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编辑工作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编辑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分类号 G230.7文献标识码 B
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网络——因特网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知识、信息与研究成果的加工、提炼及传播的重要手段,编辑工作也进入了自己的网络时代。对于期刊编辑部来说,电脑网络的运用使其真正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
1 网络推动编辑工作进入新时代
电脑的运用早已使期刊的编、排、校一体化成为可能。虽然对于自然科学版的期刊尚有一定难度,但编辑人员的部分参与确实可以大大减少录、排、编、校的出错率,同时缓解了编辑部人员紧缺的状况。编、排、校一体化已是现代化编辑部的工作模式,而电脑网络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又赋予了编辑工作更新的内容。
1.1 网络化的协同作业
网络化的编、排、校是一种“协同作业”,它将编者、作者、审稿专家以及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今,大容量的稿件、图表、广告校样的传递、网站的管理,高速度的信息与知识的更新和交流等都需要电脑网络这种更加畅通、快捷的方式来实现[1]。
我们利用局域网的共享功能来传递稿件,实现打印机、扫描仪的共享[2]。稿件送审时, 可以用因特网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功能发给专家,或由审稿人直接从编辑部微机中拷贝。而在编排过程中,作者、审稿人可以随时与编辑部联系,例如出现原始图不清晰、实验数据遗漏、审稿意见不详或需要再审等问题,可以用电子邮件通知作者及审稿人在其个人电脑上补充,当对方修改、补充完毕,编辑通过网络直接“抓”来就行,既节省了时间,也免去了来回交送稿件之累。在编辑部内部,几人同时联机录入、排版、校对可以大大提高编排速度。当一人录入文字时,其他人可以同时进行图表的绘制或处理,或一人在录入的同时,其他人已经开始校对了。
敲敲键盘就可以代替买邮票、粘信封、跑邮局,而且省下了昂贵的电话费。可见,网络的确是编辑们的最佳工作伙伴之一。
网络的出现不仅仅是提高了编辑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将使编辑工作本身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网络使编辑工作更加精益求精
网络的快捷、便利在许多领域都已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但对于编辑行业,尤其是科技期刊来说,更重要的是网络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办刊质量。以科技期刊为例,由于稿件涉及多类学科,作为编辑,很难行行皆通,虽然可以送专家评审,但由于时间、空间上的制约以及每位专家自身学术水平、学术风格的局限,很难保证在短时间内对稿件作出全面的评价,并提出真正建设性的意见。另外,科技稿件中涉及到许多具体的专业术语、符合、概念、公式以及一些该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发现,仅靠编辑以及很有限的专家群远远不够。但科技期刊的作用就是要将具有探索性的理论、技术或成果以规范、严谨、科学的表述呈现给读者,科技期刊的编辑过程必须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
电脑网络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比如:两个在审稿专家体系网和发行网方面各具优势的相近行业的科技期刊编辑部,完全可通过资源共享,使双方在短期内都能建立起庞大的审稿体系及发行网。
通过因特网上的BBS站、电子邮件或网上电话[3],我们随时可向全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学者请教,同他们交谈并迅速得到答复,仿佛我们拥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通过网络上的浏览功能,我们还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其他如订单的制作、广告、发行、各种消息等等均可进行交流。网络就像是编辑人员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2 未来的网上编辑部
2.1 超越时空
网上编辑部就象编辑们在网上的总部一样,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家”。每个编辑部都可以在因特网上设立自己的站点,该站点上可以有许多栏目,比如:供广大读者、作者和编者交流的“聊天室”或“会议室”,在这里大家通过键盘或鼠标“说话”;供人们浏览、查阅或下载本刊刊物的“阅览室”;通过有声有色的主页发布信息和广告;使用电子信箱收发稿件、信函,甚至可以通过它召开编委会等,传统编辑部的功能在网上几乎都可以实现,而且比传统模式更加灵活、高效、高速,只要接通因特网,每个人都可以将编辑部请到家中。
2.2 充分实现期刊的价值
因特网的不断完善必将带动各类期刊的交流与传播以空前的广度与深度向前发展。由于网络的极大普及,网上的电子期刊所拥有的读者、作者群是传统期刊无法比拟的,它会受到同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所有专家、学者的关注。
这些特点都促使着期刊从内容、形式、功能上不断完善,使期刊能够突破许多传统的缺陷与局限性,真正实现自己的服务价值,同时自身也能在质量上得以不断提高。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会象电视一样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传递人们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当然,网络的普及也是编辑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它的实现需要编辑工作者以及广大关心、支持编辑工作现代化的人士的不断努力。编辑工作的网络化必定将编辑部现代化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说,电脑网络是编辑工作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收稿日期:1998-09-24;修回日期:200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