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成长中的“文化环境污染”问题_污染论文

论青少年成长中的“文化环境污染”问题_污染论文

试论青少年成长所面临的“文化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污染论文,所面临论文,试论论文,青少年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少年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的成长分别取决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人类在迈向21世纪的进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的文化思想、文化形式和文化媒体层出不穷、千变万化,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大环境。然而不能不看到,近年来,一些不良文化的出现却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侵蚀青少年的灵魂。

不良文化,是相对健康有益文化而言的,它的表现形式因时代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我国的社会文化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正在逐步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喜人局面,然而不良文化的出现如同奔腾江河中泛起一股浊流,玷污了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流行歌曲”中的“流行病”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青少年有着强大的冲击力和影响作用,然而有些“流行”歌曲如同“流行病”一样到处散布传播,散布腐蚀思想、颓废情绪和唯心主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跟着感觉走”,已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口头禅,这多是源于一首叫做“跟着感觉走,紧抓着梦的手……”的流行歌曲。凡事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没有思想、没有理智、全凭感觉,而且“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温柔”,这样走下去,迟早要走到唯心主义的阴沟里去。古语云“诗言志,歌咏言”,现在有些歌曲“言唯心之志”、“咏颓废之言”,成年人也许只把它们当作一种文化消遣、情绪发泄,一笑置之,然而对于鉴别能力尚低、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一代,这些歌曲所造成的危害是绝不亚于“流行病”的。还有些流行歌曲实在令人费解,比如电视连续剧《海马歌舞厅》的主题歌“……何不游戏人间,管他虚度多少岁月;何不游戏人间,看尽恩恩怨怨;何不游戏人间,管他风波多少年;何不游戏人间,不如尽开笑颜,不成眼。”把人生看成是“游戏”,而且鼓励人们去“游戏”,是看破红尘,还是玩世不恭呢,是醉生梦死,还是悲观厌世呢?抱着这样的人生观,能去建设社会主义吗?青少年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可塑性强,但辨别能力较低,经常处于这些“流行歌曲”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之中,难免让人担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某些所谓的“通俗歌曲”另一流行病表现在歌词的结构本身,这些“新潮语言”随心所欲地打破正常语法和逻辑,任意扩大词义,转换词性,组合词语,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知所云,比如,“我让青春撞了一下脑”,“你身体的拐点弥嵌着谁的唇蕊”,“青春吧无多摇摇现代人”等之类的怪语连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教授也承认自己“读不懂”,但不少青少年却对此津津乐“唱”,人云亦云,有的甚至还把它们作为“点睛之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实在让做老师的哭笑不得。中国科学院的社会学家石秀印强调,“教育的效果也仰仗良好的文化氛围,仅凭课堂的说教难以抵御不良文化的渗透。“流行歌曲”文化污染对课堂教育的破坏性冲击让人忧心。

不仅仅是游戏

电子游戏机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电子游戏可机器复制,批量生产、有大量的受众,因此游戏传播的观念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力绝对不可忽视。尤其对青少年而言,游戏机是一种玩具,是一个电子伙伴,游戏内容对他们价值观方面的影响,跟电视、书籍实际是一样的。青少年不像成年人有既定的世界观,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接触的哪方面内容多,就容易认同哪方面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模仿,如果没有成年人告诉他们“这不是现实,只是一种游戏”、“事实上绝非是这么回事”、“千万不要模仿游戏里的情形”,他们就会对现实社会做出错误判断,最终导致社会适应的失败。

目前,一些游戏卡、游戏软件较多地模仿二战时期德、日侵略战争,多次出现战犯的头像,并配有“美化”说明,游戏结果是侵略者获胜,部分日本出品的电子游戏甚至宣传“大东亚圣战”的主张,配有日本军歌,这种游戏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只有实力、智慧、勇猛才是一切,胜者为王,强者为尊,某些中国青年甚至为游戏中的“马踏南京,占领支那”而欢呼,这种对文化和历史的践踏,对我们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悲哀,失去年轻人也就失去中国的明天。中国人民大学周淑真副教授向社会呼吁:“历史是非不容混淆,现在有些青少年缺乏起码的民族情感,民族自尊感也在下降,这其中不良文化的影响难逃其责。”

“帝”、“皇”的复兴

近年来,不良文化的泛滥更多的是侵染到商业行为之中,比如一些服务性企业为迎合部分人的不健康心理,或盲目追求港澳流行时髦字眼,给企业冠以不恰当的名称,使带有浓厚封建、殖民主义色彩和一些崇洋媚外、稀奇古怪的店名招牌随处可见,如“帝国大厦”、“凯撒歌舞厅”等;有的企业产品在申请注册商标时,竟出现“春宫”、“二房”、“大地主”、“黑手党”等字样;一些广告中女性形象媚俗、矫揉造作、造成不良社会效果;还有一些商业名称品位低下,庸俗无聊,曾有过“泡妞”牌小食品在货架上陈列,也曾有“笨蛋炒混蛋”这样的菜名写在餐厅门口:甚而出现过“老娘又白又嫩……”的广告语招摇过市。

