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破解河库长效管理难点的探讨论文_刘明杰

“河长制”破解河库长效管理难点的探讨论文_刘明杰

鄄城县水务局 山东菏泽 274600

摘要:在生态环境维持方面,河流、湖泊及水库等的价值不容小觑,但是根据现如今的情况分析可知,我国在河湖、河流及河库等方面的管理不具备长效性,因此河流、湖泊及水库等的价值及优势在环境发展及生态建设中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此,十分有必要建立“河长制”,实现河流、河湖、河库等管理的长效性。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推行“河长制”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河道水库管理的难点,最后研究了推进“河长制”长效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河长制;河库长效管理;管理难点

前言

据现阶段我国河湖管理情况可知,“河长制”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制度,“河长制”指的就是,对于河流或湖泊,我国各级党政负责人形成一对一的责任,简言之就是对河湖的长效管理的“河长”由领导人来担任。

1推行“河长制”的必要性分析

1.1中国河情问题凸显

根据我国当前河湖、河库管理情况,十分有必要推行“河长制”。依据2011-2013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可以看出,我国拥有流域面积>50km2的河流45203条,合计长度约为150.85万km。依据现阶段湖泊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有2865个天然湖泊的水域面积常年保持>1km2,湖泊合计面积约为7.80万km2。而太湖在这些湖泊中于2007年夏季,爆发了蓝藻,且面积非常大,进而引发了某市的水危机,对我国河湖管理而言,此次水危机影响巨大。我国区域地理的差异性较大,河湖特征明显性较高,因此一旦问题爆发出来,势必会引起国内用水危机。因此,推行“河长制”,对潜在危机的河湖、河库等的控制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1.2河流管理情况比较混乱

在目前河湖、河库等管理期间,对“河长制”进行有效推行,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河湖比较多,河湖问题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此外在目前河湖、河库等管理期间还存在混乱的情况。现阶段,在河湖管理期间,我国一些区域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同时也没有科学、高效的治理非法排污问题、非法设障问题、非法捕捞问题、非法养殖问题、非法采砂问题、非法采矿问题、非法围垦问题、非法侵占水域岸线问题等。因为在实际管理期间,规划及指导不统一,同时存在频繁更换负责人的现象,不能持续性落实措施,因此以上均是河流管理出现混乱情况的原因。此种混乱情况对河湖、河库管理的实效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推行“河长制”,规范及指导河湖、河库等管理工作。

2河湖、水库管理瓶颈阐述

2.1涉河管理机制缺少有效性

在具体涉河管理期间,虽然全区各涉河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及管理范围都具备,但是各部门各行其事,指导部署缺少统一性,协调沟通机制缺少有效性,未能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除此之外,在推行力度上,政府存在诸多不足。以往的几年,全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区内一些河道河段随意侵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河道污染、堵塞,对河道防汛安全造成了影响,以致频频出现水环境、水生态突发事件。若想高效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对涉河各相关部门的联合工作机制进行持续建立健全,推行联合执法及管理,为河道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的成效提供重要保障。

2.2基层单位缺少较强的工作能力

基层水利站负责管理大部分河道及水库。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基层水利站缺少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人员老化现象严重,结构缺乏合理性,不具备水利专业的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虽然最近几年,对基层水利站职工队伍,各级水利部门加强了其教育及业务能力的培训,职工队伍管理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但面对管理要求的提升,差距仍然很大。与此同时,基层水利站还肩负着推广水利技术及管理服务等重要任务,所以一些区域河道、水库的管理始终存在缺管、失管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基层水利站养护队伍的素质高低不一,管理能力更是参差不齐,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养护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巡查不严等。

3推进“河长制”长效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

3.1对领导组织进行加强建设

在推行“河长制”长效管理期间,对领导组织进行加强建设,是重点工作及难点工作之一。领导结构是“河长制”长效管理的根本,倘若领导结构缺乏较强的组织性及稳定性,则会严重影响到河湖、河库长效管理的完整性及连续性。因此,地方各级党委及政府需要在建设领导组织方面,将推行“河长制”当成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如此一来,会进一步突出组织领导建设工作效果,会进一步完善领导结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会进一步充分发挥出领导结构的应用效果。

3.2为强化工作实效,构建工作机制

⑴对集中办公机制进行建立。对与河道管理河长制相关的工作办公室进行设立,调任重点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如水利、环保、住建、监察等部门,成立巡河、工程推进、水质监测、监督评估四个工作组,集中协调。⑵对检查监督机制进行建立。区水利部门牵头开展河道巡查,对巡查管理制度进行制定,规范巡查工作;区监察局牵头开展考核监督工作,对检查结果进行定期通报,督促有关地区和各单位要对河道管理和长远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推进。⑶调研会办机制。对推进“河长制”遇到的困难以及重大问题需要多部门协调,主要责任部门要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和专题研究,为确保各项任务取得实效,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

3.3为提升管理能力,严格河道管理

⑴凸显规划指导。将不同河道功能定位作为依据,秉承“先规划保护、后开发利用”的准则,对骨干重点河道保护规划进行组织编制,并在城区总体规划中纳入骨干重点河道保护规划,对河道“蓝线”管理规划进行组织编制,以对河道岸线使用行为进行规划。⑵开发利用要合理。对河道防洪排涝、水环境承载能力及水资源供给进行全面考虑,进而对河道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及有计划的实施,尽最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的有效使用。⑶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建立占用河水面积的等价补偿制度,经济社会项目确需占用水域的,对等价补偿措施进行积极落实,对涉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规范,实行行政审批公开透明运行,严格行政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度。⑷对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深化河道管理体制和改革,加强对涉河建设项目的服务和监督,构成权责明确、合理化分工、协调高效的管理格局。加强管理和保护人员培训,确保全日制河道管理和保护人员持证上岗,对河道检查机制、维护机制、运行机制、清理机制、验收机制、考核机制等进行建立健全,逐步实现河道管理规范化、管理程序秩序化、管理标准精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队伍专业化。

结束语:

我国幅员辽阔,河湖众多,由于地域分布的不同,河湖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差异。根据现阶段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生态建设、环境改善的关键应用力量是江河湖泊,积极管理江河湖泊,可以提高生态建设、环境改善的利用价值。但是,从实际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实行长期管理,很难提高河湖管理的效率。因此,运用“河长制”进行河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河长制”管理的原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河长制”进行建立健全,可显著提升河湖水库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本刊特约评论员.高质量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J].辽宁经济,2014(10):1.

[2]余真真,王玲玲,戴会超,等.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温分布特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01):84-89.

[3]胡庆武.凌河保护区综合管理的洪水模拟预报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5(03):103-106.

[4]李双艳,王佳.维护漓江河流健康与流域一体化管理[J].水利发展研究,2013(10):36-38.

[5]陈杰,邢俊龙,苗苏.山亭区河道采砂的管理模式[J].山东水利,2012(03):41-42.

[6]史仁朋.枣庄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探讨[J].中国水利,2017(02):17-18.

论文作者:刘明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河长制”破解河库长效管理难点的探讨论文_刘明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