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赵楠

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赵楠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600)

摘要:大学生课堂沉默是现在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在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这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之一,引起了众多老师及学生的关注,通过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多种成因的分析,也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及要求。从而打破大学生课堂沉默的这种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沉默;原因;对策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沉默是一种交往方式,给与对方的意思是倾听或者思考,但是课堂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方式,它包含两个特殊的主体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是一个需要互动的场所,课堂沉默是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以及老师传授知识,课堂沉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老师是教学活动是起辅助作用的。课堂沉默产生教师的期待学生的回应和学生做出相应的回应之间的一种空白阶段区,其实课堂沉默的实质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教学的质量。所以导致了大学生在课堂中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老师没有交流,从未形成课堂沉默的一种现象,所以高校中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课堂沉默是一种急需解决的一种现象,课堂沉默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让大学生真正的回归课堂,在课堂上体现自己是主体地位,做课堂的主人翁,这个问题已经是高校老师和学生一起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沉默的相关概述

在《辞海》中对沉默的解释为“寂静、不发声,不说话”。沉默是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沉默是一种心理特征,必须依附于某一种情境中才能够体现出来,有学者认为 “沉默”是中国教育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印记,是中国课堂的一种独有的“教育事实”[1]。刘向前把课堂沉默定义为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活动。[2]叶立军等人把教师发出问题信息,学生由于信息接收不畅、信息理解出现偏差、困难或者根据现有信息无 法做出判断等原因表现出长时间的“无语状态”的现象定义为“课堂沉默”。[3]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沉默的状态可能是出于对教师的尊敬,也可能是教师权威的慑服或对教师权力的无声反抗。沉默行为可能是故意为之,也可能是出于偶然。有的学者认为课堂沉默是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综上所述,课堂沉默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或要求课堂讨论并得出观点的时候学生表现出一种无话可说或失语的一种现象,主要包含学生的情感、思维及行为呈现出沉默的状态。学生课堂沉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极为常见却又无法避免的现象,但课堂上学生处于沉默状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对课堂沉默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堂沉默的原因

课堂沉默的成因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课堂环境、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课堂环境方面: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对象,高校本身在培养时有多中培养方式但大多在培养时使是以大班进行教学,在公共课程的授课上,教师往往会呈现分组进行讨论,一个大班的上课多则二十几个小组,少则十几个兴趣小组,小组内的人数一般则在十几个人左右,然后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展开讨论然后发表感想,课堂的形式更趋向于自由化、灵活化、轻松化,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是非常理想化的课堂环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往往小组内仅有几名同学进行讨论,其他同学呈现一种对学习不关心、不参与、不感兴趣一种坐享其成的状态,仅有几名同学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其他同学保持一种课前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注意力不集中, 课后不及时反思回顾总结,如此循环往复,就会变得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堂讨论交流,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课堂也会随着越来越沉默。

(2)教师方面的因素。在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在课堂上采取积极应对还是消极沉默起着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会置身于课堂之外,大学生仍然保持着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而与小班进行授课的方式相比,小班授课的课堂沉默的现象往往会大大降低。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他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语言艺术、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态度特征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气氛。例如,有的老师比较倾向于讲授知识为主,教师是这堂课程的核心把控者,学生往往会选择以倾听为主,很少会有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甚至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知识盲区,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这种“不会说”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而有的老师比较倾向于提问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依赖程度较高,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发言,或者挨个提问学生对于提出问题的看法,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去交流,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课堂的问题呈现一种有意注意的心理特征。

(3)学生方面的因素。包括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动机较低、习得性无助、自我效能感不强、还有学习的不良习惯。大多数学生在初高中使养成了一切听从老师的讲解,不和老师进行互动,直接的进行灌输知识,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这种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相对而言,外向型的学生更喜欢表达自己,内向型的学生更喜欢倾听。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较高的焦虑感也是导致大学生在课堂上沉默的主要原因(李黎,2010)。自信心不足、过低的自我评价加上老师和 同学的否定回应会引发情感焦虑,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紧张不安,因而选择沉默来逃避从而避免这种负面体验。

三、打破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对策分析

(1)课堂环境层面:转变课堂学习气氛,让同学们处于一个比较轻松自由热烈的课堂气氛下,无论师生还是生生之间的交流则更为灵活自由,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沉默现象就会相应减少。

(2)教师层面: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素养,进而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结合学生特点以及自己教授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其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 性。如以小组展示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言逻辑组织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以增强学 生的主体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增强其自信心,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意愿,对学生的独立人格给予尊重。

(3)学生层面:明确自己是课堂上主人翁的意识,课堂上的沉默与学生是否保持这一意识有着密切的相关,作为在素质教育的教授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的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的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进而消除课堂的消极沉默,促进学生朝着更加全面、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5.

[2]朱植刚,章源,王帅.课堂沉默效应及对策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60-63.

[3]叶立军,彭金萍.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7):44-46.

[4]王胜伟.沉默课堂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6.

[5]陆晨程.研究生课堂沉默现象、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41-42.

[6]高利芬.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形成机制及对策分析[J].国际公关,2019(07):63+65..

论文作者:赵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  ;  ;  ;  ;  ;  ;  ;  

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赵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