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论文_张强

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论文_张强

张强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744400

摘 要:《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提出,而学生在课前有效的预习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教师一定要花些心思在预习这一块,必须参与到学生的预习过程,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效果,有很高的价值。”数学学习是这样,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是如此。不论学习内容难易,学生在学前预习是必要的。教师在课前要指导学生提前预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预习比作业更为重要,本文就预习的作用及方法展开了讨论。

一、预习的作用

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

2.有利于自我的探索,打好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

3.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在班级中要营造团队合作氛围,要教育学生在一个班级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要实现双赢。只有大家的学业成绩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以后走上社会,对社会的贡献才是更大,同学间大范围的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会更顺畅。

教师要倡导帮人就是帮己的理念。每天给同伴讲题的同学受益最大,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检验自己对不同题型的理解掌握程度。这样做的学生就会形成解题上的驾轻就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对知识网络认识逐渐清晰,对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准确,就会成为班级的数学能手,还会赢得乐于助人的赞美。

4.预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当同伴解决不了时,会产生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课外学习资料多又如牛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了困惑就会主动去查阅资料。这就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例如,在讲“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课时,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多数学生用硬纸片制作了演示模型,还有的学生制作了动画课件。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讨论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能推出最简洁的椭圆方程,并把它们推导的过程展示出来,用得出的几种结果进行比较,再利用平移知识从几何图形的角度和方程的角度进行对比。可见学生的预习是比较充分的,预习面比较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加深,效果可想而知。

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前,首先要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明确告诉学生应当预习哪些内容、在预习本上对哪些内容要进行记录。然后教师再根据不同单元的不同内容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明确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去做了,而非随随便便的应付,坚持久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为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的部分留下了充裕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此外,布置预习作业也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去预习,从而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自学习惯。当然,作业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一般课本中的做一做比较适合作为预习作业。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习的效果存在差异,不要强求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水平。

2.预习时要消灭课堂中可能遇到的“拦路虎”

“拦路虎”就是指新课中那些看不懂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只能以一种大多数学生都可接受的速度和方式讲课。学生听课时,如果出现了知识障碍,临时查书已经来不及了,回忆旧知识又没准备好或记不准,问老师要中断老师教学,问同学又要影响别人的学习。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在课前预习时补习这部分知识。听课时,顺着老师的思维,顺藤摸瓜,就不会有“拦路虎”了。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取就起到了“桥”和“船”的作用,没有旧知识这条船或桥就难以达到新知识的彼岸。由此看出,预习对已学知识而言是复习、巩固和运用的过程,对新知识而言是初步了解、认识的过程。

3.课前预习的检查、交流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就存在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应对学生的预习效果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提问、小老师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同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要采取模仿例题编题的形式强迫其预习,辅以必要的奖惩措施,使其逐渐尝到预习的甜头,促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这样的基础做后盾,那么数学能力也就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唐秀花 课前预习——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基地[J].新课程(中学版),2010,(10)。

[2]俞军 让数学课前预习走向有效[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11)。

[3]谢明茹 浅谈预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

论文作者:张强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课前预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论文_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