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高效课堂”:是理念,是目标,更是手段
□ 海南省保亭县教育研训中心 王春娇
眼下,再谈“高效课堂”有些难。此前,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被各路专家围攻截堵,声势渐弱乃至有要绝声的迹象。
集结反对与支持“高效课堂”的两种声音,有点意思。反对“高效课堂”的声音比较强势,归结为两点:一者止于“高效课堂”概念上的。如,认为“有效都做不到,还谈什么‘高效’?”一者为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学校或地区。这些学校或地区往往占据当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优硬件、最优教师、最优生源,即使不提“高效”,他们的教学效果也相对别人“高效”,所以,他们也许不屑谈。支持“高效课堂”的声音较弱,也可以归结为两点:一者认为“高效课堂”不过是相对于“无效、低效、有效”而言,没必要简单抵制;一者是教学质量比较差的学校或地区,他们的共同经历是通过打造“高效课堂”,使教学质量“起死回生”,所以,他们是“高效课堂”最坚强的支持者。
其实,对“高效课堂”的异军突起,有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但着急着赶尽杀绝却是极不正常的。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高效课堂”能改变一所学校甚至是一个区域教育,自然有其道理,比如杜郎口中学——这是一所典型的靠“高效课堂”将濒临解散的学校发展壮大的学校,也是被声讨最激烈的学校,校长崔其升之前也辩驳过,后来不说话了,但其追随者却越来越多了。对此,我认为,围攻截堵甚至恨不得令其胎死腹中不是正确的态度,倒是名校长李镇西的观点可以参考。李镇西校长在其《善待杜郎口课堂》中,对杜郎口现象的态度和评价都比较中肯,体现了一个真正教育家的客观性和包容性。
在此基础上,我想从一个教育极其落后地区的一线教研员身份来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感悟和认识,不求认同,但求理解和包容。
2.治疗:艾滋病患者结核病的治疗原则与非艾滋病患者相同,但抗结核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与抗病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
本文利用Eviews3.1软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定量研究绿色金融支持对中国生态产业的影响因子,为方便软件操作,令X1=IF、X2=DF、X3=PA、X4=IA、α=c,即:
其三,“高效课堂”不过是一种“手段”。既然“高效课堂”是一个理念,是一个目标,那么,要践行该理念,实现某些目标,是不是需要一些手段?这些手段,就是所谓的“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等等。这些模式,不过是当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的一种手段,但效果大家都看得到的。无论是哪种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一致的,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将时间还给学生,追求更高效益的课堂!崔其升曾说,反对“杜郎口模式”的人,不过只是看到他的“术”,而没看到他的“道”。他的“道”是什么?就是理念和目标。
如果“高效课堂”推广得很成功,其效果不言而喻。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看看“高效课堂”。
其二,“高效课堂”不过是一个“目标”。其实,囿于“高效”二字的,不外乎是因为死抠字眼而不得要领。“高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可与“无效”“低效”“有效”相对而言。于一节课来说,今天应教会学生10个词,但只教会了一个,这也是“有效”;明天却教会了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那么,相对于昨天来说,是不是“高效”了?对一位学生来说,这次学会了五个,明天全学会了,那么,“明天”于“今天”而言,是不是“高效”了?所以,“高效”不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更是一个人人可期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来说,“高效课堂”永远在下一节!
其一,“高效课堂”不过是一个“理念”。首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高效课堂”关注点是“学生”——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益等,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课堂的“高效”是学生的“高效”。过去我们听课,对课堂的关注点往往止于教师,评课无非是“教师课上得好不好”而无“学生学得好不好”。“高效课堂”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把学生的“获得”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效果的重要指标。再次,课堂是一个平等的沟通交流平台。“高效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倡导师生、生生平等交流,籍借平等交流碰撞思想火花。这些理念,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尊重学生个体的教育思想。
即便如此——“高效课堂”推广得虽“不很成功”,但县域的教育教学质量却取得如下效果:截至目前,我县小学整体平均分由推广前的40分左右提高到近70分;中招考试成绩由全省末位上升至中游,最好成绩排在全省第八位;而高考本科录取率超过了50%!这其中,“高效课堂”的推广功不可没。这是因为,无论愿意与否,都因“高效课堂”的推广被裹挟着前进的教师们,在备课与上课中,都关注到了几个问题:一是有“目标”意识——有目标才有方向,备课与教学就不至于随意;二是有“放手”意识——让学生有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三是有“达标”意识。通过“堂堂清”来检测教学达标度,由此来判定教学效果。
我县推广“高效课堂”至今已近8个年头,说实话,推广得并不很成功,“不很成功”的主因有四点:一是行政力量“断流”。当年“高效课堂”是教育行政部门主推,并辅以一系列考核办法。推广之初,阻力虽大,但势不可挡,成效也比较显著——教师的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所转变,低分率逐渐下降;可惜后来的行政推动力量没有延续,造成“高效课堂”的推行举步维艰,很多课堂又恢复原状。二是专业支撑不足。当年推动“高效课堂”的主力军来自研训中心教研员,这支队伍虽涵盖各个学科,但因成立的时间太短,绝大部分的“教研员”水平和能力较为有限,因此,难担大任,在“高效课堂”推广的最佳时段里,未能给予“高效课堂”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三是多数教师不愿改变。“高效课堂”推广多年,教师对其理念基本上是认可的,但就不愿意改变。不愿意改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改变是需要付出辛劳的,而走老路比较轻松,在教好教差一样的环境下,愿意改变的教师并不多。四是“高效课堂”的生长环境贫瘠。如前文所述,在全国范围内,一些不利于“高效课堂”的言论甚嚣尘上,给不愿意改变的学校和教师很好的借口,更加大了“高效课堂”的推广难度。
别总是说“教无定法”,然后不说下句。下句是什么?“贵在得法”!连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流程都不懂,还谈什么“教无定法”?也别说我们需要教师个性化教学。如果你身处这样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对孩子教育不到位,孩子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学校管理缺失——连教学教研常规都无法落实,教师教好教差一样;教师责任不到位——课前不备课,课堂教学随意,教学低效甚至无效……连最基本的责任都无法落实,还谈什么“个性化教学”?如果你理解,那么,你就会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下,真的亟需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以达成共识,然后需要一个强硬的手段来改变!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4±5.0)分、95.56%(43/45);对照组分别为(71.3±4.8)分、77.78%(35/4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再看庄昶,其诗特点在于善用邵雍《观物内外篇》之寓意,以物衬理,阐发己说。如《题沈石田画鹅为文元作》,诗云:“天机我不言,言之欲谁领。柳塘春水深,弄此白鹅影。”[3]卷二,2叶b
纵然,课堂教学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给其辅以“模式”之说有违背教育初衷之嫌,且某些“模式”下的教学行为机械而生硬,令人不太舒服。但在某些客观情况下,对那些连最基本的课堂流程都不懂的教师来说,先“模式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百花齐放”,这应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标签:高效课堂论文; 杜郎口中学论文; 个性化教学论文; 海南省保亭县教育研训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