商业行为中的不良文化现象会对青少年造成严重的价值取向误导。青少年没有经历过革命时期的阶级斗争,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混淆历史是非和谈化阶级情感,比如用“帝”、“皇”乃至地主恶霸“刘文彩”的名字做金字招牌,无疑会使一些青少年对打倒地主、确立当初受苦受难的贫下中农当家做主人的社会地位,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见解,那将是十分危险的。有些广告词中公然出现诱使人们寻求“帝王般的享受”的劝导,这无疑与社会主义道德鼓励人们诚实劳动,勤俭节约格格不入,使青少年产生不健康心理,价值取向发生偏移,一味追求享乐,不思进取,很容易步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我们的建议

不良文化现象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还有出现在旅游景点名称及服务、玩具、影音制品、国际互联网等诸多方面有着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有着较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有些地方和部门只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知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经济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政治、道德和文化方面的问题缺乏正确的引导和严格的把关,不能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另外,我国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也存在着一些不良文化的诱因,在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过份渲染封建统治者的腐朽生活方式,使得一些人在企业形象设计中热衷于打“帝”、“王”牌,还有一些以怪话、脏话、精话、方言为“佐料”的做法甚为流行,为语言文字的混乱充当了“急先锋”。不良文化对我国文化环境的“污染”直接威胁到青少年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健康成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关注。如何治理文化环境、清理不良文化,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确把握文化选择的向度,创建社会主义文化新环境

所谓文化选择,是对于某种文化或某一部分文化的撷取与吸收或者舍弃与排斥。古往今来,每一个社会都在根据其需要与价值取向对文化进行着一定的筛选和过滤。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就是一个突出的的例证。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是多种文化同时并存并且相互冲突的时代。在这样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准确地把握社会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以及文化的自身价值,对多种文化作出合理的文化选择,将能够大大加速文化及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并能够形成一个充满省略的文化大环境,对“文化污染”进行自我调解,对不良文化进行“内部消化”。相反,不科学的文化选择不仅可能使文化的发展误入歧途,而且容易被不良文化“冲跨”。文化选择当然不仅仅是指性质上和种类上的选择,同时也包含着时间上和地域上的选择等。当前,我国文化选择应该同时把握以下三个向度:其一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选择。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极为璀璨的文化,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极富价值的人方哲学和科学思想等,它们是中华大地上生长出来并以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特方式表现的,因此很容易为我国人民所认同和吸收。我们应当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精心选择,使年轻一代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勿庸讳言,在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既有许多精华,又有许多糟粕,因此,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选择时,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选择机制,正确有效地从传统文化中筛选出有利于青少年一代成长和发展的优秀文化,排除为他们所不宜接受的渣滓,筛选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现代趋势的文化,排除那些对文化与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的成分。其二是对于外来文化的选择。今天,形势的发展要求各国民族必须充分地吸收与社会历史发展相适应的外来优秀文化并以此来丰富自身。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只有对外开放,在与外来文化的接触与碰撞中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并淘汰自身落后的东西,才能使本民族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兴旺。我们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应该大胆引进国外的现代化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吸收国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应当通过扩大各个领域国际知识的传授,使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科学,哲学、法律、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培养年轻一代具有全球的意识与全球的视野。其二是对于未来文化的选择。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充满矛盾的时期。脱离现实,搞纯理想主义教育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但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的本质特征又决定了文化教育不能一味地迁就现实,而应该着力培养年轻一代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信仰。因此,我们应该既要从现实出发,又要善于运用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引导年轻一代,使共产主义的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

二、努力加强文化引导的力度,提高青少年对不良文化的“免疫力”

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文化净土,如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纯净的空气一样,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良文化如同细菌和病毒一样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因此,加大对青少年文化引导的力度,提高他们对不良文化的“免疫力”是十分重要的。学校范围内的文化要素相对来说是比较纯净的,但青少年毕竟要走出“学校温室”,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多元文化,或多或少地受到文化污染的危害,对付这种“文化污染病”有两剂药方:一种是“杀菌药”,即对不良文化进行清除;另一种是“保健药”,即加强对青少年文化引导,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用优秀的作品占据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空间、用高尚的精神陶冶青少年的情操、用正确的理论引导青少年文化行为是对青少年进行“文化保健”。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通过说理宣传、言传身教等多种方法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加强对青少年引导,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逐步提高青少年对不良文化的“免疫”能力。

三、切实加大文化管理的强度,坚决清理不良文化现象

激浊扬清、净化文化环境、清理不良文化是一项迫切而持久的任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只靠哪一个部门的单方面努力,它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行动起来,群起而攻之,才能使不良文化没有容身之地。对此,各级政府要组织协调好文化部门、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经济管理部门、法律部门等,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把好“制度关”、“法律关”和“检查关”,并号召社会大众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抑制不良文化现象的侵蚀,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片明净的文化天地。

标签:;  ;  

论青少年成长中的“文化环境污染”问题_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