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争论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论文,高职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11月16日、23日,由《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两篇文章引起了一场职教界内外关于高职院校能否搞科研的争论。2011年6月27日,首届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召开,发出了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动员令,其争论似乎可以尘埃落定告一段落。但争论过后的理性思考更为重要。因为,高职院校能不能搞科研的争论所折射出的深层原因需要厘清,高职院校科研发展才会走好,高职院校发展才会更好。
一、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争论背后的深层原因
高职院校能不能搞科研问题的争论表面上是各持己见者对“科学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概念认识和理解的分歧,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各界和职业界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甚至是国家教育体系调整与改革的顶层制度设计深层问题的认识分歧。
(一)“高等职业教育”元概念认识分歧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和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
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历来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大学分类研究中,一种分类维度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三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在各类型大学中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研究型大学科研实力雄厚,侧重研究生培养;教学研究型大学强调教学科研并重;本科教学型大学则以教学为本,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则更是以教学为核心,以高技能的专科人才培养为主。在大学分类发展主导下,本科教学型高校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其核心职能。
近十年,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也强调要积极探索建立包括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尽快解决当前中高职脱节问题。同时,还强调高职院校要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客观上,经过近几年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一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期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后示范建设的到来,这些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需要新的提升和明确。在这一时期,高职院校提出要重视与加强科研问题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诉求,因为科研实力和水平是高职院校实现办学水平、层次提升的坚实基础。
(二)“科学研究”概念认识分歧下的高职院校科研定位问题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三种类型。其中,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1]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科学研究又分为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笼统地说科学研究是一个大概念,关于高职院校能不能搞科研实际上是一个无需争论的假问题。泛泛而言,每一位教师都有搞科研的权利。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搞什么样的科研,能搞什么样的科研以及搞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即科研定位问题。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问题进一步反映了高职院校发展定位问题。不能简单地为“升格”诉求和“学历”追逐,去强化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这必然会使目前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中已经存在的重研究轻教学、重科研成果轻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研教矛盾”等问题在高职院校中重演,使高职院校偏离其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发展的主导方向。高职院校应真正从高职教育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出发确定科研发展定位,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才会有生命力,才会得到认同和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定位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要不要搞科研活动无需争辩,问题的关键在于科研定位。
(一)基于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分析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是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的唯一核心功能,所有的其他事务都应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中心。”[2]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因其人才培养类型不同,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不同,三大职能重心会有所侧重。研究型大学学科基础雄厚,科研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对其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研项目促进研究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这一人才培养定位,要求高职院校更加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等教育教学改革。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不同,人才培养是其中心工作,是三大职能的重点,高职院校的科研要立足于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高职科研定位要服务、符合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梯次重心是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科学、理性定位。
(二)基于高职教育特点和实际的高职院校科研重点领域分析
从目前高职院校科研基础和基础条件出发,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其科研应定位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教育教学研究;二是应用技术开发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是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许多现实的问题和困惑需要解决和明确。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没有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教育研究的重点,提出要加强高等学校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都应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充实研究队伍,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力度。高等学校要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着重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职业院校教研机构要发挥紧贴实践一线的优势,积极开展实践研究[3]。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校本研究是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内容。鲁昕副部长还具体、明确地提出了当前职业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研究;加强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的制度研究;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研究;加强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研究;加强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等[3]。
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也是高职科研提供技术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院校要发挥办学定位服务于地方经济、人才培养产学合作的特点优势,利用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以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为己任,定位于技术开发,面向地方行业、产业,从生产一线的实际中找项目、找课题,开展技术服务。目前,在这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的院校例证也显示了高职院校在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总之,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基于实践的校本研究以及基于生产一线实际的应用技术开发服务是高职院校科研的重点。
(三)清晰职业教育研究与高职院校科研的关系
