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气魄
(高淳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高淳2113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26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6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054-01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分析及上报工作,对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很重要[1]。为了解我院2012年ADR报告情况及发生的规律与特点,现将我院2012年收集的267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12月临床ADR报表267例为资料,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情况、ADR的类型、涉及的种类例次、累及的器官、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分布:267例ADR报告中,男性138例(5169%),女性129例(4831%),男女比例107:1;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总量的3664%。各年龄段ADR发生情况见表1。
25既往史: 267例ADR报告中,13例有既往不良反应史,38例无不良反应史,其余216例不详。可见临床在分析、上报ADR时忽略了病人的不良反应史情况。今后ADR监测工作中应重视病人不良反应史,加强这方面信息的询问与收集。
26关联性评价、处理与转归: 省ADR监测中心反馈再评价结果:很可能79例,可能183例,肯定5例,严重的3例,新的一般8例。267例报告中,治愈41例(1536%),好转225例(8427%),死亡1例(037%)。
3讨论
31患者因素:从性别来看,发生ADR的性别无显著差异。从年龄分布来看,ADR发生在任何年龄,且不同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的几率不同。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代偿能力降低,使发生ADR的潜在危险性逐渐增加,加之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疾病,合并用药较多,增加了ADR的发生率[2]。故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特点,用药过程中应加强监测,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32药品种类分布与给药途径:由表2可见,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这与抗感染药物广泛使用有关。其中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不合理联合用药等也是引发ADR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上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中药制剂引发ADR比率仅次于抗感染药物。分析可能原因,中药制剂因为化学成分多、生理作用很广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指标不够完善等原因容易造成ADR。因此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在用药途径比较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位居第一位,占8539%,口服给药占861%。这是因为住院患者多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此给药途径作用快,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引起ADR。首先,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首过效应,药物相对浓度高,药物本身的PH值、内毒素、赋形剂、微粒等都有可能成为ADR的诱因,尤其是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产生水肿和静脉炎等[3]。因此护士在操作时应避免药物配伍不当、浓度过高、配制的液体时间过长、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因素而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应加强对口服制剂的监测。
33ADR表现:我院ADR所致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可能原因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临床表现最为直观[4],更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一些较为隐蔽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需要借助检查或造成严重损害并表现出症状之后才被发现。提示临床要留意患者的既往病史,加强对生化项目的检测,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34结论:总之,通过对我院2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可知,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既不能预见也无法杜绝,我们只能通过合理用药来减少其发生概率。①老年患者的用药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临床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②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应加强宣传,建立健全临床用药督导制度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从制度上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③临床药师积极开展处方点评和病例分析工作,对不合理用药及时进行干预。④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最大限度的降低ADR给患者带来的损害。⑤经常及时向医、护、患者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料,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用药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世启,陶阳.我院419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1,8(3):16
[2]冯春丽,李青.我院6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26):24712472
[3]郑策,梅丹,王兰,等. 关注制剂辅料的ADR[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9):4445
[4]谭秋荣. 药物不良反应28例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5):107108
论文作者:赵气魄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我院论文; 发生论文; 报告论文; 药品论文; 《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