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世荣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世荣

陈世荣 甘肃省临潭县城关六小 747500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多年在数学教学中始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是摆在无数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永恒的追求。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笔者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对学习方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情感(鼓励学生对旧知识掌握的情况)两方面做好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在黑板上进行了展示: 主要有六种方法: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3.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5.沿着梯形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把梯形的中位线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6.沿着梯形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折变成两个长方形。这样,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自主地获得了知识。

二、挖掘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笔者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刚上课,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①1块,猴②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③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吗?”“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猴④要4块,猴⑤要5块,猴王又该怎么分?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为接下来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引发学生求知解惑的欲望。

三、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活”字

这里所说的“活”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方面,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教者的教学预设,而且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必然会有新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作出调整,千万不能死搬教案,对课堂上产生的动态生成不闻不问。因此,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而精当地处理和运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东西,活化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一个人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课堂上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增强思维意识,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始终把激活数学思维放在首位。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更应该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活泼而又蕴含着一些思维力度的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吸引到学习中来。第三,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采取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1.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等待,不应观望,更不应干自己的事情,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3.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有效教学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只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体现有效性。

论文作者:陈世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世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