在关于高职院校科研问题的讨论中,引发争论的一个焦点在于对职业教育研究与高职院校科研的认识不清晰。职业教育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职业教育实践研究。目前,在我国一些普通高等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高职院校则更多的是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探索总结;政府各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则更侧重于职业教育政策研究。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对象,在这里高职院校被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客体呈现。高职院校科研活动是通过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和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对专业领域中的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在这里高职院校作为研究的主体呈现。高职院校科研活动中高职院校本身也是其重要的研究客体。
三、提升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基本思考
(一)高职院校科研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厘清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定位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1.坚持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原则。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实践问题研究是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坚持为教学实践服务是高职院校教育科研的生命活力所在,是高职院校科研价值转化的最直接的、最有可能的方向,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坚持为地方企业、生产一线服务的原则。高职教育的区域性、行业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地方、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职院校依托地方、依托行业发展,科研工作坚持为地方企业、生产一线服务,植根于市场和企业,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工艺改造、新产品研发、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效益是责任、也是义务,更是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优势和生存空间。高职院校应通过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产品咨询、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服务区域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
3.坚持从实际出发、务实量力的原则。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职、成人高校以及专科院校转制而来,办学历史不长,教师发展、专业发展两大科研基础要素相对于科研实际需要,总体上还很弱。高职院校的科研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务实量力的原则,挖掘学校已有的条件资源、人才资源优势,寻找科研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逐步推进科研水平提升和发展。
4.坚持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原则。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要坚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办学、合作发展,高职院校科研也应重视产学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尤其是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离不开行业、企业。从专业技能岗位的划分,到技能标准的制定,再到技能考核方案的制订,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都需要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和科技项目也需要校企紧密合作进行研发,企业的参与可以弥补现有高职院校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中的短板,同时也使研究更加贴近市场,符合企业实际。高职院校科研要坚持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原则,发挥科研工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提升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具体措施
1.明确高职院校科研“服务教学实践、服务生产一线”的科研导向意识。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科研定位是高职院校科研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职院校科研能否有所成就的关键。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首先应确立高职院校科研“服务教学实践、服务生产一线”的科研导向意识。在科研管理中充分发挥科研导向作用,通过制定激励机制、评价机制,鼓励推进教育教学实践成效奖励,重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引导高职院校科研服务教学实践、服务社会生产一线。
2.创设适应高职院校科研特点的科研组织环境。
首先,要建立健全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教育教学研究是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开展教育教学项目研究。这样不仅会激发并养成教师在专业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而且还将有效地促进优秀教学经验和成果的推广和创新,在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提升科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和转化的水平。
其次,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高职教育是横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大领域的一个教育类型,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必然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不仅要包括学界内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还应聚集一大批社会各界,尤其是来自于行业、企业的专家。教育部职成司正在组织成立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就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资源优势,加强对专业发展尤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产学结合等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指导作用。
第三,要搭建多方共建的科研合作平台。面向地方行业、产业,面向小微企业,尤其是面向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科研项目是高职院校科研的主要方向。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院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密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联系,共建科技合作平台,在推动企业科研创新发展的同时促进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民生建设的影响力。
3.重视引领作用,以项目为依托,培育科研团队。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和水平集中体现在学校是否拥有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二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
首先,要发挥专业带头人的领军作用。在加大力度积极培养、引进学院专业发展领军人的同时,要创设有利于专业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展现能力的制度环境。要通过扁平化管理改革,强化“二级管理”,扩大二级部门自主权,对专业带头人赋予充分学术权力和一定的行政权力,提高其决策的有效性。应建立向专业带头人倾斜的分配机制,制定专业带头人责任机制,实现权责统一。
其次,要以项目带队伍。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完善队伍是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以项目研究为依托,锻炼、培育和形成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研究骨干为主体,方向明确、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综合竞争力强的科研团队。
4.构建与高职院校科研实际相符的科研管理体系。加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制度和机制建设。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实际需求设置科研管理组织,明确学院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能、岗位责权;要提供科研管理制度保障,科研管理制度包括政策法规、文件政策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它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包括学院在科研政策、资金和课题来源等方面获得的支持力度;科研管理机制主要是体制和制度的体现,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创新机制、导向机制等促进科研发展,并以科研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科研带动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