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在地球的顶端--安山街,“赤裸裸的人的典范”

爱情在地球的顶端--安山街,“赤裸裸的人的典范”

爱在地球之巅——记“赤心为民的典范”单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赤心论文,为民论文,典范论文,之巅论文,地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繁华的都市;西藏——寂苦的高原。面对如此巨大的环境反差,是什么力量支撑单杰历尽艰辛终不悔,在地球之巅一干就是28度春秋?

1969年2月,与单杰一同进藏的那批上海籍战士,整整1000人。 岁月悠悠,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已近半百。眼看着998 位同乡战友先后回到了上海,单杰也曾有过离开西藏的念头。更何况,远在上海的那个家,也实在太需要他了。

单杰的哥嫂远在四川工作,姐姐出嫁后,服侍老人、照顾孩子的生活重担,几乎全由妻子张丽华一人承担着。

1984年,母亲患了胰腺癌。刚开始,这位当年毅然送17岁的儿子进藏的坚强女性,任凭被扩散的癌细胞折腾得死去活来,也不许告诉幺儿子,生怕影响了他的工作。看着昏迷中的婆婆一遍遍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张丽华背着老人给单杰发了两封电报,单杰都因正在救灾第一线未能回来。等到单杰回到上海,慈母早在半年前就去世了。

谁料,祸不单行。单杰刚刚回到部队,年迈的父亲因思念老伴,想念儿子,精神恍惚地天天去车站等儿子,过街时被撞倒,患了老年痴呆症。直到辞世,老人多年来反复念叨的只有一句话:“西藏比上海大,我的儿子在大西藏……”

结婚10年,单杰一共回过4次家。 妻子张丽华也因为照料一家老小未能到西藏探过亲。给老人送了丧,她带上儿子小培佳去看丈夫。在拉萨机场,没见丈夫的身影;抱着孩子搭辆便车颠簸到工布江达,仍未见丈夫的影子。她急急冲冲地走进武装部,泥人一样的官兵们正在施工盖房子。

张丽华凑过去,客客气气地打听:“同志,请问单杰在哪儿?”谁知,那人正是单杰。他猛一惊:她怎么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当妻子发现这位“同志”就是自己的丈夫时,一汪泪水取代了满腹的委屈。

单杰何尝不想家,又何尝不日思夜念妻子和儿子?只是,当他把“小家”的一切与千千万万西藏人民这个“大家”同时放到感情的天平上时,他更清楚“大家”的分量。

单杰也有过离开西藏的机会。1994年,正在内地休假的单杰接到军分区党委的电报,告知他已被确定转业,让他在家联系工作。家人和战友把这事当成喜讯,相互转告。张丽华更是喜不自禁:盼了多少年,这一天终于盼来了。

单杰想过回家,也盼过回家,但这一切真正成为现实的时候,单杰的心里却沉甸甸的,仿佛丢掉了什么。“难道我真要离开高原,离开朝夕相处的藏族人民?”一连几个夜晚,单杰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猛然发现:西藏的一切都让他难以割舍,高原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的确,在那块留有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的高原上,让他梦牵魂绕的实在太多了。尤其是藏族同胞对子弟兵那片真情,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中。

那年,他们部队协助测绘大队丈量“世界屋脊”,是藏胞们用自家的牦牛驮着他和战友走遍了西藏的千山万水。宿营的时候,乡亲们总是把最好的房子、帐篷让给子弟兵,把最好的食物捧到子弟兵面前。更难忘的是,在日喀则修水渠,自己不慎摔成重伤,是乡亲们撕破仅有的一顶帐篷作担架,奔跑着把他送到了几十里外的医院,为他献血,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见丈夫闷闷不乐的样子,张丽华知道单杰那颗心还在他的西藏和他的军营。她一边以妻子的百般温存,设法让他开心,一边和单杰的战友一起张罗着在浦东开发区帮他谋一份好工作。

工作找好了,确定单杰继续留队电报也到了。鉴于工布江达县武装部工作在单杰领导下刚刚步入正轨,广大干部群众又强烈要求单杰留下来领导县里的扶贫攻坚工作。西藏军区党委专门作出决定,让单杰继续留队,来电征求他本人的意见。

单杰当即回电表示:“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巍巍喜马拉雅山、滔滔雅鲁藏布江都在为单杰作证:为了西藏的繁荣与安宁,为了藏族同胞的幸福与文明,单杰把对家乡、对亲人的爱深深埋在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地球之巅和那片土地上的人民。

祖国和人民记住了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西藏的单杰和为支持他工作做出巨大奉献的他的家。他的事迹报告在拉萨、成都、贵阳、昆明、上海都引起强烈反响。22场报告会,场场都有人被感动得流泪。

在上海,单杰的名字和事迹如同徐虎、公举东那样为广大市民所熟知。得知张丽华下岗,上海华中实业有限公司破格将她录用。上海市政府、嘉定区政府筹款10多万元,为这个特殊的“五好之家”购买了一套47平方米的新房。前不久,张丽华还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军嫂”……

男儿有泪不轻弹。在艰难困苦面前从不掉泪的单杰,面对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温暖,几番热泪涟涟。结束了在内地的巡回报告,单杰再次匆匆上路,向高原、向西藏,向他梦牵魂绕深深挚爱着的“地球之巅”义无反顾地走去。

爱情在地球的顶端--安山街,“赤裸裸的人的典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