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论文_尹立成

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论文_尹立成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南京 2112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际成效。方法:根据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2例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每组患者共16人,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卒中;长期卧床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179-02ss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的多发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DVT主要源于患者静脉血流滞缓、静脉血液凝结,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怒张等[1]。本研究旨在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32例,均为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对照组16例患者,男6例,女10例;观察组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两组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2.2±4.3)岁;脑出血患者10例,脑梗死患者22例。两组患者均符合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等要求,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帮助患者及时给药、换药及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并拟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谨遵医嘱进行相应护理操作,包括预防性抗凝治疗、戒烟戒酒引导、观察血常规指标及手术切口等,并给予患者2h/次的翻身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干预,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实施心理康复治疗;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干预,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膝、踝、髋等关节舒缓运动,并配备拱桥运动、分腿运动共同锻炼;护理人员实施静脉护理,静脉用药时避免反复穿刺患者的受损血管,预防甘露醇相关刺激性药物的使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弹力袜护理,根据患者实际腿长、腿部周径来选择合适型号的弹力袜,并及时了解患者下肢血运状况;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实施气压治疗护理,于20~30min/次、1次/d的周期,及时调整患者气压;护理人员做好出院指导护理,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传授肢体按摩办法,并鼓励患者做好日常运动训练。

1.3 评定指标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依据患者是否出现双下肢肿胀、表浅静脉怒张等症状。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DVT及下肢肿痛的患者病例数。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3例,发病率为18.7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1例,发病率为6.25%。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血肿、患肢肿胀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血肿、患肢肿胀情况比较[n=16,n(%)]

组别 血肿 患肢肿胀

对照组5(31.25)7(43.75)

观察组2(12.5) 3(18.75)

χ23.9614.037

P<0.05

3.讨论

据临床治疗与护理报道,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脑卒中后5~7d,10~15d发生时间较少,且患者致死致残率极高[2]。长期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高于自主行动患者,约大于30~50个百分点,较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3]。结合本次研究内容,可知长期卧床较易造成患者血管壁薄弱、上下肢供血能力或心脏功能降低等情况,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锻炼护理、静脉护理、弹力袜护理、气压治疗护理、出院指导护理等方法,我院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率达到18.7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率仅为6.25%,干预护理成效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有效提升患者治疗质量。

3.1 术前护理干预

3.1.1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讲解DVT的影响因素(原因、症状、后果及预防),增强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概率;与患者家属紧密联系,帮助患者进行主动性肢体活动,辅助患者关节及血液流通;护理期间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情绪波动情况,主动展开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沟通与引导,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症倾向,从而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1]。

3.1.2心理疏导 面对悲观、焦虑等负面压力较大的患者,根据患者卧床情况、心理状态,想患者介绍相同病种的成功病理,有针对性地引导患者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关心患者,术前进行DVT知识宣教,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方案的认知水平,尽可能消除其思想压力。

3.1.3饮食护理 依据患者长期打流食的特性,部分患者日常饮食可匹配高蛋白、高纤维素及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谨慎避免食用肥肉、蛋黄、动物脑的饮食计划,做到每日少食多餐;引导患者日饮水量达到3000mL,保证身体充足的水分源,维持排便通畅,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功效[2]。

3.1.4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为主、家属及看护人员为辅,帮助患者定期进行下肢肌肉按摩,自膝关节及踝部展开主动伸展活动,每日3~5次、20min/次[3];对患者肢体髋、膝关节行外展、内收活动,达到关节最大活动范围,且每个动作持续5min为佳;每4h抬高患者肢体,上肢放置于支架、下肢抬高于床板,避免血液大量淤积。引导家属每日为患者行腹部按摩,使用中轻度力并有规律按压,5次为一组,按压间隔时间3~5s,每日按压4组为佳,协助患者顺利排便排尿[4]。

3.2 术后护理干预

3.2.1静脉保护 下肢穿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于上肢(3倍以上),严禁静脉穿刺(注射留置针)选择下肢静脉,杜绝同一血管连续穿刺、多次行穿刺术现象,起到降低血栓形成的目的;避免挑选刺激血管药物,所选药剂使用最小用量标准,并做好药物外渗预防工作。

3.2.2病情观察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双下肢颜色、肿胀及疼痛情况,及时测量双下肢周径大小(周径差不得大于0.5cm),并与患者皮肤温度变化做对比分析[5]。

3.2.3体位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并将肢体置于功能位;抬高双下肢20~30cm,于双膝至足跟处、腘窝处铺垫小型软枕,避免受压侧肢体血液不循环;翻身侧卧应错开上下膝关节,于双腿间隔垫铺软枕,注意双膝保暖事项,缓解静脉回流速度。

3.2.4药物及机械预防 依据医嘱要求,合理利用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做好DVT形成预防工作;必要应用机械装置,采用充气式裤腿泵、足底静脉泵等设备,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便于提升患者治疗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DVT病症,经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在护理期间,既要注重术前护理干预,也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术后护理干预,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钟素雯,梁素娥,骆雪琼.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04):179-180.

[2]林秀孟,陈妹,黄姱姱.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90-92.

[3]周丹.早期护理预防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3):571-572.

[4]苏吉亮,刘莉莉,纪慧,王加梅.气压治疗在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03):195-197.

[5]易亮,戎光,史大卓.舒血宁注射液预防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09):79-81.

论文作者:尹立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论文_尹立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