。他会在网络游戏中寻求精神寄托,从游戏成绩中获取个人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应创造条件让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比如举办生日聚会,周末让孩子约其他同学一起出游等。

三、家长应检查自己的态度和方法。是否由于家庭管教过严,限制太多?或忙于工作事业,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是否平时说教太多,令他心烦?或采取了不当的惩罚办法,令他有了逆反心理?家庭的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孩子疏远家人、沉迷网吧。

四、可以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比如平时不给上网,只能周末上;或者平时也可以上,但得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每次上网不超过一个小时。

五、一定得让孩子认识到,在网上看到的东西并不都是真的。

六、告诉孩子不能与网上认识的人见面。网上的人鱼龙混杂,姓名地址不真实,见面后少年被骗,少女被奸、被拐现象已屡见不鲜。

七、教育孩子在网上与人交流时,跟平时待人接物一样,要有礼貌,不要说粗话和下流话。

八、定期检查孩子浏览过的网址、发出的和收到的电子邮件。

九、与孩子一起制订他的上网计划。这是父母与孩子处理关系时最理想的状态。很多孩子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他们的事情,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取得孩子的信任。

再听听心理咨询专家马志国先生的意见与建议——

近年来,在电子游戏的诱惑下,孩子们有的眼睛打近视了,有的背打驼了,有的学业打糟了,有的心灵打坏了。他们打飞了理想,打没了前途,以致走上了人生的歧途。心理咨询中,我时常看到一些家长泪流满面地诉说:帮我救救孩子吧!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该怎么办?

最根本的对策当然是加大社会综合治理的力度。实事求是地说,这方面的工作虽已初见成效,但还需要加大力度。但这是社会宏观方面的问题,从具体的家庭教育角度说,帮孩子摆脱网络游戏的诱惑的有效对策是什么呢?

对策之一:防患未然

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力之大,常常使孩子一旦靠近,就被勾住魂魄,难以解脱。事实上,一些孩子对游戏的迷恋,就是因为有了第一次。所以,防患于未然,努力避免孩子与游戏的最初接触,是家庭教育上的根本对策。

对策之二:及早救治

一旦发现孩子第一次走进网吧,家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时候,应该说还是把孩子拉回来的较好时机。因为刚刚第一次,孩子可能还没上瘾或瘾不大,用心理学上的话说,刚刚建立的神经联系还不稳固,较容易消退。这时,只要亡羊补牢的工作做到位,孩子也较容易向网络游戏告别。

对策之三:转移环境

如果孩子跟网络游戏已经“感情”很深了,又怎么办?

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个初二男孩对网络游戏着了迷,原本较好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整个生活一塌糊涂。老师和家长想了很多办法,都不灵。孩子的父母找到我十分无奈地说:“是办法都想了,您说咋办?我们想,实在没有办法就让他转学,转到他乡下一个亲戚家里去读书,那里没有网吧。不知这样好不好?”这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方法,我表示同意,并做了具体的指导。后来,这孩子不仅告别了网络游戏,而且各方面大变样,中考又以优异成绩考进他曾就读过的重点学校的高中部。

教育,不等于说教,常常需要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转学这一事件是这个男孩发生根本转变的契机。因为转学,客观上消除了刺激物,避免了游戏的诱惑,同时,由重点学校转到乡下普通学校这一现实,又深深触动了孩子的心灵。这都是单靠口头说教所不能奏效的。

对策之四:厌恶疗法

如果孩子已经瘾头很大,客观上又不能给他改变环境,又该怎么办呢?请看一位父亲的教子故事:

我的儿子13岁,刚读初中,迷上电子游戏已经3年了。为了让他不打游戏机,我们夫妻俩跟他“斗争”了3年。什么方法都用了,就是不管用。后来,受到一本书的启发,我和妻子商定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双休日,我对儿子说:“走,咱们到街上游戏机厅去。”儿子迷惑不解地望着我,看到我不容置疑的眼光,也就疑惑地跟我来到游戏机厅。

我拿10块钱买了一大把游戏“钱”,放到儿子面前说:“今天我来陪你玩游戏机,让你过回瘾。”

儿子又疑惑地望着我。

“去,去打呀!”我又命令似的说。

儿子见我态度坚决,就拿起“钱”上了游戏机。

喂“钱”开机,他两眼紧盯着屏幕,双手紧握操作杆,游戏节目开始了,儿子的确“功夫”不浅,“钱”没玩到一半就要吃中午饭了。此时,我妻子按计划出现了。她一是来给儿子送饭,二是来接我的班。儿子正玩得上瘾,一见有人送饭来,也没考虑是怎么回事,二下五除二吃完饭又上了游戏机。游戏机厅里的人都好奇地望着我们这一家三口,看得我和妻子浑身不自在。但为了孩子,我们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下午4点,我来接替妻子。这时儿子精神已没先前兴奋了,双手操作也迟钝了。到了5点钟,儿子好不容易把“钱”打完了,回头对我说:“爸,我不想打了。”没想到我又买了一大捧“钱”递了过去,严肃地说:“打,打完了再回去!”儿子站在那里不动,我又坚决地说:“不打完,别想回家!”儿子极不情愿地又上了游戏机。这一次,他只用两个多小时就把那一捧“钱”打完了,因为他已昏昏欲睡,双手也僵硬了。

他回过头见我又捧了一捧“钱”站在身后,便哀求说:“求求您,爸,我真不想打了,咱们回家去吧!”见他萎靡不振的样子,我也很是心疼,但为了让他彻底戒掉游戏机瘾,我还是坚决地说:“打,打完再回去。”这次,儿子没打一个小时,就瘫倒在游戏机上睡着了。妻子赶到,责备说:“还不赶快把孩子抱回家去。”

第二天,儿子睡了整整一天。

自此,儿子再也不沾电子游戏了。

这位父亲的做法有道理吗?有。心理治疗中为矫正某些不良行为,有一种厌恶疗法。其原理是把某种厌恶刺激与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新的条件反射来对抗原有的条件反射,以消除不良行为。如戒酒,在酒中加催吐剂,每次饮酒必吐,持续若干次,直到嗜酒者一见到酒就产生厌恶隋绪为止。在上面事例中,虽没有附加什么厌恶刺激,但孩子说“不想打了”之后,操作电子游戏的感觉已构成厌恶刺激,从而消除了操作动作与愉快感受之间的神经联系,也就抑制了不良行为。其实,无论孩子迷恋的是电子游戏还是网络游戏,这其中的道理都是相同的。不得已时,您也不妨试试此法,要注意的是厌恶刺激要到足够的程度。

标签:;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时,父母应该怎么做?_网络沉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