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路与措施_大学论文

地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路与措施_大学论文

地方高校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路及其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交流论文,举措论文,思路论文,高校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加强各国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这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应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提高地方高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一、地方高校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路

地方高校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还承担着提高本地区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重任。地方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要求地方高校主动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借鉴西方高等教育悠久历史所产生的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高效的管理机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使地方高校更具自身明显的办学特色。

1.积极引进国外智力

引进国外智力和人才,繁荣本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有效政策,只有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别国的智力、成果和人才,才能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取胜。

首先,通过校际交流,以交换学者的形式聘请外国专家是条比较可行的渠道。友好学校为了巩固和发展两校间的协作关系,一般都挑选业务水平比较高,态度比较友好,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来华任教。这些文教专家,除了本身素质较好外,他们受命于校方,有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他们教学认真,效果良好。其次,国际教育交流也是一条极重要的专家聘请渠道。国际教育交流聘请的教师都是来自国外的高等学校,他们到中国来任教是受学校或政府组织的选派,自愿暂时离开国内的工作到中国来帮助教学。这些教师都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有保证,事业心非常强,有相当高的水平。第三,高等学校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聘请来华学习的留学生在校内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担任中国大学生语言教师是解决目前文教语言专家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不但减少了聘专经费,同时,东西方学生的教学关系将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地方高校在注意引进个体智力的同时,要注意引入优秀的群体智力。在国内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将是引进群体智力的最佳方式。不仅增进了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锻炼和培养青年学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一举数得的功效。

2.发展留学生教育

培养来华留学生是高等学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的中心,由此而带来的“汉语热”,推动了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因此,地方高校培养一批熟悉我国地方经济特点的新一代外国人才,对于地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其难以替代的作用。大多数留学生学成之后,不仅成为其所在国与中国人民友谊的使者,扩大双边交往的桥梁,而且是把中华文化和影响向其周围扩散的媒介。

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外贸企业很多,许多外资企业经理、公司职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子女迫切需要掌握汉语,针对这一部分人的学习需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汉语教学,使他们成为地方高校的留学生生源。其次,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与海外许多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两座友好城市之间经济、文化、教育的友好往来,政府官员与企业界人士的交往,均需要语言方面的学习和沟通,这就又构成了地方高校另一部分留学生生源。另外,积极与国外大学结成姐妹关系,招收姐妹学校的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使他们成为地方高校高质量的稳定的留学生生源。

3.开展国际教育交流

地方高校要积极寻找与世界发达国家同类院校办学的交流与合作。地方高校在办学宗旨、办学形式、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与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德国的技术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等有许多共同之处,这类学校面向社区,与社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职业教育为主,灵活地适应社区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充分考虑社区社会职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强调不断调整更新专业以适应社区经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在办学形式上,实行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职后教育,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真正做到按需施教,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公民的学习愿望。在教学体系上,不同于传统大学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突出了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强调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这类院校不仅满足了社区较多人享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同时为社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了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的专门技术人才。

地方高校与国外同类院校开展双边合作,形式之一是教师的互访,这样有利于地方高校师资水平的提高。派出的教师可以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软件,获取有用的信息,跟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水平,培养教学与实践的双重能力,促进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国外文教专家的引进可以加强地方高校外语教学,使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写作能力得以提高。形式之二是学生的互派,这将有利于地方高校与世界高等教育的接轨。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合,迫切需要大批外向型、国际型人才,这不仅是国内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的新课题。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与国外高等学校的联合办学。同样,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广阔的市场,对国外留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希望学习中国的语言,希望探讨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医药、书法、气功、烹饪等专业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走向世界发扬光大。形式之三是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地方高校应注意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如邀请国外科技专家、学者来校短期访问、讲学和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开发,在国内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以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建立学术梯队,促进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同时,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讲学、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重点项目联合攻关,不断跟踪国际最新科技动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

4.争取国际合作项目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发展。但是,高速度的持续发展给高等教育自身带来了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高等教育经费短缺,地方高校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及其经费资助,是地方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又一途径。

80年代中期,国家从世界银行争取到3500万美元贷款,集中支持了17所地方高校的建设,贷款在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尤其是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贷款使地方高校的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受益非浅。同时利用贷款项目在国外聘请300余名技术援助专家到中国举办各类讲习班,还派出地方高校大批教学和管理人员到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考察、培训、进修,帮助地方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90年代,加拿大中国学院合作项目的开展,又使中国近30所地方学校从中获益,这个项目由加拿大国际开发署提供了730万加元的资助,主要用于人员的培训。这个项目使约400名中国地方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到加方合作院校进行考察,或者接受短期或长期的培训。出国人员不仅学习了加拿大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等成功的教育经验,部分院校还获得了仪器设备的赞助。150余名加拿大专家和教师到中国讲学,帮助地方学校开发了一系列既满足地方社区的人才培养需要,又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培训项目。

二、地方高校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举措

1.重视地方高校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地方高校应根据邓小平同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积极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确立对外交流的目标,落实具体措施,以有利于地方高校向教育国际化方向发展。

2.加强外事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地方高校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必须建立一支面向21世纪,具有开拓意识、相对稳定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外事管理干部队伍。外事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因此要求外事管理干部要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还需要熟悉党的方针、路线和外交政策,遵守外事纪律;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具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博大胸怀;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交际能力。建立起这样的干部队伍,才能使外事管理部门成为地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和国际信息服务的中心。

3.加大对外交流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的力度

地方高校要加强特色建设,发挥自身优势,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外交流教学和生活设施的投入力度,以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外国专家、教师、留学生提供比较完备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支持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同时,必须加强外事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制定和完善各类涉外管理的职责、规定和条例。

标签:;  ;  

地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路与措施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