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学研究模式研究_教研活动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研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模式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制定了相应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为新时期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要求教师调整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学者型教师[1],它既给教师成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指明了日常教研活动所应注重的内容和达成的目的。反思本区的教研活动,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如集体备课、组织研究课及邀请高校研究人员为教师做讲座。其中集体备课活动是本区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区教研员通常提前把每个单元的备课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校,请备课学校提前分析教材,做出教学设计,收集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并在全区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上展示教学设计,最后由教研员对教学设计进行点评。然而,虽然教研员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老师们参加集体备课时比较被动,主要处于倾听者的位置,很少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质疑,最终变成了以教研员为主的一言堂模式,并没有使老师们真正参与到备课研讨活动中。另外,大多数教师具有教学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储备,所以即便有一些研讨,也是就课说课、就设计论设计,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因而,这些备课研讨很难让老师们以小见大,举一反三,切实提高其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的能力。

为了了解教师的需求,笔者设计了有关教研活动的调查问卷。调查显示,老师们喜欢的教研活动包括:(1)观摩研究课(97%);(2)集体备课(93%);(3)听专家讲座(70%)。老师们所喜欢的集体备课研讨方式包括:(1)自己阅读备课人的教学设计,之后向备课人提问,教研员点评(94%);(2)教研员针对教学设计进行细致分析(70%);(3)听备课人亲自讲解教学设计和思路,教研员点评(60%)。此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了教师有参加教研活动的强烈愿望,因为“研讨活动可以开阔思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问卷),而且老师们通过参加研讨,“不仅希望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也希望能从理论层面得到提升”(问卷)。那么,作为教研员,怎样才能满足教师参与的愿望,提高教师的参与度,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怎样帮助老师通过备课,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同时提高理论水平?

二、教研活动改革思路

顾泠沅老师在上海青浦区进行的三十年数学教学革新尝试,及其提出的行动教育理念(“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见下页图1)[2],对笔者改革教研活动启发很大。

行动教育是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在行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笔者与一名高校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自2011年9月,笔者为负责的高一年级英语教研活动确定了一个研讨主题,贯穿整个学期的教研活动,突破以往备课只关注每单元的重、难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提高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理论水平。学期开学前,笔者把每个单元备课任务分配到相关学校,由主要备课学校提前制定教学设计,强调备课时要突出本学期主题。教研活动前,笔者把印制好的教学设计发放给所有参加研讨的老师。老师们先阅读教学设计,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与备课学校的相关老师交流意见,最后由教研员和高校专家共同点评。为了跟踪和调查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活动后笔者发放问卷,组织教师对当天的教研活动做出反馈,从而指导和改进以后的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改革效果

经过讨论,我们确定本学期的主题为“读写结合”,切实提高输入与输出的相关性,最终达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老师们做单元备课时不但要关注此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提供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整个学期的备课都要围绕“读写结合”这一主题展开,每个单元的设计要体现和突出主题。主题的确立为集体备课研讨提供了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增加了研讨的可行性。另外,老师们由过去关注每单元的重点和教学设计转向关注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老师们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寻求理论支持,因而可以引导教师在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解答中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当老师们关注问题而非具体每一个单元的重、难点时,会发现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有共性的,一些问题的起源相同,其突破方式也有规律可循。通过这一方式,不但提高了老师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老师们认清问题的实质。

本学期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设计了提问环节,即老师们要向备课学校的老师提出质疑。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与以往比较,老师们对备课学校的教学设计更加认真阅读并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这样的方式对双方都是挑战。一方面,备课老师要充分准备,他们不仅要展示设计,同时在回答大家的质疑时需要陈述清楚设计目的和理念,并督促备课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设计教学目的和活动方式等,同时要思考背后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参加研讨的老师要认真阅读及思考,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以往备课后由教研员点评,现在由专业研究人员和教研员共同点评。双方站位不同,各有所长。教研员与教师更关注课堂实施,而专业研究人员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三方面结合在一起,共同研讨,非常热烈。由于专家有高度,点评时不就事论事,而是从理论角度帮助老师们进行分析、梳理,使老师们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真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例如,在一次关于阅读教学设计的研讨过程中,一位高校研究人员就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了理论上的提炼,提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遵循ACTIVE的原则,即激活背景知识(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培养词汇能力(Cultivate vocabulary)、理解阅读内容(Teach for comprehension)、提高阅读速度(Increase reading rate)、训练多种阅读策略(Verify reading strategies)、评估学习效果(Evaluate progress)。ACTIVE的阅读教学原则让老师们重新审视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思考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专家在评价设计时,不但关注设计本身,也关注到设计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虽然当专家指出备课中的语言错误时老师们会感到窘迫,但这个做法给在场的所有老师很大震动。因为老师们离开学生时代太久了,自己学习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其语言准确性也出现了下滑趋势。

从三次集体备课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认为这样的集体备课方式新颖,受益颇多。本学期的研讨活动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氛围。教师们在讨论中学习,讨论中成长。而专家讲述自己如何处理一节课的设计,也让人耳目一新。同时,这种方式对教师也是挑战,要求备课教师要勤于思考。参与备课的教师们逐渐认识到理论指导教学行为的重要性。有了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才更具有创新性,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们对本学期研讨活动的方式有这样的评价:

以往教学中仅限于完成课本中规定的教学内容,使用教辅中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量,巩固课堂知识。专家的介入,不但为大家提升了理论水平,同时为大家提供了教学资源,把与课本话题相关的经典文章引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这种方法老师们以前想过,但没有尝试过。因为教学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搜索资料,也没有能力判断哪些是经典文章,适合学生阅读。(教师1)

这种方式非常好,先看教学的大致安排,找到疑惑点,再听专家评价,很有收获。(教师2)

非常喜欢这样的讨论,先让大家思考讨论,接着各组畅所欲言,在过程中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3)

我们喜欢专家的点评的方式。有了专家指导,我们克服了以往只关注上课老师的“招数”,不明白“招数”后面隐含的理论支持及真正意图和含义,只能模仿,而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答案啦!(教师4)

本学期的行动教育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收获,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老师们对于新教研模式是认可的,并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积极,参与的深度有所提高。专家帮助老师们找出教案或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只有教师本人的素养高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广大教师和教研员在此行动教育的过程中获益匪浅。第一,专家对备课的点评方式不是笼统点评教学设计,而是针对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和活动进行点评。这种点评针对性非常强,能够清楚地让老师们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应当如何改进等。第二,专家点评时不但关注教学设计,同时纠正老师的语言错误,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十分有益。第三,专家点评时还为大家诠释了不同活动方式对学生某种能力的培养,如填空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分类、归纳能力等,以及为什么要采取某种方式处理。这是老师们非常需要的,真正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第四,教研员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在实验新教研模式的过程中,为了及时得到反馈,进行前后对比,教研员跟专家一起做问卷调查,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科研素养和能力。

由于本次研究时间仅为一个学期,新教研活动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由于集体备课内容与教学进度要对应,而每一次集体备课时间比较紧张,需要研讨的内容太多,导致研讨不够充分和深入,在以后的研讨中要考虑如何平衡研讨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教研活动前没给大家充分的时间提前阅读教案和学案,临场匆匆阅读,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马上讨论有困难,来自老师们的建设性意见不多。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逐一改进。

总之,高校研究人员参与到日常教研中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成长的机会,也为教研员自身成长提供了机会。该教研活动模式改变了过去教研员只能做中学,教研员只培训教师而个人发展受到局限的状况,使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得到成长。

标签:;  ;  ;  ;  

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学研究模式研究_教研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