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烧治疗方法探析论文_付素娜

幼儿发烧治疗方法探析论文_付素娜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民医院 付素娜 053600

摘要:婴幼儿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力低,对外界适应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夏天气温高,空调使用不当引起的通风差、室内外温差过大等都可能引起幼儿发烧,本文中笔者详细叙述了幼儿发烧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以此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幼儿 发烧 治疗方法 探析

一、治疗小儿发烧的方法

夏天气温高,空调使用不当引起的通风差、室内外温差过大等都可能引起幼儿发烧成为致病的原因;一些过敏性疾病,比如“尘螨”在夏季变得活跃,也会增加婴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婴幼儿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而得的“暑热症”,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中暑”。

治疗小儿发烧的七种具体方法有: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把婴幼儿转移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环境,调节居室的温度,保持空气流通,比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就有利于散热降温。若家有冷气 ,维持房间温度于 25~27℃之间。 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 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热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 睡冰枕 : 有助于散热 , 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多让患病儿喝水也有助于退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比较难退,家长应该配合医生的诊治,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同时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多喝水,或者吃西瓜都可以,此外还应注意营养的摄入。以助发汗 ,并防脱水 。 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 38 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38.5℃是分界线.一般来说,当孩子体温低于 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是体温超过 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但必须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感冒常会发烧 2-4 天,期间体温会发生波动,如果精神状态好,进食、睡眠正常则家长不必太担心。但如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停、反应差、高烧不退、甚至抽搐等,应尽快就诊。普通的感冒发烧多半由病毒引起,主要是对症治疗,不应滥用抗生素。

7、适量酒精擦拭退烧

酒精退热有讲究宝宝出现发热症状时,家长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作一些物理降温,但要注意方法。有些家长认为选用酒精或冷水擦浴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作用,实际上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会引起婴幼儿的血管强烈收缩,引起婴幼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婴幼儿的缺氧出现低氧血症。假如用酒精的浓度过高,也不能起到退热作用,还可能造成婴幼儿皮肤脱水,加重病情。正确的方法是,给婴幼儿使用 35%的酒精兑半加水、温水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能达到降温的效果。

二、治疗小儿发烧的注意事项

1、治疗原则是能够用口服药,尽量不打针

病毒和细菌感染都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对于感冒发烧的治疗原则应是能够用口服药,尽量不打针,能够用一种药,尽量不用两种抗生素。而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感冒发烧打针好得快”的想法,事实上,就退烧而言,吃药和打针的效果是类似的,采用的药物通常是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前两种因安全性好,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退热药,口服效果与阿司匹林注射剂类似,因此广泛用于孩子感冒退热,如大家熟悉的泰诺林、美林等。注射用退热剂虽体温下降较快,但体温回升也较快。此外,还有一部分孩子患有先天的免疫缺陷病,确实比常人容易生病,这时应做必要的检查以作针对性治疗,而许多家长害怕孩子痛苦,不愿做验血等必要的检查,只要孩子一生病就靠输液撑着。

通常情况下,医生通过孩子的症状及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如果症状有喉咙充血、咳嗽、流涕、鼻塞和发热等,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下降,则可能代表的是病毒感染。目前对大多数的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高热服退热药,及选用某些抗病毒药如病毒唑、达菲或中药等,病情好转一般要3~5天,病程长者可达1周。如果症状是有脓性分泌物,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血常规检查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偏高,则可初步判定为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多数情况下口服适当、足量的抗生素已足够,没必要静脉输液。此外,婴儿、体弱儿、病程长(超过3~4天)或症状较重且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者,医生从预防细菌感染的角度考虑,可能会给感冒的患儿开一些口服的抗生素。如果医生判定程度较重,可能需要点滴注射时,应尽量选择对孩子损伤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族和头孢三代等。

医院的吊瓶挂成一片的现象,不排除个别医生受利益的驱使,但孩子家长的一些行为也无形中助长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只要孩子一生病,哪怕很轻微,全家就开始紧张着急,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恨不得今天得病,明天就好。有的孩子用药效果不明显,最后只能靠打针才好,下次生病家长就省得麻烦,直接要求打针;甚至有些家长不想孩子做皮试,直接要求用高级的抗生素输液,医生鉴于风险,也就顺势而为,殊不知,家长这种“心太软”的心态,给孩子的身体埋藏了更大的隐患。

2、过度输液危害多

滥用抗生素,除了浪费药源及增加治疗费用外,首先会使耐药菌株增多,造成许多药物对孩子的疾病治疗无效。 其次,长期多次使用抗生素,也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使孩子更容易生病,许多体弱的孩子就是这样经历着恶性循环。 最严重的在于,由于点滴注射是药物直接输入血管,对血管造成刺激,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1]宝宝发烧 别着急用退烧药[N]. 刘云涛. 中国医药报. 2014-02-21 (003)

[2]推拿治小儿发热[N]. 李丽,卫群. 中国中医药报. 2014-04-02 (005)

[3]真气运行小儿推拿病案(1)[N]. 贾海忠,谈升. 中国中医药报. 2012-06-07 (004)

论文作者:付素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幼儿发烧治疗方法探析论文_付素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