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璀璨雪茫茫——第八届全国冬运会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冬运会论文,冰花论文,述评论文,璀璨论文,第八届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定59枚金牌,落下天蓝色旗帜,第八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北国江城吉林市闭幕。犹如仅凭一张试卷无法准确测定考生的全部学识,检阅我国冬季项目发展和成果,冬运会只是提供了估价冰雪运动水平的部分依据。
正是新老交替时
中国冰雪运动走到今天,饱含几代运动员、教练员的苦心与汗水。在冬运会速滑赛场外,人们看到60年代的名将王金玉、罗致焕、王淑媛和70年代的赵伟昌、80年代的王秀丽、90年代的叶乔波,一齐注视着飞驰在冰面上的新人。站在北大湖滑雪场雪道旁的教练员、裁判员当中,更有新中国第一代滑雪运动员。
不少参赛队把希望寄托在老队员身上,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38岁。一些已经停训退役或执教好几年的宿将重返赛场。
可喜的是许多金牌获得者年龄在20岁以下,年仅14岁的前卫体协自由式滑雪选手王玲、16岁的长春短道速滑选手王春露、17岁的解放军越野滑雪选手于淑梅和通化跳台滑雪选手朴雪峰,都是很有潜力的冰雪新秀。
我国冬季项目队伍状况大体如此,有实力有潜力的后备力量似乎搜罗已尽,未来三五年乃至七八年内,冰雪项目冲击目标的选择,不能脱离这支队伍自身的实力。
战略实施不容缓
中国冰雪项目至今尚未取得冬季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整体水平的提高明显比不上夏季项目,冬运会期间,冰雪界再次探讨冬季项目在《奥运争光计划》中的战略地位。
应当承认,我国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并非开展冰雪运动十分有利,国家用于扶持冬季项目的经济实力也很有限,在整个奥运战略中重夏轻冬,在冬季项目中重冰轻雪,这都是无可厚非的选择。“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是发展竞技体育一条十分熟悉的方针,但从本届冬运会看,即便在最有条件的东北地区,冰雪运动也不是开展最广泛的项目。在冬运会举办地吉林市,看不到有多少冰场,更看不到有多少人投身冰雪项目。如果全民健身计划在东北高寒地区不能融入冰雪运动特色,我国冬夏两季奥运项目发展中的不平衡状况便很难有所改观。
在北大湖滑雪场,雪道上奔驰着意大利制造的雪地摩托,栽插着日本生产的弹簧旗门,雪道旁架设着美国造的索道,运动员脚踏奥地利滑雪板,全身装束都是进口滑雪服。由于产品质量不高,数量有限,国产器材和装备运动员不用,生产厂家不做,从物质条件上限制了滑雪运动的开展,连当地老百姓都视滑雪为神秘运动。有心练滑冰的青少年看到为数不多的冰场人满为患,如同夏季拥挤不堪的游泳池,难以施展身手。在经济能力尚不雄厚的时候,壮大冬季项目专业队伍的设想恐怕只是一厢情愿。人们为冰球队伍的萎缩和雪上项目长期不景气而焦虑,但从发展战略上看,矛盾不会在短期内缓解。
功夫下在改革中
竞赛体制改革,冬季项目动手不晚,动作不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第一,从上届冬运会开始,参赛单位化整为零,由省改为地市组队,以往的十几个代表团一下子变成30多个。本届冬运会继续此法,但在赛场外,人们每天都在算另一笔帐。将奖牌和总分归类比较。实际上,黑龙江、吉林和解放军三足鼎立,形成中国冰雪运动支柱,各地市的苗子要送到省队加工,到冬运会上又在地市旗号下出战。鼓励地市办队,培养更多人才,这项改革举措在各地市因条件、实力不同,收效也不同。像张家口这样仅有一人参赛的队伍占全部参赛队数的1/4。
第二,冬运会破例允许运动队和运动员以联办企业名号上场,这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还是新鲜事。从杯名到队名,甚至运动员个人,都可冠以“某某啤酒”或“某某家具”。冬季运动开此先河,总算有些优惠,虽然仍有杯水车薪之感。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最早将30万元冬运会赞助款到位,数额已不算少。增强社会关注和对企业的吸引力,既有待经济的全面发展,又需要冰雪运动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八届全国冬运会作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史册中的段落,已经画上了句号。有能征惯战的队伍、着眼长远的战略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环境,中国冬季项目构思新篇章之时,面前正是难得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