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何泽兵

(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采用CT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38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均经病检证实,并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统计良、恶性率,以病检结果做金标准,记录多层螺旋CT诊断特异度、敏感度、总准确度,同时,分析CT图像特征。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定位诊断准确率经统计为97.4%。以病检结果作金标准,多层螺旋CT诊断特异度为93.8%(15/16),敏感度为86.4%(19/22),准确度为89.5%(34/38)。采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对周围脏器、血管侵犯情况进行判断,同病检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定位、定性准确率,对术中的处理发挥理想的引导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279-0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N)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故诊断难度较大。其是指自腹膜后间隙内起源的一种肿瘤类型,在临床相对少见,可对患者腹膜后脏器、血管等构成损伤,故对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案选择,仍为临床研究的重点[1]。多层螺旋CT具无创、操作简便、密度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等诸多优点,是临床常用且重要的一项影像学检测技术,将其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应用,可取得理想成效,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上述内容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4~75岁,平均(44.9±4.2)岁,均经病检证实。下肢水肿1例,腹部包块9例,下肢麻木、疼痛2例,腰痛7例,无任何症状仅在健康查体时检出19例。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应用西门子128排螺旋CT完成本次检查。开始扫描操作时,协助其取仰卧位。参数:螺距设置为15,管电压调整至120kv,管电流调整至40~100mA,旋转速度调整至0.5s/转,层厚设置为0.5mm。均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行增强扫描时,取剂量为70~80ml的碘海醇经肘静脉注射,流率设置在3.5ml/s。后调整为示踪扫描方式,静脉期延迟40~60s,动脉期延迟20-30s,采用标准算法对检测获取的原始数据重组,设置重组时的层厚为0.5mm,相关图像均准确向Vitrea FX工作站传递,行三维重组。包括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并通过对窗宽、窗位调节、多角度旋转等操作,对最为理想的病灶影像获取。

1.3 指标观察

对多层螺旋CT肿瘤定性、定位的准确率进行观察,并分析肿瘤侵犯于周围分布的脏器、血管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 18.0,计数资料应用(%)表示,行t检验,应用Kappa检验对多层螺旋CT判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无出现周围脏器、血管侵犯同病检的一致性进行评估,以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定性诊断

3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腹膜后间隙占位37例,腹腔占位1例,定位诊断准确率经统计为97.4%。

2.2 定性诊断

以病检结果作金标准,多层螺旋CT诊断特异度为93.8%(15/16),敏感度为86.4%(19/22),准确度为89.5%(34/38)。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0.15%,相对少见。临床研究示,因其病灶所处的位置较深,加之缺乏特异性表现,故在病程早期有极低检出率,造成随时间推移,后期对本病确诊时,肿瘤体积已呈较大显示且常有多个周围组织累及的情况,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故对高效、安全的诊断方法进行探寻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可为手术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现阶段,螺旋CT技术日趋完善,显著带动了多层螺旋CT的进步,因其具时间、空间分率高及操作简便、准确、无创等诸多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可在对一次检查完成后,在工作站开展反复的后处理操作,直至获取最为理想的影像效果,且在开展检查过程中,操作者自身经验和技术掌握度如何,对结果造成的影响较小。另外,可与三维后处理技术有效结合,获取三维后处理图像,其图像与活体具高度相似性,可对病灶波及的范围、形态、大小等进行清晰显示,使定性诊断效率显著提高。此外,其还可将常规检查结果同动脉造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有效结合,使患者检查费用明显减少,对术前原本繁杂的检查流程予以优化,使患者可得到更为精准、快速的治疗[2]。

同时,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对病灶与周围器官、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呈现,并可清晰显示病灶发生侵犯的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使手术实施的精准性明显提高,最大程度的节约了手术时间。本次研究中,以病检结果作金标准,病检结果作金标准,多层螺旋CT诊断特异度为93.8%,敏感度为86.4%,准确度为89.5%,且采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侵犯周围脏器、血管的情况进行判断,结果同病检无差异。表明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可在临床对肿瘤的定性、定位进行判断时,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3]。多层螺旋CT最大优势在于,其可将多平面重组图像与横断体层图像有效结合,进而准确显示肿瘤同后腹膜脏器之间的关系,肿瘤对临近结构造成的改变、推压情况,可通过最大密度投影与容积再现表现,为定位、定性打下了理想基础。同时,在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时,还需同腹膜后肿瘤样病变、腹膜后器官肿瘤等区分,若鉴别困难,可应用多层螺旋CT行穿刺操作,通过活检的方式确诊[4-5]。

综上,采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定位、定性准确率,对术中的处理发挥理想的引导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勇,段海峰,杨创勃,等.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32-1034.

[2]徐宏刚,罗浩,杨蕊梦,等.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1):90-93.

[3]刘克勤,全冠民,袁涛,等.CT征象分析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4,29(9):1067-1071.

[4]江晟,郑永飞.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6):1191-1193.

[5]马荣国.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5,(32):101-103.

论文作者:何泽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  ;  ;  ;  ;  ;  ;  ;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何泽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